首页 理论教育 词汇联想对应与换位补偿

词汇联想对应与换位补偿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6.2 词汇联想对应与换位补偿换位补偿即源语中所包含的喻象或色彩形象在译语中缺乏完全对应的说法,但是,译语中有另外一种貌离神合的说法,这两种表达法所包含的喻象虽然不同,却能在译语读者心中引起相同的语用联想意义,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借用译语民族的习惯表达法。我们可以利用英汉词语中的文化语义的联想对应现象,最大限度地转达原文信息。

5.6.2 词汇联想对应与换位补偿

换位补偿即源语中所包含的喻象或色彩形象在译语中缺乏完全对应的说法,但是,译语中有另外一种貌离神合的说法,这两种表达法所包含的喻象虽然不同,却能在译语读者心中引起相同的语用联想意义,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借用译语民族的习惯表达法。换位补偿建立在文化语义词语的联想对应现象上,即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两个对应的词语,其字面概念意义不同,但是语用联想意义一样,因而在翻译中可以借用,目的是为了减少译语读者重建认知关联所花费的努力。例如,汉语中老虎是百兽之王,而英语中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汉语中虎口比喻危险的地方,而英文中说成lion's mouth;中国人说虎口拔牙,英美人说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中国人说拦路虎,英美人说a lion in the way;中国人说狐假虎威,英美人说a donkey in a lion's skin;这些产生词汇联想对应的词语我们在翻译时完全可以互相借用;同理,英语习语be drowned/soaked like a rat表示“淋得像落汤鸡”[3],不宜译做“湿如落水老鼠”。

①换位补偿的实质就是抓住原文的语用内涵意义,然后用译语中语用效果对等的形式表达出来,正如钱仲书先生所说的“脱胎换骨的化境”。我们可以利用英汉词语中的文化语义的联想对应现象,最大限度地转达原文信息。例如《庄子》中有一句话,“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句话完全可以用英语谚语“Great oaks grow from a little corn”来翻译,有异曲同工之妙[4]。在英国文化中,橡树(oak)高大挺拔、质地坚硬,一般用来象征勇敢者、坚强者,英文谚语云:Oaks may fall when reeds stand the storm,这就是老庄的思想:太刚易折,柔能克刚。有时候直译会造成译文形式所承载的信息发生扭曲。因此,为了避免联想碰撞,我们只好改换其他字面意义不同,但功能对等的词语。下面这些译文都采用了喻象转化法(括号内是字面意义):

A kettle calls a pot black.  乌鸦笑猪黑(烧水壶笑炒锅黑)。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像热锅上的蚂蚁(像热砖上的猫)。

To wear pants in the family.  作河东狮吼(在家里穿男人裤子)。

Don't gild the lily.      不要画蛇添足(不要给百合花镀金)。

To fish in the air.      水中捞月(在空气中钓鱼)。

乌鸡               white-feathered chicken

紫莽               scarlet robe

黄道吉日             white days

红人               white-haired man

②运用换位补偿必须注意英汉词语存在着一词多义和一词多译现象。有时英文中的一个词语,汉语中有好几个词语与它对应,例如,英谚Green girls can be always taken in.既可以理解为“天涯何处无芳草”,又可以理解为“年青姑娘容易上当受骗”,因为green是个多义词,既可以理解为年轻的,又可以理解为缺乏经验的;be always taken in既可以理解为吸收,又可以理解为欺骗。换位补偿法必须注意一词多译中替换词语的感情褒贬色彩,例如,“胆小的”即可译为hen-pecked,又可译为yellow-livered或者show one's white feather。同理,英语中rat和mouse都表示“老鼠”,但是感情色彩不一样,rat(耗子)一般带有贬义色彩,往往用来指叛徒、变节者、下流女人等。英语中与rat相关的词语多带贬义,比较常见的有:have a rat in the garret(头脑不正常,有点精神病);like a rat in the hole(如同瓮中之鳖);a rat face表示阴险狡诈的人[5];like a rat deserting a sinking ship(比喻变节者)。与rat相反,mouse(老鼠)一般带有褒义色彩,米老鼠叫做Mickey Mouse而不是Mickey Rat,而且mouse还可以用来形容文静胆小的人(尤其是年轻女人),英语习语as quiet as a mouse就是形容一个人一声不响、很安静。美国艾略特在小说Adam Bede(Chap.V)中有过这样的比喻:She looks as quiet as a mouse,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striking about her,though.(看起来她好像老鼠一样一声不响,非常文静,但是也有相当动人的地方)。在小说《简·爱》(Chap.XV)中疯女人放火那一幕,Rochester对Jane说:Remain where you are till I return,be as still as a mouse.(呆在这儿别吱声,宝贝,我去一下马上就回来。)赵伟礼(1999)说英汉民族对老鼠和蛇都没有好感,他们把蛇视为恶毒,把老鼠视为公害,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英文中老鼠一词的比喻联想意义与汉语喻体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老鼠在汉文化里的形象是胆怯、贪婪,与老鼠有关的词语也多为贬义,如“无名鼠辈”、“鼠肚鸡肠”、“鼠目寸光”、“獐头鼠目”、“鼠窃狗盗”、“贼眉鼠眼”、“谋官如鼠,得官如虎”、“一窝硕鼠”等。

英文中有两个词语表示蛇,一个是serpent,另一个是snake,serpent和dragon往往和魔鬼撒旦联系在一起,一般用于贬义,the Dragon就是指魔鬼撒旦,在日常生活中比喻专制势力或邪恶力量,sow the dragon's teeth比喻(虽然并非出自本意)留下祸患,该故事出自希腊神话。(陶洁,1988:43)天神朱庇特变成神牛驮走了腓尼基国王Agenore的女儿Europe,Cadmus奉父王之命去找妹妹,Cadmus在森林中种下龙牙,结果长出了一群全副武装的武士,他们互相残杀。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守护林中神泉的毒蛇就是用的serpent一词[6]。莎士比亚在悲剧《李尔王》中曾经写道:How sharper it is 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 than a serpentine tooth!(逆子无情胜于蛇蝎!)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中,朱丽叶听说罗密欧杀了表兄提伯尔特,非常生气,她用serpent heart诅咒罗密欧:

O serpent heart,hid with a flowering face!

Did ever dragon keep so fair a cave?

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l!

Dove-feather'd raven!wolvish-ravening lamb!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

Just opposite to what thou justly seem'st,

A damned saint,an honourable villain!

O nature,what hadst thou to do in hell,

When thou didst bower the spirit of a fiend

In moral paradise of such sweet flesh?

Was ever book containing such vile matter

So fairly bound?O that deceit should dwell

In such a gorgeous palace![7]

这里朱丽叶用serpent heart来诅咒罗密欧,说dragon守着他的灵魂,显然,它们都是贬义。而snake却带褒义色彩,西方人用snake-hips形容善于摆弄臀部,如足球赛中盘球能手、跳草裙舞者;而中国人用水蛇腰形容女子妖艳妩媚。在中国文化中,柳腰是褒义词,人们一般用“柳腰袅娜”形容女性柔弱的腰肢和娇柔妩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柳色有女性的联想,因为杨柳细长的叶子,低垂的枝条,颇有婀娜多姿、风流妩媚的女性神韵,所以“柳叶眉”、“柳腰”、“柳结”等一般用来象征年轻妇女姣好的容貌和轻盈的体态,而“残花败柳”则比喻年老色衰的女子,“蒲柳陋姿”是女子自谦语,形容自己没有花容月貌。[8]

③换位补偿法必须注意词语的语用内涵意义与语篇风格和意境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那些具有独特民族文化色彩的形象,我们在翻译时往往需要运用换位补偿法,以加强译语读者的理解,但是词语文化喻象的转换必须保持文化词语的出现不和原文语篇风格和意境发生冲突,这一点在翻译经典文化作品时表现尤为明显,译者在替换形象时要考虑到保持原作的民族风格,译文中采用的新形象必须与整个作品的文化氛围一致。我们在“黄色与BLUE都象征忠贞与正义”一节中探讨过《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译法,杨宪益先生考虑到语篇意境冲突,没有用换位补偿法译为英语中的对应习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同样的例证还有第二十四回贾蓉说“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来”,霍克斯(1973)译为:“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这样处理红楼梦中的文化语义词语与红楼梦小说的文化氛围似乎有些别扭,因为西方的bread与中国的海味山珍鱼翅燕窝为伍同上餐桌,洋面包的形象与作品中典型的中国饮食文化不相协调;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就比较灵活: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米饭虽然不是英美人主食,但他们也完全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