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民美国化教育运动

移民美国化教育运动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化运动一经发起,就迅速在相当的范围内掀起高潮。这里美国化教育不仅包括对移民儿童的美国化教育,同时也包括对成人移民的各种同化教育。1919年后,联邦移民归化局取代了联邦教育局,成为政府唯一的美国化领导机构。换句话说,一方面美国对移民进行归化教育,另一方面却实施一系列的种族隔离,使移民者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处于从属地位。
移民美国化教育运动_美国移民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基于冲突论视角

1.美国化教育的提出

美国化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大批移民进入美国拥挤、无序的城市中心,改变了工作场所的本质,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恐慌。在此情况下,以简·亚当斯、查尔斯·斯特夫、雅各布·里斯为首的著名活动家,在纽约、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发起了这场运动,其目的是让国外出生的居民正式加入美国国籍,帮助他们理解并奉行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美国化运动一经发起,就迅速在相当的范围内掀起高潮。[66]教育是美国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一浪潮中,教育者们致力于提高移民素质,加强移民对美国的国家认同感以及维护社会稳定。

2.美国化教育的内容

美国化教育的内容涉及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普通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卫生保健解说、手工劳动、日常生活指导、家庭访问以及英语学习。美国化教育贯穿于儿童移民从陌生人到美国人的身份转换过程中,强调其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认同的联系。在具体实施中,用中产阶级的卫生保健习惯和行为、饮食和食物准备、家庭管理、着装、审美和文学修养、休闲娱乐、公民权利和义务、英语发音、美国历史的神秘和传奇,以及塑造出的英雄形象等方面内容来教育年轻人,使他们不仅行为一致,更重要的是内化美国价值观、逻辑体系、感知方式和认同感。控制游行、爱国集会、对国旗崇拜、劝勉的演说以及其他的教育形式不仅仅是规范行为、抽象出神圣感,更多的是定位学生的发展倾向,加深他们对团体和符号的认同。除了课堂授课外,这种美国化教育还培养学生服务社区、学校、家庭、邻里和其他工作场所的精神,激发孩子们为社会奉献、有抱负和愿意牺牲的热情,特别是那些美国社会所重视的一些价值观;加强对健康学、生理学、卫生学的学习,使其具备强健体魄和活力。

这里美国化教育不仅包括对移民儿童的美国化教育,同时也包括对成人移民的各种同化教育。如1901年,纽约市最先办起了夜校,紧随其后的芝加哥在1903年为外国人开办了特殊训练班。1906年,底特律专门为犹太人、意大利人、希腊人也开辟了特殊培训班。[67]成人移民美国化主要包括英语及公民学方面,包括美国历史、美国宪法、美国政治、公民学等课程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银行学、保险、医疗和卫生等。移民聚居区内,社会志愿者通过对贫困的移民给以物质救济,普及卫生知识,组织集会、游行,发行特殊的报纸杂志、传单、小册子来宣传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民主自由以及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促使他们进行“清除、替代、调整、抑制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念,用新观念来代替一切的过程”[68]

3.建立美国化教育机构

为了促使美国化教育规模扩大化,推动全国协调完成美国化计划,1919年5月12日,美国联邦教育局成立专门的同化教育机构。通过该机构的努力,一些州已经通过了法律,并拨款以加强公立学校移民的英语和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并鼓励大量的社会活动者参加到美国化的组织中来,共同促进美国化教育的发展。1919年后,联邦移民归化局取代了联邦教育局,成为政府唯一的美国化领导机构。此后,各地学校继续为当地移民开办了英语和公民学学习班,并散发各种宣传资料,鼓励移民参加夜校,并借此取得公民资格。

4.成绩及问题

公立学校培训班人数猛增。在20世纪20年代初,移民归化局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约有750~1000个社区至少招收了20多万的移民参加学习,对他们进行了特殊的美国化教育。据估计,1915年后有500个社区还在举办学习班,并至少有12万之多的移民登记在册;在1914—1925年之间有多达100万名移民在正式的公立学校美国化学习班注册。

夜校等机构如雨后春笋。很多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将为少数种族移民进行的语言培训作为夜校教学的一部分。在19世纪90年代,纽约市教育联合会专门建立了针对犹太移民语言和风俗的学习项目;1899年,亚当斯(Jane Addams)在芝加哥建培训班帮助移民,之后又建立了很多类似机构;新泽西通过法律,向移民提供夜间英语和公民指导课程,在1907年至1912年之间,基督教青年联合会在130多个城镇向移民提供英语教学的人数高达5.5万人,移民的美国化教育在此时达到顶峰。

但是尽管有学者仍继续鼓吹教育对美国化的重要作用,官方的统计数字也表明参加培训班的移民数量巨大,而实际上只有少量移民坚持到最后。在1915—1916年年间,克利夫兰夜校中有7000多人注册参加,最后只有不到1200人在坚持学习。这主要是因为,这期间的美国化教育并非为了帮助移民解决他们目前面临的真正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使移民更加归顺,更加易于管理,他们所谓的向移民提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机会的说法只是一种陈词滥调而已。

5.对美国化运动的不同声音

对于美国化进程,不同移民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因为美国化运动在对待这些问题方面存在着很多矛盾之处,包括政府对移民的压迫与仁慈、移民的默许与反抗,等等。换句话说,一方面美国对移民进行归化教育,另一方面却实施一系列的种族隔离,使移民者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处于从属地位。因此移民对此问题态度各异,有拥护者、有坚决抵制者,也有采取折中态度者。

(1)支持派。虽然将移民原本的文化排斥出课堂之外、禁止他们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对移民来说是一种侮辱,但是这种美国化过程也并非都是强制执行的。首先,纽约公立学校中使用的方法都是由一些私立机构创造性提出的,移民是这些机构的主要的和自发的资助者;同时移民确实需要系统化的指导以帮助自己解决面临的难题;最重要的是,至少是犹太裔等东欧移民的父母对学校的这一系列举动持支持与鼓励态度。毕竟向新来者提供成功融入现代化大都市所需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适应美国生活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1924年枟移民限制法案枠(The Enactment of Immigration Restriction)实施后,学校从强调美国化开始转向解决移民二代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为了克服移民子女经历原文化与新文化所导致的陌生体验,减少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教育者开始实施“多文化教育”,帮助儿童认识到不同群体对美国历史和社会所做的贡献,教会他们理解文化差异,提高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可与尊重。[69]在这方面,美国化运动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也受到其他很多移民的抨击。

(2)反同化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对待美国化这个问题上开始强制化,他们不仅对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罪人”的德国人进行迫害,对其他族裔亦采取了很多强制措施。例如“强迫意大利人、华人、德国人等改名换姓,强迫其他民族如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的子女离开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的学校,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美国式’教育”[70],这种强制性手段造成了移民们肉体上、心理上的恐惧和创伤,也使同化进程的速度减慢。其次,美国化倡导者们过于“激进”的宣传语言、行为,如“爱国主义者”、“美国主义”、“公民忠诚”、“传统的美国观念”等强烈地激发了一部分少数族裔领导者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些移民为了保护母国文化、语言、风俗习惯,也必然会对这些行为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1919年布法罗(Buffalo)的一家波兰报纸这样写道:“所有的移民都不喜欢这种强迫性的归化方法,美国化是一个自然同化的过程,归化资格起不了什么作用;和那些在大街上游荡的已归化的移民相比,没有归化资格也无所谓。在当前形势下,这个运动是愚蠢的、虚伪的。”在俄语、意大利语、斯洛伐克语等语言的外语报纸上也出现了大量批评美国化的文章。[71]移民们群情激愤,由于感受到美国法律机构对他们的凌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强制美国化的批评和厌恶,同时对宪法的相关保障条款也失去了信心。

(3)折中主义态度。由于美国政府强制同化政策的压力以及适应环境、明哲保身的需要,不少移民建立了补充学校,这种学校既开设美国的常规课程,同时又补充源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后只是成为单纯的语言传授或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因此受到人们的质疑。如纽约市的犹太教育主任认为这种犹太教育对犹太子女适应美国的生活没有实际用处,因为随着犹太人迁出其原来的居住地,犹太人成立的教会学校向参加犹太教会活动的人只是教授犹太语,原居地的文化课程没用,又没有提供与美国文化社会生活相关的教育内容。波兰人建立的补充教育学校也是对文化的解说和对语言的复制。但是1916年芝加哥成立犹太教育团体之后,这种补充学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到了1934年,2.2万名波兰裔美国年轻人进入293所波兰语言学校,这些学校一方面保证学生的波兰语达到一定水平,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波兰文化。课程内容包括波兰语、波兰历史、波兰地理,虽然课程设置覆盖了七个年级,但是只有近1/4学校提供的授课内容超出五年级水平,而且能学习到这类课程的波兰裔学生的比例也很小。[72]

日本在夏威夷和西海岸所成立的语言学校跟欧洲移民在东部成立的学校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美国当地白人和政府以关闭学校为手段施加的压力,这些学校逐渐减少了向日裔二代提供与他们父母家乡有关的知识,并限制教学相关内容,用美国人规定的授课内容代替日本人自己设定的内容。一些日本裔学者对这种行为持支持态度,因为“这些教育是向那些生长在美国并将死于美国的日本人提供的,这些教育必须具有美国公立学校的指导标准”。但是与其他民族-语言学校一样,日本语言学校也不可能让日裔的第二代遗弃本民族的语言。当然,建立相关学校的最主要意图是维持家庭凝聚力、为年轻人适应美国生活做准备;同时,强化民族特性和团结性,以应对亚裔后代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处境。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的最初三十几年,移民们为了反对美国化和公立学校世俗化的进程,认为参加教会学校通常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他们建立移民社区和聚居区,如小意大利、中国城,等等,并构建属于本群体内部的制度、代理机构和权力结构。在这些聚居区内,他们通过发展教育,促进经济、政党联盟,通婚,建立合作机制等一切必需的方式来应对外部力量试图对他们实施的控制。这些斗争的不断展开促使各少数族裔发展了对民族概念的不同认知,并最终导致了所谓多元文化辩论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