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平博弈的功能

公平博弈的功能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最后通牒博弈虽规则简单,但发挥的功能却很强大。这些观点尽管有很多现实和实验室证据的支持,但最后通牒博弈的实证结果,似乎在表明,公平也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最后通牒博弈,除了可以反映社会规范外,还可以测量个体的社会性决策能力。在最后通牒博弈中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社交能力缺陷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公平博弈的功能_公平博弈

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最后通牒博弈虽规则简单,但发挥的功能却很强大。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功能之一:验证理论

研究最后通牒博弈的初始目的是验证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理论的普遍性。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充满理智、精于计算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这一假设,个体将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如果参与者都是理性的,那么他们所选择的方案应该是能最大化自己的经济利益。采用博弈论常用的逆向推理,先看反应者一方,无论提议者提出多么不公平的方案,只要大于0,反应者都应该接受,因为拒绝将意味着一无所获,因而接受任何非0的提议就是反应者的最优策略;作为提议者,他知道反应者的最优策略,那么他要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所提出的方案将无限接近于0但不等于0,这是提议者的最优策略。

在面临最后通牒博弈时,参与者的表现与理性人假设并不一致。提议者的方案大多是在二人之间公平分配,其平均值在30%~40%,远大于假设的接近于0的数值。反应者一方,常会拒绝小于20%的提议,也远非最优策略下的行为。这种非理性结果对传统理论的背离,挑战了传统理论的普遍性,提示传统理论模型应考虑更多的因素。

功能之二:研究偏好

最后通牒博弈以及其他博弈,如独裁者博弈、信任博弈、囚徒困境博弈等,质疑了传统经济人假设的自利偏好,同时引入了另一个偏好:社会偏好(social preference)。社会偏好与自利偏好相对,指的是个体不仅关注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利益,关注自我与他人的相对结果,表现出他涉偏好(other-regarding preference)。与自利偏好相比,社会偏好理论更强调人类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行为。这两种偏好并非互相排斥。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自利偏好可以解释很多决策行为,包括最后通牒博弈中提议者的策略性出价行为。但反应者一方的行为,用社会偏好理论来解释会更佳。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可以考察自利偏好和社会偏好如何影响着最终的决策,也可以考察个体两种偏好上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两种偏好的调节因素等。

功能之三:探讨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性本无善无恶等争论持续了几千年。西方也有人性自私论的观点。经济学强调自利是人类的天性,生物学也有“自私的基因”的说法。这些观点尽管有很多现实和实验室证据的支持,但最后通牒博弈的实证结果,似乎在表明,公平也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最后通牒博弈研究有助于回答人本性自利还是本性公平这一古老问题。以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证据各半。进化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加入,将使这个问题的答案离客观和真相越来越近。

功能之四:理解大脑

自1989年美国率先推出全国性的脑科学计划开始,人类已大步向“读脑时代”迈进。美国提出“脑的十年”计划重点是保护脑,防治脑疾病。随后,“欧洲脑十年”则开始兼顾保护脑和了解脑;日本订立的十年“脑科学时代计划”则把创造脑提到了和了解脑、保护脑并重的地位,成为脑研究的三大目标。这些计划都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日本,基于脑科学研究而创作的电视剧《Mr.Brain》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反映了大众对脑科学的热爱与期望。对最后通牒博弈的脑机制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揭示人类复杂决策行为的产生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理解大脑区域在社会性决策中发挥的具体功能,比如,如何在自利偏好和社会偏好中寻找平衡,如何解决认知目标与情绪动机的冲突,如何做出最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为了解脑和保护脑作出相应的贡献。

功能之五:揭示人类合作之谜

Science杂志2005年7月刊曾提出125个“在接下来的25年里,科学家应该能够回答的问题,或者科学家至少应该知道怎么寻找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选择标准是:其基础性意义、涉及的范围有多宽泛、对问题的解决对于整个科学界的影响。其中25个问题是特别强调的,另有100个问题分属物理与化学、生命科学、气候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数学等领域。着重强调的25个问题包括宇宙起源、意识的生物基础、基因与健康的关系、寿命的延长、外星人的存在、生命的起源、物种多样性、记忆的保持与提取等,合作行为的进化机制(How Did Cooperative Behavior Evolve?)也赫然其中。一些科学家正在使用进化博弈论以对合作进行量化,并建立模型试图预测在不同情境下人类的决策行为,但已有模型并不完善。随着博弈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预期可以发现主导复杂社会活动的规则。最后通牒博弈涉及二人交易,是最简单的社会交往活动,也是研究人类合作行为的进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功能之六:测量标尺

最后通牒博弈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就像是一个“社会温度计”,可用于不同的文化,测量不同文化下的社会规范(Guala,2008)。最后通牒博弈,除了可以反映社会规范外,还可以测量个体的社会性决策能力。例如,一些精神患者不善于利用提议者的优势地位,提出对自己有利的策略性行为。孤独症患者则由于心理理论能力的欠缺,对提议有着不稳定的决策行为,常拒绝公平提议。在最后通牒博弈中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社交能力缺陷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最后通牒博弈具有便携性、规则易懂性、操作简明性、对智力和受教育水平的要求低等多个特点,其受众范围大可至耄耋老者,小可至孩提幼儿,可测学生职员也可测不识一丁的普通民众。在坚实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应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