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省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

浙江省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残差e的ADF检验,证实上述长期均衡关系成立。纵观1980—2007年整个时期,劳动和资本投入对流通业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合计达到70.42%,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58%,反映了浙江省流通业增长方式还处于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推动型的粗放增长阶段。
浙江省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_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一、浙江省流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

国内外学者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综合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记TFP,亦称全要素生产率),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来源于投入要素“量”与“质”的提高,其中投入要素数量增加是经济增长贡献中量的标志,而生产率提高则是质的体现。浙江省流通业处于转轨时期的特殊经济背景之下,流通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如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技术进步及体制改革等等,很难通过一个笼统的指标来量化其发展方式的的转变。因此,本书借鉴张军(2003)(4)的基本思路用全要素生产率来测度流通经济增长质量。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等于“产出量”与“所有不同投入要素的加权综合值”之比,因此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img19

其中,TFP代表综合要素生产率,Y代表产出量,Xi代表第i种投入要素的数量,Pi代表第i种投入要素的价格,i=1,2,…,n。对上式取对数求微分可得:

img20

即:img21

根据式(4-2)可以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总投入的增长和各要素投入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总产出增长率gY中,全要素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a/gr

(4-3)

总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img24αigxi)/gr

(4-4)

第i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αigxi/gr

(4-5)

本书取n=2考虑用两种投入要素:劳动、资本来估算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弹性可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随机回归方程为:

img25

其中Yt、Lt、Kt分别为第t期的产出、劳动投入以及资本投入,α、β分别代表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μt为随机误差项。两边取对数得:

  lnYt=lnA+αlnLt+βlnKt+μt

(4-7)

本书采用1980—2007年浙江省流通业(5)增加值(Y)作为衡量产出的基本指标,并按1978年=100的平减指数进行折算(单位:亿元);劳动投入用流通业从业人员(L)度量(单位:万人);资本投入用流通业物质资本存量(K)度量(单位:亿元),采取永续盘存法度量浙江省流通业的资本存量,基本公式为:

  Kt=Kt-1(1-δ)+It

(4-8)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资本存量,K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δ为资本折旧率,It为第t年净投资量。将1952—1980年的流通业固定资本投资总和估算为浙江省流通业在1980年的资本存量(6),当年净投资It采用每年流通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根据相应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折算为1978年的价格,资本折旧率δ统计采用王小鲁(2000)(7)给出的5%值。本书数据来源于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等资料,并经过整理(见表4-4)。运用Eviews6.0软件和ADF检验方法,对变量Yt、Lt和Kt进行单位根检验,得知其二阶差分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它们均是二阶单整的。对式(4-7)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lnY=-1.540+0.5192lnL+0.8094lnK

    t=(-4.045)(3.463) (5.825)

(4-9)

Adj-R2=0.994,F=1028.728,DW=1.808[AR(1)=0.9539,AR(2)=-0.3232]

从回归结果可知,各变量和整个回归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DW值判断,模型在5%的显著水平下不存在自相关性。综合分析,该模型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通过对残差e的ADF检验,证实上述长期均衡关系成立。

表4-4 浙江省流通业(实际)增加值Y、劳动投入L、资本投入K和全要素生产率TFP

img26

将产出弹性归一化,求得α=0.391,β=0.609,由式(4-2)得到:a=gY-(αgK+βgL),从而可计算出1980—2007年各年浙江省流通业TFP(见表4-4),并进一步计算得到不同时期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TFP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率(见表4-5)。

表4-5 浙江省流通业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及TFP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率(%)

img27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发现,随着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各要素对流通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也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1980—1992年间,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浙江流通产业的形成和兴旺,成就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为补充的“主体—补充”模式的流通业结构。尤其是在改革之初,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自主性得到提高,这样他们就有了动机和权利采取他们认为有利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流通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劳动投入对流通业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9.65%。在1993—2007年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及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流通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浙江流通业及其所有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的战略方针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浙江流通业逐步形成了公有制流通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使得公有制流通业“一统天下”成为历史。这一时期,流通领域加大了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资本投入对流通业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2.80%,流通业资本密集型特征较为明显。纵观1980—2007年整个时期,劳动和资本投入对流通业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合计达到70.42%,全要素生产率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58%,反映了浙江省流通业增长方式还处于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推动型的粗放增长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