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文化教育发展质量的变化与提升

城市文化教育发展质量的变化与提升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质量的优劣高低不仅表现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否,而且表现为城市的文化和教育发展质量的变化与提高。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因而城市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高低对于城市质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新疆由于地处边远,因而历史上文化教育一直都较为落后,清代后期在部分重要城市中开设有少量的官办学校,但数量极为有限,仅少数有权有势和有钱人的子弟才能够受到正规教育。
城市文化教育发展质量的变化与提升_中国西部农牧地区城市历史变迁研究

城市质量的优劣高低不仅表现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否,而且表现为城市的文化和教育发展质量的变化与提高。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因而城市人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高低对于城市质量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新疆由于地处边远,因而历史上文化教育一直都较为落后,清代后期在部分重要城市中开设有少量的官办学校,但数量极为有限,仅少数有权有势和有钱人的子弟才能够受到正规教育。清代官办学堂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种,而在新疆只有初等和中等教育。初等学堂进行的是启蒙识字教学,“一开始是学习《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则学习没有任何注释的、从古典书籍中选来的课文。整个学习过程都纯粹是机械式的[27]。中等学堂的课程同样也是儒家经典,“从这些书中选来的课文在初等学堂里已学过了,只是现在他们所读的是带有注释的,而这些注释,他们的学法和学本文时一样,也是死记硬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对付国家考试。在新疆只有1所设在省会迪化的中等教育机构,“在这里学习的几乎全是官吏的孩子,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富商的孩子,而下层人的孩子根本没有”[28]。20世纪初年,随着清政府的新政改革,迪化等部分城市开始发展新式教育,但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结束的近50年间,新疆城市的新式教育发展仍然缓慢、落后。据统计,1949年全疆只有1所规模很小、残缺不全的高等学校——新疆学院,学生379人(其中少数民族185人),教师36人(其中少数民族14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1所,学生1975人(其中少数民族1266人),教师134人(其中少数民族76人);中学9所,学生2925人(其中少数民族1819人),教师172人(其中少数民族94人);小学133所,学生197850人(其中少数民族182427人),教师7705人(其中少数民族6799人)。由于教育发展落后,绝大多数适龄青少年得不到入学机会,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0%;目不识丁的文盲达人口90%以上。由于教育发展的滞后,对于新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导致城市质量不高。

新中国建立后,新疆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疆各级政府坚持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发展教育事业,使新疆各城市的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29]。一是基础教育发展很快。1949年新疆各地共有中小学校1344所,在校学生达20万人。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到1998年,全疆共有中小学校8732所,较1949年增加了6.49倍;在校学生增加到346万人,较1949年增加了17.3倍,各设市城市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2000年,新疆各设市城市有普通中学648所,占新疆全部普通中学1830所的35.41%;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5.36万人,占新疆全部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总数152.91万的36.2%[30]。二是新疆城市的中等教育结构在半个世纪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普通中学外,逐步形成了以中专为骨干,形成了工、农、林、医、财等百余个专业的中、初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网络体系。1997年新疆全区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5所,在校生77837人;职业中学131所,在校生54038人,成人中专81所,在校生47620人。普通中等专科学校在校生每万人口中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一些院校试办“高职班”。据统计,20世纪后半叶,自治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累计培养学生50多万人,职业中学累计培训学生20多万人。三是新疆的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普通高等院校由1919年的1所发展到1998年的18所,在校生由379人增加到4.67万人,20世纪末新疆的主要高校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3个,博士学位专业点5个,硕士学位专业点110个。截至1998年,新疆共培养研究生1300人,本、专科学生15.6万余人,为新疆各地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31]。新疆城市多层次教育的发展,无论是义务教育的普及,还是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万人大学生比例的提高,都表明城市质量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为新疆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另外,作为衡量城市质量高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20世纪下半叶的新疆城市也有了飞跃式发展。民国时期,新疆城市的现代科技十分落后,直到1949年新疆也只有一个科研机构,但几乎没有真正的科技人员。20世纪下半叶,新疆各级城市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998年新疆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发展到114家,科技人员达到3.6万人,形成了一支多学科、多层次、有一定科研攻关能力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得到应用,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在20世纪上半叶,新疆没有专门的人文社科研究者,也没有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随着新疆城市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1981年,新疆社会科学院建立,下设若干研究机构;另外多个城市政府部门也相继建立了专业研究所,各高等院校和党校文科专业相应建立了人口学、中亚学、经济学、人类文化学、西域文学、高等教育、阿勒泰学、敦煌吐鲁番学等20个专业研究所。20世纪末,新疆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多层次、多学科的发展局面[32]

卫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近代以来城市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

20世纪上半叶,新疆城市的卫生事业开始起步,但发展极为缓慢。1949年新疆各城市只有条件十分简陋的医院18所,全部病床共计69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仅388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到1998年新疆城市及乡村共有医院和卫生院1351个,较1949增加了75倍,其中城市的医院、卫生院计有794个,占全部总数的58.7%;各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7.11万张,较1949年增加了102倍,其中城市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52333个,占全部总数的73.6%;各医院、卫生院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6万人,较1949年增加了251倍。

民国时期,新疆城市的文化艺术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较为落后,以精英文化艺术为主,而普通城市居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极为单调。新中国建立后,面向全体人民的大众文化得到普遍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出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20世纪末新疆各主要城市的重要艺术表演团体达89个,群众文化艺术馆更是多达91个;作为精神食粮供给地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增加至75个;各种博物馆14个,各级档案馆140个。作为大众传媒主要载体的报纸和杂志在20世纪后期更是得到大发展,全年各城市出版的各种报纸总量达1.93亿份,各种类型的杂志达1150万册,各种层次的图书达6283.6万册[33]。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发展,新媒体更是成为时代的新宠。半个世纪中广播事业从小到大,电视事业从无到有,覆盖面逐渐扩大。1998年,新疆各城市拥有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39座,电视台18座,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61座,新疆电视台已于199l年开始卫星转播,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2.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4.5%。广播、电视和网络具有传播新闻、舆论宣传、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社会服务等功能,对于社会和城市居民具有沟通作用、教化作用、动员作用、导向作用、感染作用,因而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质量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