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学和失业风险比较

失学和失业风险比较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以内的失学率,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只占15.8%,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则高达75.2%。应该说,所有社区青少年,无论其户籍,都是失业人员。在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整个学历结构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
失学和失业风险比较_青少年群体结构理论:社区青少年群体构性风险研究结构及其结

一、失学和失业风险比较

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失学、失业风险均高,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高学历失业风险高。

在学历结构方面,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与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以内(即初中以内)的失学率,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只占15.8%,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则高达75.2%。沪籍社区青少年的学历结构呈橄榄形,研究生、本科和初中、小学所占比例较低,大专、职校、中专所占比例较高,中间隆起,两头收窄。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学历分布呈金字塔形,研究生、本科、大专等学历所占比例较低,高中、初中和小学所占比例较高,人群大量向底部积聚,这说明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在入学、升学方面的高度脆弱性,以及他们受教育程度和总体素质等方面的低下。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比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面临更高的失学风险,75%以上的人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无法获得进一步升学的机会。与之相反,沪籍社区青少年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如果他们愿意,基本上都可以升入高中、职校、中专,最后升入大学。因此,从总体上看,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学风险是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5倍。

应该说,所有社区青少年,无论其户籍,都是失业人员。因此,根据我们获得的沪籍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总数的数据,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业风险应该是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2.77倍。由于我们不能同时获得沪籍和非沪籍青少年群体人数的普查数,因此,这个倍数基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前面列出的沪籍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学历构成,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类人群的失业结构图,即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业结构呈橄榄形,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失业结构呈金字塔形,也即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有相当比例的高学历出现失业,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维持了传统模式,即学历越高,失业率越低,学历越低,失业率越高。

从本质形态来看,虽然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达到了12.8%,但它并不能证明传统的学历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模式失真。在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整个学历结构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在本科学历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在失业青少年人群中出现一成以上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的身影,比较符合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学历结构特征。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例较低,也符合上海教育的特征。在初中教育结束之后,绝大多数人能够继续升入高一级的学历教育,使义务教育后即失学而进入职场的人的比例大幅压缩。而在非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整个学历结构没有出现像沪籍社区青少年群体那样的向高学历结构变化,其失业人群中的金字塔结构就更为明显,并且符合其人口的学历结构特征(见表9‐1)。

表9‐1 2013年沪籍和非沪籍社区青少年学历比较

img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