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族文化概述

回族文化概述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文化概述与中国的汉族及其他一些民族的悠久历史相比,回族是一个历史相对年轻的民族。这也构成了回族文化的多源性、复杂性及地域性特点。回族文化,是诞生于华夏土地上的一种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是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浓缩而成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从而维系、巩固了回族文化的一体化,并不断对回族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回族文化概述_多元融通的回族文化

回族文化概述

与中国的汉族及其他一些民族的悠久历史相比,回族是一个历史相对年轻的民族。7世纪以来的数百年间,西来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等族群中的穆斯林,或是经商,或是传教,或是因为征战,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迄至元明时期,逐渐形成为中国一个新生的民族———回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他们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与中国的土著民族———主要是汉族,也包括其他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繁衍生存,已愈1350年时间。时至今日,回族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在中国56个民族中继汉族、壮族、满族后居第四位,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族群。

img1

浓郁的回族伊斯兰特色建筑

回族是由外来的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穆斯林移民中国以后与中国土著居民长期融合而成的新的民族群体,其族源成分相当复杂。回族由于在中国的不断迁移流动,形成了今天的“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模式。这也构成了回族文化的多源性、复杂性及地域性特点。

自回族先民最早进入中原大地,迄今为止已历经1350多年,在这堪称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回族及其先民曾经有着丰富的经历。

回族先民最早受到礼遇:如唐宋时期,由于中央王朝的优待政策,留居中国的回族先民们“番商胡贾”“蛮夷商贾”“土生番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地位优越的群体。

img2

中国首个回族博物馆落成

回民群体继而受优待:如元代时期,统治阶级“人分四等”,即蒙古人最优,色目人次之,汉人再次之,而南人则处于最低层。这时的色目人中主要是穆斯林,他们的处境尚佳。这一时期回族人口剧增,为最终形成单一民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民逐步遭遇歧视:如明代时期,统治者对所有少数民族推行大民族主义政策,具有另外一种鲜明文化传统的回族不能为统治阶段所容忍。在民族压迫的压力逐渐增大时,回族这一时期的民族意识开始明显提升并不断强化乃至形成,最终完成了回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回族遭受残酷迫害与镇压:如清代,由于清王朝统治阶级实行的民族压迫与民族歧视策略,回族曾经奋起反抗,但终归遭致疯狂镇压与屠戮。然而回族宠辱不惊,克服艰难险阻,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回族走出困境获得新生:自民国五族共和以后,回族开始走出困境。到新中国建立,回族被承认为正式民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生。

可以肯定地说,民族文化在回族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回族文化,是诞生于华夏土地上的一种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回族文化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掌握回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了解和掌握回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水平,了解和掌握回族的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从而准确地把握回族的民族特点,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更富有成效地开展民族工作。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

此外我们还要认识到,民族文化是一个带有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大问题。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就是对少数民族的理解与尊重。

回族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但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土壤之中,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双向交流、相互渗透的产物,和汉族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回族姓氏、饮食、建筑(甚至是清真寺的建筑)形式的产生与使用,就是回族同我国各民族尤其是汉族和睦相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紧密交往的结果。

回族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其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协调过程,深深地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回族文化的形成,具有伊斯兰文化为基础的大背景,而其面临的环境,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氛围。作为两种文化之共同载体的回族,并没有使一种文化侵吞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吸收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过程中,进行了适我所需、为我所用的选择,促进了两种文化的协调与相融。其结果是一方面保证了回族立足于新的土地,并在某些社会层面上获得周围民族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投入,以自然传播的方式进行不易察觉的伊斯兰文化参与,从而使伊斯兰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丰富了中国文明的宝库。回族对协调上述两种文化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在这种基础上培育起来的回族文化的独特素质或个性,反映在看似寻常的回族日常生产与生活之中,然而正是这些回族的生产、饮食、居住、服饰、节庆、婚姻、丧葬习俗,恰恰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博采众长的结晶体。

img3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的中华回乡文化园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由生活消费品的取得及使用的内容所决定,而在社会分工发展的情况下,生活消费品的取得方式因生产关系、职业差异而显得不同。就回族而言,它形成于生产力已经比较先进的元明时期,当时生产关系相对稳定,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商品货币关系已形成一定基础。因而回族在生产领域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回族主要从事农业,但对其他行业也有涉及。二是有相当数量的回民投身于商业活动,并成为回族生活方式或经济生活中最富活力、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回族善于经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我国边远民族地区的开发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我国商品生产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进步。首先是提供了产生回族共同经济生活的条件,推动了回族在全国不同区域内的发展。其次是促进了回族对汉语、汉文的使用。再次是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浓缩而成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从而维系、巩固了回族文化的一体化,并不断对回族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回族的生活习俗是回族人民历经千百年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多种文明的融汇和交流,因此多彩多姿。从总体上说,回族的生活习俗主要受伊斯兰教的规定和禁忌的影响,并在历史上由宗教戒律转化为民族习俗。例如禁食猪肉就是回族最重要的饮食禁忌习俗之一,甚至成为区别回族与非回族的重要标志,反映了清真饮食在回族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但回族也吸收其他民族的饮食习俗,如食物的品种以及某些烹调手段等,形成了独有的饮食特色。回族穆斯林独创的清真菜系和风味小吃,经历千锤百炼,现已为其他民族群众所普遍喜好。回族的服饰与民居,虽然从外表上看与汉族的服饰与民居比较接近,但仍然有着明显差异。由于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宗教节日也同时是回族举族欢庆的民族节日,而回族穆斯林的婚姻习俗,虽然受其他民族影响较大,但在一些程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至于回族的丧葬习俗,则基本上遵循伊斯兰教的礼制,与其他民族尤其是非穆斯林民族有着明显差异。

img4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回族博物馆

研究回族文化,不能不深入地剖析其文化的内核。一般认为,回族文化的内核是伊斯兰文化,这曾经在学术界引起长期争论。著名回族学者杨兆钧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回族的先民在东南沿海做侨居的‘番客’时,所信的是外来的伊斯兰教,却能与同时传入中国的五种宗教———佛、犹、景、祆等中竞争,凭借伊斯兰的真理以及教众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种种灾难而屹立于神州大地,而其他各教除佛教外皆已泯灭。先民的此种坚韧精神殊令世人钦佩而为后来的回族穆斯林继承发扬。”从历史来看,伊斯兰教对回族共同体及其思想的形成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在宗教的名义下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风俗习惯,它的历史特征,深深地渗透到回族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各个方面,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尽管回族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具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思想基础,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产生过有名望的伊斯兰学者,作为回族的哲学观念和道德规范也没有汉文的系统表述。然而当时回族所面临的环境,却处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占上风的氛围之中。在主客观因素的双重驱动下,回族在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以至一度冲淡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使得明中叶以前许多回族著名人物都以通晓儒学而显迹于社会。为了维护伊斯兰文化,既适应客观环境,又构建民族内部的心理平衡,一部分回族知识分子产生了从认识现实到对现实进行取舍的逻辑转换程式,即尝试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诠释伊斯兰教教义,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推行汉文译著运动。明清时期这批回族学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建了具有回族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包括回族的哲学概念、思想意识、社会伦理及道德规范。

回族共同体形成后,回族的文化素养,不仅表现在上层知识界的译著作品和宗教经堂教育的讲授以及饮食、服饰、起居、节日、婚姻、丧葬等日常生活习俗中,还以朴素、直观的形态,寄寓回族大众创造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技术教育等成果中,并通过语言、文字、文学、音乐、戏剧、舞蹈、民间艺术、书画、体育、科技、医药、出版等领域生动地丰厚了回族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回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受其他兄弟民族称颂的地位。

回族的语言、文字,是了解回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诸如“回回人和回回话”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研究回族语言的发展、演变和社会背景,也可以通过语言学的分析,考察回族来源的问题。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文化中最富有生气的部分,反映了大多数回族下层人民的声息和心态。回族民间文学是不可多得的保存回族人民心灵史的活档案,它是回族思想发展的肥田沃土,也是后人了解历史上回族所承担的时代负荷以及他们的理想、情感世界的捷径。回族民间艺术来自民族生活及劳动实践的滋养,尤其是回族的砖雕、刺绣、阿拉伯文经字画等堪称回族艺术奇葩。回族科学技术也有许多可称道之处,回族在我国天文历算领域有着巨大成就。回族对中国医药学、建筑学、航海学、农学等方面的贡献也引人注目。回族教育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成熟度,是回族意识、民族精神的表现。习武也是回族的一个重要民族特征,回族武术闻名遐迩。

回族穆斯林从历史走向今天,又必将走向未来。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也是一个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持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回族文化如何与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相协调?要不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生活方式甚至民族成份?这都是回族穆斯林必须经常面对的现实问题。

有人认为,回族文化是一个远未完成的文化体系,这是对“文化”本身的误解。“任何一个民族,哪怕是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尽管文化残缺、粗糙,积淀不丰,仍然自成一个体系。这一文化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有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演变,但绝不是一个远未完成的文化体系”。唯物主义者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所谓“先进”“落后”之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促进适应其民族发展进步的合理性。“对于一个民族的评价,如果主观褒贬,拘泥成见或对历史事实不能错综条贯,纬以精思,就会把一个民族描绘出迥乎不同的形象,并且往往歪曲真相”。“一个逐渐从别的文化中继承风俗的社会,并不是把别的文化中的所有行为和信条都加以采纳。相反,不同的文化影响与不同程度的继承的抵制相交锋”。

回族的文化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文化体系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还会不断深化、不断演变,它不会是一个固定的、凝滞的、不变的文化体系,还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