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地质学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创新地质学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时间:2022-09-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协同创新是创新地质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战略举措和重要途径。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紧紧依靠并牢牢抓住两个“主体”,注重发挥自身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按照大科学、大工程、大项目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着力培养我国各行各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协同创新是创新地质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战略举措和重要途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高等地质教育和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属性,其核心主要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是地质学人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必须通过协同育人来完成。协同创新是党和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拥有天然的多学科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多功能特性,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必须在协同创新中有所担当。但是高校目前存在着“自我封闭”“孤军奋战”“小富即安”等政产学研用相对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协同创新育人应该作为我国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新范式。

一、协同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新理念

协同创新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破解现实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传承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以及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必须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高校必须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之中,突出“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强调“协同”是办学思路的重要方面。高校只有协同创新,才能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推进地区性及全球性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人才创新精神,提升学科创造能力,提升科研成果创新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协同创新育人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以及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紧紧依靠并牢牢抓住两个“主体”,注重发挥自身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按照大科学、大工程、大项目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着力培养我国各行各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调动起来,形成思想行动上的共识,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才能有效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传承创新大学文化,才能形成学术大师和拔尖人才的不断涌现、学术成果不断创新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

三、统筹高校办学四项功能协调育人机制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这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整体划一,缺一不可,形成良性循环体。协同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只有紧紧把四项功能一体化设计,统筹兼顾,才能确保一所大学的“完美”。这也是世界高水平大学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秘诀。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研究是对传播知识人才培养的支撑,要求高校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目的,要求高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文化传承创新明确了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要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科教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通过高精尖的科研攻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构筑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离不开科研支撑的思想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不断探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互动、有效协同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在社会服务中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四、用好协同育人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站在世界学科发展前沿,强化开放办学观念国际意识和全球意识,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广泛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和产学研基地平台,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培养人才。因此,高校要走出校门、国门,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融入全国甚至全球的总体格局,实行开放办学。合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提高学术梯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建设一流学科、办出特色,提高高校科研水平、教育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捷径。借助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国际合作等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学科优势在国内外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质性合作,激励师生更多参与、承担重大联合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不断密切学校与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一流科学家的联系,建立高水平的国际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联合研发基地、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做到优势互补,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学术体系,不断为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寻求持久可靠的市场和资源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