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颇族的传统狩猎方式

景颇族的传统狩猎方式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生产习俗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因农业生产对自然的过分倚重,自然崇拜在景颇族生产、生活中影响深广。根据景颇族内部的分工,狩猎是男人的事,妇女不参加狩猎。景颇族猎手常于此时到地边伏击前来吃嫩草的麂子、马鹿、野牛等动物。
生产习俗_中国景颇族

第一节 生产习俗

景颇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因农业生产对自然的过分倚重,自然崇拜在景颇族生产、生活中影响深广。景颇族从不对大自然进行非分的掠夺,他们的生产、生活都与自然环境合谐相依,从而形成了特有的传统的山地农耕文化。景颇族在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经历了采集——狩猎——刀耕火种的物质文化变迁,形成景颇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采集

传统采集和狩猎是景颇族刀耕火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村民们习惯在地中混作和间作多种蔬菜,但其收获量一般只够吃3~4个月,蔬菜的来源,大多还得依赖采集。采集活动一般由妇女进行。景颇族的传统采集食物,种类可分为山茅野菜、野竹笋、野生菌、野果子、块根类、虫子类六大类。

(一)山茅野菜

景颇山有着种类繁多的山茅野菜,主要有鱼腥菜、马蹄菜、野芹菜、水芹菜、蕨菜、水蕨菜、大苦子、小苦子、缅芫荽、香菜、薄荷、普公、诗并、真朵、卡普人、卡开、螃蟹花、螃蟹尖、芭蕉花、野西红柿等。

(二)野竹笋

景颇族地区竹类资源丰富,有格瓦竹笋、甜竹笋、乌罗竹笋、黄竹笋、鸟右竹笋、茅竹笋、西马竹笋、金竹笋、苦竹笋、鸟拉竹笋等。

(三)野生菌

景颇族聚居地区村头、村尾都有野生菌,菌类主要有戛木底、土堆鸡枞、木底、黄鸡枞、青鸡枞、马皮泡、奶浆菌、香蘑菇、木耳、银耳、竹菌、菇木、木底干等。

(四)野果子

历史上,景颇族居住在森林茂密的地方,村子周围野果子十分丰富。野果子主要有勒若西、勒贡西、勒迈西、芒果、勒责西、木瓜、橄榄、芭蕉、牛肚子果、荔枝、桃子、核桃、麻里瓜等。

(五)块根类

景颇族地区的块根类食物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为块根个体大,数量多,所以不仅是菜食,而且是饥荒年月的主食,同时块根类有一定药物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作用很大。主要有青山药、绿山药、硬壳山药、黄山药、山羊头、白魔芋、花魔芋、芭蕉根、红薯、马铃薯等淀粉类含量多的植物块茎。

(六)虫子类

虫子类有腊甘蛹、蜂蛹、竹虫、沙虫、油虫、蚂蚁蛋(卵)、蚂蚱、知了、竹虫等。

二、狩猎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景颇族的肉食来源主要依靠狩猎,每年大规模的狩猎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秋季和烧地时。景颇族的传统狩猎方式,主要有集体围猎撵山和个人到野兽经常出没的路口、果树下、卤水塘边进行伏击等。历史上,景颇族狩猎的对象有野猪、野牛、野象、麂子、马鹿、虎、豹、熊、山羊、岩羊、山羚、狼、豺狗、犀鸟、野鸡、田鸡、豪猪等(现在这些动物已成为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不再是景颇族狩猎的对象了)。根据景颇族内部的分工,狩猎是男人的事,妇女不参加狩猎。景颇族的传统狩猎工具有弩、弯弓、竹弓、长刀、火药枪、压木、夹子、扣子、竹签、扣笼等。景颇族采用的几种狩猎方式:

(一)农闲时节狩猎

从古代至今,景颇山乡,山多林密,野猪、野牛、野鸡等时常出没糟蹋庄稼。每到秋冬农闲时节,村里都要组织起打猎队伍(主要是男人),准备好午饭,背着弓、弩或铜炮枪,带着猎狗,浩浩荡荡向山林开进。大伙进山狩猎时,一般是先请董萨打卦,看什么地方能够猎取,根据董萨的旨意,对某座山进行包围。一般是持弓、弩或者背铜炮枪的人,在猎物经过的地方守候,不持弓、弩或不背铜炮枪的人,从另一方撵,把猎物撵到持弓、弩或者背铜炮枪的人守候的地方。撵猎物必不可少的是猎狗,猎狗一般都采用平时训练有素的,具有特别机敏和嗅觉通灵,能配合撵山的人,追寻到猎物踪迹并赶猎物到持弓、弩或者背铜炮枪的人守候的地方。撵山时通常人和猎狗配合,人喊出撵山的呼叫声,狗“汪汪”地狂吠,一直撵到猎手守候的地方,一旦猎物出现,猎手就举枪对准猎物,通常听到“砰”的一声巨响,猎物应声倒地。

猎物被猎获后,众人齐心协力,高高兴兴地就地屠宰。猎获的野兽经过祭鬼以后才能开剥。一般是董萨持着刀,一边念几句咒语,一边举起刀朝既定部位一划,开剥仪式完毕。开剥野兽时,切除产生气味的部位或是不弄破某个器官(如膀胱、睾丸、胆囊等),腥膻味就不会有了。兽肉由全体参与围猎者平分,开枪的人能得到一份比别人稍多一点的肉,赶山狗也是参与者,得一份或半份。即使是过路的人,也能分得一份。

(二)砍地后或抛荒后狩猎

1.砍地后狩猎。每年春季,树木砍伐之后或头年抛荒的地,很快生出青草。景颇族猎手常于此时到地边伏击前来吃嫩草的麂子、马鹿、野牛等动物。

2.烧地后狩猎。烧地时,刀耕火种地四周有大片焚烧林地,被烧死的虫类会吸引许多动物到烧林地中来,麂子和马鹿还特别喜欢吃火灰,这时是猎手们伏击猎物的好机会。

(三)护秋时节狩猎

临近秋季,地里的庄稼刚开始成熟,野猪、野牛、马鹿、熊、猴子等动物会成群结队到地中偷吃践踏庄稼。于是景颇族猎手们便在地周围设置竹签、地弩、弯弓等狩猎,还常常在夜晚进行伏击。白天在山地周围森林里也进行集体围猎。集体打猎时,要有一个最有经验的猎手指挥大家。一般让善于射击的人带猎枪到前面堵卡射击,射击技术差的和没带枪的则帮助呐喊、追踪、围捕。这季节集体行猎的对象主要是偷吃庄稼的野猪、野牛、熊、马鹿、猴子等。猎获的野兽当场平均分配,不管大人小孩,不论出力多少,每人各得一份,即便是过路人见了也能分得一份。

三、刀耕火种

(一)刀耕火种在景颇族地区的流行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由于经营粗放,亩产只有50千克左右,俗称“种一偏坡,收一箩箩”。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区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就采用刀耕火种、土地轮休的方式种植粟、黍,云南也早在公元前1260~前1100年的商朝后期新石器时代就用此法种稻。战国时期云南土著民族广泛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公元前1世纪以后,随着移民屯田,滇中、滇西地区刀耕火种逐渐减少,但边远山区仍保留此种耕作方式。随着生产工具由石刀、石凿、石斧、木棒进化到铁制刀、锄、犁,种植作物由单一的稻谷演变为稻、玉米、豆、杂粮乃至甘蔗、油料等经济作物,耕作方式也随之由刀耕火种、撂荒发展到轮耕、轮作复种和多熟农作制。1978年以来,由于增加农业投资,兴修农田水利,实行固定耕地,禁止毁林开荒,边疆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已基本废除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

(二)刀耕火种是景颇族早期主要生产方式

景颇族地区的刀耕火种是用刀把轮歇山地的林木砍倒即等于农田的耕,把晒干的林木烧成灰烬变为肥料就等于农田的种(不然就不能种,种了也无收成),因此,山地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刀类,其次是装有铁头的播种用的剁铲,以及铲草的小手锄等。这类生产工具与内地犁耕汉区相比,是相当原始的,但其主要生产工具已是铁器,这些铁器可以适应刀耕火种的需要,其山地旱谷的产量一般可达子种的30倍,个别经验丰富的农民的山地,曾达到亩产千斤(市斤)旱谷,这一产量并不亚于四周汉族或其他民族的牛耕地。

古代,景颇族先民居住于青藏高原,那里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决定了景颇族先民只能以游牧或半农半牧的物质生产方式维系生活。景颇族先民从“木石匕省腊崩”(即祖先发源地)南下,沿怒江澜沧江到“卡苦戛”(即江心坡)亚热带区域,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因素,决定了食物的主要来源靠采集和狩猎,而能否捕获到猎物有极大的偶然性,所以,采集野果与野菜成为景颇族先民维系生存的主要手段。在景颇族的口传文化中谈到“卡苦戛”时期的人们还没有衣服穿,以树叶为衣,不会种庄稼,只会使用木棒、石头做工具打野兽吃。没有火就吃生肉。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中记述了景颇族先民取火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大地上的人们因为没有火,吃的是生米,嚼的是生肉,后来名叫格昂拉、若拜玛的两个年轻人发明了以竹片摩擦取火的方法,即用一块竹片,中间挖一个槽,槽中有小孔,孔上置火草,然后放在另一块竹片上,竹片的宽度与槽子相当,来回摩擦,槽中小孔上的火草即燃。火的发明,使景颇族的物质文化有了很大改观。《目瑙斋瓦》中还记述了景颇族先民们学会种棉花,收棉花,学会织布穿衣打扮的经过。

景颇族古歌《种庄稼歌》,描绘的是一幅最初的刀耕火种生产图,同时对节令也作了记述。歌词大意是:腊月里找地正月里砍,打好的长刀亮闪闪;寨里的小伙子们哟,大家一起砍地去,不会甩斧头,就看水牛甩尾巴;不会砍倒树,就学树虫咬树枝丫;见草砍草,见刺砍刺,见竹砍竹,遇见石头撬掉它;斧头砍钝了我们再磨,长刀砍断了我们再打;长刀和斧头甩得震天响,地里的树和草才能砍光。这也是景颇族先民对最初从事刀耕火种时的劳动情景的描述。

(三)刀耕火种的类型

景颇族的刀耕火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于劝格罗”,就是无轮作刀耕火种,这是云南很多刀耕火种民族早期的、基础的生产形态。无轮作刀耕火种实行不挖不犁耕作,一块地只种一年就弃耕休闲,形成一个有序的垦休循环圈;第二种类型“于遮格罗”,即轮作刀耕火种,其耕作方式为第一年砍伐焚烧、播种、收割,第二年使用锄头先铲草挖地或使用牛犁后播种、除草、收割。

(四)不同季节的耕作形式

根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耕作形式,一月(农历,此以下皆用),备耕,砍树修枝,平整土地;二月,开辟防止山火蔓延的山地防火道,开始烧地、种早包谷;三月,继续辟防火道,平整土地,盖山地茅棚,种棉、玉米、瓜类等;四月,在大面积山地上烧地,种早稻和豆类、高粱等;五月,为山地打栅栏,开始除草;六月,除草,打棉花尖等;七月,除草,修补山地栅栏,开始在第二年种的山地上砍树——刀耕;八月,除草,刀耕;九月,收早稻、早玉米、棉花,护秋治理;十月,收割早稻等作物;十一月,收割、脱粒、入仓;十二月,备耕,把砍倒的树枝砍下堆起烧掉,平整土地。

上述景颇族年度周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从表面上看是依节令变化而从事的不同生产项目,而且文明时代的农业也有类似年度周期的生产活动,但景颇族的年度周期生产活动可以显示全民一体性,即不论男女,也不论具有权威性社会地位的长者和巫师,全体村民都要根据这一生产周期,把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山地农业劳动,而在汉族式自然经济下的农村,是不存在景颇族刀耕火种农业生产的这种一体趋同性的。

(五)刀耕火种与祭献有关的鬼

1.祭献与刀耕火种有关的鬼。景颇族相信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灵魂,所以,现实生活中,人的一切活动都与鬼魂交织在一起。因此,每年从事刀耕火种活动时,首先要祭与刀耕火种农业有关的鬼。只要是景颇族寨子就有祭龙尚(汉语称“官庙”)。龙尚里供着的与刀耕火种农业有关的鬼有以下几种:

木代(太阳鬼):它是最大的鬼,祭献它使人丁发达,六畜兴旺,刀耕火种五谷丰收。

阿木(雷鬼):雷鬼又分为两类,一种是善性的雷鬼,祭献它使人丁发达,六畜兴旺,刀耕火种五谷丰收;另一种是恶性的雷鬼,如不祭献它,它会打雷击毁地里的窝棚,会烧毁庄稼等,人们怕它,也得把它供入“龙尚”。

崩培(风鬼):它是专管风雨的鬼,祭献它能够祈求砍地时天晴,烧地时有风,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直洞(山鬼):它是管山水、鸟兽的鬼。若不祭献它,刀耕火种触犯山水之灵,就会使人生病,野兽、雀鸟也会来抢吃地里的谷子,山地会滑坡,河水会枯干。

子卡(谷魂鬼):它是专门保护谷类的鬼,若不祭献它,谷魂会跑掉,收取起来的谷子会不够吃。

格斋木若(嫉妒鬼):它是看不得别人发财,只要发现别人发财了就会起嫉妒心,据说,它会咬人。因此,人们五谷丰收了,或者说发财时要祭献它。

萨瓦木若(凶死鬼):它是一种恶鬼,是人在外面凶死而变成的鬼。在砍地、打猎之前,若不祭献它,人们在砍地、打猎时会误伤人。

木沙纳(祖先鬼):它是祖先去世以后变成的鬼,是一种好鬼,在开春前祭献它,本年度人畜兴旺,五谷丰收,免受疾病。

沙戛(菜地鬼):它是一种管谷地、菜地的鬼。祭献它,祈求其保护地里的谷类和蔬菜,一年四季不缺少谷子和蔬菜。

诗迪木若(地鬼):它是主管大地的鬼,人们砍地、打猎都会遇到此鬼。人们祭献它就会人畜兴旺,五谷丰收。

祭祀龙尚,每年举行三次。第一次是在景颇族的历法“若达、日达”时(即公历12月至次年1月间)进行,时值破土、播种前,大家修整农具,准备砍地。七八月间如果发生天灾,庄稼出苗不好,虫害严重,就祭祀第二次。第三次是在秋收入仓后。第一、二次祭官庙时祭品较简单,由董萨打卦决定后,一般只是宰杀猪、鸡或用干鱼、干巴(干牛肉)、干鼠等。第一、二次祭官庙是向诸鬼许愿,祭献时,祭坛上摆着祭品。

祭献活动进行时,由董萨在祭场附近选择一块地作象征性的砍地、破土、播种。祭官庙的当天晚上,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祭献诗迪木若(即地鬼)。祭地鬼的祭品是埋在地下的,完全由地鬼去享用。祭了官庙地鬼后,全寨停止劳动两天,忌下地干活,以示尊重官庙地鬼。两天后,全寨人先到官家地干一天的活计,各户方可自行砍地。

一年中的第三次祭献龙尚比第一、二次隆重得多,要杀牛宰猪祭献。全寨男女老少穿上盛装汇集到龙尚,像过节一样,敲鼓吹笛,唱歌跳舞,以热情的祭祀歌舞庆祝丰收,感谢龙尚众鬼的保佑。在第三次祭献活动中还要做一些好事,一是修路,二是种树。上了年纪的人要在官庙祭献诸鬼,年轻的男女青年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修路、种树。景颇寨四周有绿葱葱的护寨林,就是祭献龙尚鬼时种的树,这些树被称为神树,谁也不能乱砍伐。每年祭献龙尚,都要检修龙尚房,重新绘制立于官庙前路两旁的“恩板”(即鬼桩木牌)。木牌上绘有在龙尚供的主要神鬼像,还绘有与刀耕火种农业、狩猎、采集、捕鱼和畜牧方面有关的象征图案。绘图中有谷穗、玉米、高粱、冬瓜、南瓜、豆子、辣椒、花朵、小鸟、河水、小鱼、螃蟹、牛、猪、鸡等。按董萨的解释:在“恩板”上画众鬼神的形象,野外的野鬼、野兽就不敢进寨子。画谷类和牲畜象征六畜兴旺,五谷丰收;画鲜花和小鸟,是让人们进出寨门时看到花朵听到鸟的叫声,就知道砍地播种的季节到了。

2.吃新米祭献祖先鬼。吃新米,景颇语叫“曼恩南沙”(即吃新谷)。每年在谷子成熟即将正式收割前,各家各户都要举行吃新米仪式,祭献祖先鬼,感谢祖先鬼保佑这一年的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举行吃新米仪式,同时也是纪念景颇族祖先学会刀耕火种农业的历史功绩。传说,猫和狗为景颇族祖先学会刀耕火种、得到谷种立过功,所以景颇人吃新米时,总要先给猫和狗吃。

举行吃新米仪式前,各家把自家的地里长得最好、成熟得最早的谷子收回来,晒干、舂好,还备好鱼、肉、水酒。在有山官的年代,吃新米要先在山官家举行祭献天鬼木代的仪式。山官邀集其辖区的各寨寨头、董萨(祭师)以及有威望的老人,一起吃新米喝酒庆祝。对山官来说,每年吃新米祭献天鬼木代,既加强了本辖区内各山寨寨头和百姓的团结,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势力。百姓家举行吃新米仪式也要邀请本寨的人和村外的近亲参加。主人家酿好足够的水酒,煮好新米饭和肉菜后,请董萨念经,感谢诸家鬼的保佑。祭献完毕,把新米饭和各种小菜用芭蕉叶分别包成小包,在场的每人一份,还分送给因故没来参加的亲戚朋友。吃新谷的夜晚,竹楼里总是充满着欢乐的谈笑声和歌声。大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塘边,吃着香喷喷的新米饭,喝着甜甜的水酒,倾听老歌手唱吃新米的“木占”颂歌。颂歌的主要内容是赞颂天神木代的恩赐,祝福主人家六畜兴旺、五谷丰收。吃新米时演唱的木占调,总是要唱到景颇族祖先们怎样得到谷种,怎样学会砍地、播种和收获的内容。此外,还要请家中的长者讲本家族老家“古根”,畅谈管理家务事的经验,同时还给青年一代传授生活、生产知识。

3.叫谷魂。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稻谷全都成熟,开始收割。稻谷割倒后,就地晒四五天,再把稻谷堆起来。堆法是稻穗朝里,稻秆向外,垒成圆形,顶上覆盖稻草以防漏雨。谷堆周围围上竹子,防止牛、马和野兽靠近。到十一月下旬谷场修整好后,要请全寨人帮忙打稻子。打稻子这一天要祭献山鬼,感谢山鬼的保佑。因为稻谷在地里被雀鸟和野兽吃过,所以谷魂被吓跑了,景颇人认为没有魂的谷子是不耐吃的,来年栽种也不会成活。所以打了谷子后要把失散的谷魂叫回来。叫魂仪式在谷场举行,董萨敲打着竹筒,开始呼叫谷魂。他向着山林、山洼呼喊:“白谷的魂呀,红谷的魂,豆子的魂啊,小米的魂,听到咚咚的竹筒声,是我在呼喊你们。你们是被凶恶的野兽吓跑的,被馋嘴雀气跑的,被短嘴猴子赶走的。你们受惊了,还躲藏在箐沟里,睡在树洞里,下起雨来没有躲身的地方,刮起风来没有藏身处。听吧,听到竹筒声,全部回来吧。你们喜欢吃的糯米饭、干鱼、干巴、鸡蛋,还有你们喜欢喝的水酒都已摆好了,等待着你们回来享用。”董萨不停地呼喊着,向东面敲敲,向西边打打。然后仿佛是看到了谷魂,放下手中的竹筒继续说:“啊,白谷的魂回来了,红谷的魂归来了,豆子、小米的魂也到齐了,痛痛快快地吃吧,高高兴兴地喝吧!”让谷魂吃喝后,董萨又对谷魂说:“白谷的魂啊,红谷的魂,豆子的魂啊,小米的魂,看你们都吃饱喝足了,我们应回家了。走不动的背在我身上,没有力气的挽在我手上,我们朝着回家的路走吧。”说着背上铺在地上的祭献毛毯,做出背谷魂一起走的样子,朝着回家的路上迈一步后对谷魂说:“看吧,我们离开了谷场,走完了地边,沿着山路走吧。听到雀鸟的叫声别害怕,我手中有赶雀鸟的弹弓;听到猴子的闹声别担心,我手中有撵猴的长刀;听到野猪的嘶叫声别惊慌,我手中有猎枪保护你们。看吧,我们已经爬过黄土坡,趟过三条河,我们回到了寨子旁。看到龙尚的鬼桩别害怕,那是祭献寨鬼的祭坛;听到猪、鸡的叫声别害怕,那是家里养的猪、鸡。我们已经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欢欢喜喜进家去吧。”到此时,叫谷魂仪式就结束了。把谷魂送接回家后,村民就开始背谷入仓了。

4.“号地”烧地祭献鬼。寨子里祭献龙尚等众鬼后,女人在家里织布,男人开始到山上选地准备砍树烧荒。选地必须在轮歇周期满10年的盈娃内(即当年全寨准备砍种的区域内),一般是选择坡度较平缓、土质肥沃的山地。选好地后在树上砍出一个标记,树下象征性地砍几棵小树杂草,别人一看就知道这片地已有人选择好了。这就是“号地”。但是,这种“号地”仅是暂时性的,号地者当年使用这个地块,当年种,当年收。收完之后该地仍然抛荒,满10年轮歇周期,地力恢复后可以由另外的人使用。因为土地是公有的,谁都有权使用。号完地后抓一把泥土包回家,晚上睡觉时放在枕头旁。这晚要是做了吃饭、吃肉等吉祥的梦,说明这块地选择对了;要是做了流血、刀伤见红的噩梦,就要另去选地,或者请董萨卜卦,祭了山鬼后再去砍地。砍地时砍倒的大树上要摆放一块石头,并对被砍倒的大树说:“高大的树呀,大山的主,不是我的长刀砍你,是这块石头推倒了你,看吧,石头还在这里,石头就是证据。”如果砍树时伤了人,就要祭管凶死的萨瓦鬼和山鬼直洞,祈求山鬼保佑砍树时树枝不要伤着人,让全寨砍地顺利。大树砍倒杂草砍光后,晒大约一个月就烧地。烧地时还要先祭献风鬼崩培。

烧地之前,先修整防火道以防烧地的火蔓延到周边的林地,然后全寨人共议烧地事宜,并由董萨卜卦决定烧地日期和指定点火人。点火之前要祭献风鬼崩培。祭献风鬼崩培的祭品较简单,只要干鱼、干巴和鸡蛋就行。祭献仪式完毕,由指定的点火人持火把去伤人,下种子也会干死。两天以后,全寨人先到官家地参加播种仪式,由一年幼的小姑娘用竹木制小手锄平地、挖穴、点种,一小伙子在后用竹笤帚或树叶打土盖种。在官家地举行播种仪式后,各户即可自行下种了。

四、旱地农业耕用技术

主要有“砍倒烧光”“挖穴点种”和“轮歇丢荒”几种方式。一是先砍草,待草晒干后,再放火烧,然后犁二三道,播种旱谷和棉花、豆类等。在新垦的荒地和陡坡地上,则用长刀砍光草丛和杂树,待砍倒的草木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挖穴点种。在这些土地上,第一年一般先种苏子和豆类,称作“练地”,第二年才种旱谷,连续种两三年后即丢荒,另行开垦新地,待八九年后,杂草茂盛,地力恢复时,再行开种。这种耕作方式称做“轮歇丢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