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一、德昂族概况和现状德昂族作为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多年来在党和国家不同时期对民族扶持政策的指引下,得到了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德昂族的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经济与社会得到同步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事业却处于日渐衰退状态。共有1.386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18%,占全国德昂族总人口的75%。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_中国德昂族

第六节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德昂族概况和现状

德昂族作为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多年来在党和国家不同时期对民族扶持政策的指引下,得到了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德昂族的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经济社会得到同步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事业却处于日渐衰退状态。

(一)支系分布状况

德昂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活方式独特的跨国界而居的民族。德昂族历史上有许多支系和部落,现今大多数居住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而我国的德昂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的潞西市三台山乡、中山乡、五岔路乡、芒市镇、西山乡、遮放镇和勐戛镇,瑞丽市勐秀乡、户育乡和勐卯镇,盈江县的新城乡和旧城镇,陇川县章凤镇,梁河县的河西乡和九保乡,畹町管委的芒棒乡,保山市的潞江坝,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永德等县,澜沧县的上允。德宏州的潞西市三台山乡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军弄乡是德昂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三台山乡于1988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命名为德昂族民族乡,成为了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20世纪80年代后,德昂族的知识分子或学者,通过大量翔实的调查,将德昂族原有的二十余种支系归纳为饶静、饶薄、饶卖、饶扩等四个支系,当地汉族又根据其妇女的服饰特点,将饶薄称为“红德昂”、饶静称为“花德昂”、饶卖、饶扩称为“黑德昂”。德宏州作为全国德昂族最聚集的州,德昂族的饶静、饶薄、饶卖、饶扩四大支系都分布这里,保山市的德昂族和临沧地区的德昂族均属饶静支系。据2007年统计,德宏州内的德昂族主要分布在全州5个县(市)的16个乡(镇)24个村委会58个村民小组。共有1.386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18%,占全国德昂族总人口的75%。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经济发展情况。德昂族聚居区农村经济收入23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4元,粮食总产量3681吨,人均口粮332公斤,耕地面积39393亩,其中水田10820亩,旱地28573亩,经济林果3188亩,经济作物13321亩,大牲畜3565头、其中牛3482头,猪5689头,有农业人口12549人,劳动力7294人。

2.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德昂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首要的问题是公路。全州乡村公路已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但乡村公路基本上是土路,路面窄,路基软,晴通雨阻,崎岖难行,一年中多半时间无法通行,而雨季路阻正值生产季节,生产资料常常无法及时运送。德昂族聚居地区有9个村民小组没有通公路。有31个德昂族村民小组没有进行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方面,目前,全州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94.1%,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1.5%,但德昂族农户买不起电视机的还很多,有电视机的也只能收看到1~2个频道,信息量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3.教育事业。在德昂族聚居地区有小学校10所,其中1所中学,有教师50人,有学生680人。德昂族在校小学生1206人,初中生599人,高中生28人。2000年以来共有11名德昂族考生考入大专院校。农村家庭学生家长对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淡薄,入学积极性不高,随意性较大,个别村寨近20年没有一个高中生。

4.文化事业。有1个乡级文化站,文化活动设施条件还很差,形式不多,内容单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只有在县市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农村文艺调演,以及每年的民族节日等不多的几次机会中,文化站才能真正起一些作用,平常很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5.卫生事业。德昂族聚居地区有卫生院1所,有病床12张,工作人员9人,村卫生室3个,村医3人。每个村卫生室一般只有1~2个病床。乡村医生普遍使用的医疗设备仍是老三样,即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表。

6.民族干部情况。有德昂族干部79人,其中有处级干部3人,科级29人,事业干部17人。民族乡的人大、政府领导由主体民族担任。民族干部队伍基本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和目标;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和妇女干部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大。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状况

德昂族原称“崩龙族”,清乾隆时始同汉文历史籍以“波龙”记载该族事迹,1985年9月根据本民族要求和意愿,经国务院批准将崩龙族更名为德昂族。

1.语言文字。德昂族没有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佤崩语支。时至今日,在德昂族内部一直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但大多数人已普遍接受汉文化教育。现在,汉文已成为德昂族翻译整理和记录自己的口碑文献和文史资料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2.口碑文献古籍。德昂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独具本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口碑文献古籍。如民族起源《宝葫芦》《洪水的故事》和《龙女的故事》;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民族习俗《神女浴》;揭露统治阶级《七姑娘》和《笋叶伙子》;歌颂人民的忠诚和善良《金凤凰》和《守地》,以上的口碑文献古籍全部借用傣文或用傣文字母拼写成德昂族的语言做记录。

3.民族文档。德宏州内德昂族由于没有文字,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有关本民族的文物、家谱、碑刻、印章都没有记载。德昂族生产生活用具除织机、谷囤、竹箩三种保持本民族特色外,其余基本上与其他民族相同。

4.传统艺术。德昂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其丰富的传统艺术,比较有民族特色,现在继续沿用的乐器类有水鼓、镲、铓和葫芦箫;曲艺类有“格丹”;舞蹈类有抬鼓舞、长鼓舞、圆鼓舞、水鼓舞和嘎贡舞;雕刻类有银、石、木雕的装饰品和艺术品;绘画类多见于幡旗或幔帐;刺绣类有妇女身上的饰物;剪纸类有宗教和丧葬祭品,多见于奘房中。

5.生产、生活习俗。德昂族的生产活动,主要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以满足各方面的生活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生活劳动,主要是稻作农耕生产,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甘蔗为主,以小麦、瓜豆、茶叶为辅,农闲季节也进行采集活动。德昂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宗教信仰的渗透,服饰、饮食、居住、佛教文化、寺院、典籍和法器都别具一格。

二、德昂族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支系逐渐融合

因支系不同,所处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德昂族不但存在着支系之间语言不通的现象,而且大部分杂居在汉族、傣族和景颇族地区的德昂族已逐渐与兄弟民族融合,基本不懂本民族语言也不着本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已向邻居民族转化,大部分已“傣”“汉”化。

(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多年的关心支持下,德昂族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德昂族仍远远跟不上其他民族的发展,德昂族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人民生活依然贫困。

1.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差。全州德昂族有2611人缺乏基本生存条件需易地搬迁。农田水利设施也非常落后。德昂族村寨大都坐落在亚热带丘陵山区,有的处在喀斯特地形区,90%的降雨量集中在春夏,雨季多雨但蓄水困难,在农业生产中,或因长时间的连天雨造成温度降低,影响粮食产量,或因洪涝灾害引发山体滑坡冲毁农田。在秋冬季节,降雨量少,不利于小春作物的生长,大量土地闲置,80%以上的土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农田水利项目则因资金原因大多没能建设,影响德昂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2.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历史上德昂族耕作土地方式是火烧轮耕山地。现在虽然大多数地区已改变了火烧轮耕的耕作方式,但农业生产全凭双手劳作,没有使用机械化的条件和能力,加之管理落后,投入不足,农业单产大都很低,投入低、产出也低。如瑞丽市勐秀乡勐秀村南桑村民小组已有630亩的柠檬地,由于缺乏技术投入,管理跟不上,无法成为该村的经济支柱。又由于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原因,多数人商品观念淡薄,从事商品交易的主要是妇女,交易的商品又多半是山茅野菜,交换和销售一般不用秤,以堆、把、篮、件、个为计算单位,货物比较廉价,卖不了什么钱,自己所种的农产品主要用于自足,很少用于商品交换。

3.教育严重滞后,人口素质提高缓慢,未来发展前景堪忧。德昂族群众组织生产的能力,利用资源的水平以及生活的计划性普遍不强,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同样的政策环境中,德昂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如当地汉族和傣族。无论是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还是各种经营的能力及日常生活的安排都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素质问题。另外几个因素也影响着德昂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一是传统的宗教活动(德昂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学生的学习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每年凡村寨有大的佛事活动时,学生缺旷课的现象就比较突出,有时甚至无法开课;二是由于就业制度改革,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分,而是“凡进必考”,一部分群众和家长认为“大中专毕业找不到工作,浪费了钱财”,对子女读书不重视,认为读书无用等等。此外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家庭贫困面大,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4.贫困问题仍然严重。全州德昂族贫困人口有10389人,占全州德昂族总人口的80%。有大部分德昂族仍住着茅草房、叉叉房。贫困表现在再生产能力和教育等各方面。贫困的原因除了历史原因外,外部长期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因素。

5.公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交通闭塞极大地制约了发展。德昂族村寨远离城镇,居住偏僻,高低不平。通了简易公路的村寨事实上在整个雨季的时间基本不能使用。每年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在雨季结束后重新整理塌陷的路基和堵塞的路面。这不仅使家用物资运输困难,也使农副产品无法形成商品。

6.资源优势难以发挥,缺少培育新产业的资金和技术。德昂族社会发育程度低,起步晚,公共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低,再加上各种因素制约,虽然具备各种资源优势,但是没有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要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很难的。

7.民族干部量少质弱,在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据统计,德宏州干部总数为26652人,少数民族干部总数为9082人,占干部总数的34%。其中:德昂族干部79人,占0.3%。全州556名处级干部中(少数民族244人,占43.9%),德昂族3人,占0.5%。对此,乡村民族干部群众反映,正因为人口少,干部少,高层干部更少,有些意见反映不上去,一些建设项目,如公路、大的农业科技项目往往由坝区开始,居住在高寒山区、半山区的人口较少民族很少受益或较晚受益。

(三)文化在逐步流失

德昂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很丰富,语言、服饰、建筑、音乐、舞蹈、宗教、口碑文化、认知智慧、民风民俗等富有民族特色。但当代社会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德昂族保存族群文化差异的空间越来越小。对文化艺术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致使大量的且不可再生的艺术珍品、文字和图片资料及实物或流失,或遭到破坏。一些珍贵的文字作品还流散到民间,甚至流散在国外。“断代”问题突出。一是被誉为文化艺术的“活的图书馆”“活的资料馆”的民间艺人、歌手、舞蹈家相继去世,在世的已是古稀之年,年老体衰,后继乏人;二是现在年轻一代,由于他们崇尚现代文化或外来文化,而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兴趣。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一些健康的进步的民族习俗面临严重冲击。诸如泼水节期间的泼水仪式、传烟仪式、对歌仪式、美味佳肴品尝仪式及建房盖屋时的“上梁”仪式和升火仪式等等已濒于消失或完全消失。另外由于重视不够和经费困难等原因,已被有关专家学者确认的德昂族遗址和遗物,诸如女王宫遗址、德昂城、德昂路、金佛寺、金水缸、雷列佛寺等均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已不复存在、不可复得。

三、加强德昂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文化传承依赖口耳相传,尤其是老一辈的口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朴的德昂文化流失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某些独具个性的文化现象即将消亡,必须加大力度开展对德昂族文化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同时,德昂族风情古香古色,淳朴丰富,是云南省的独有民族,加大对德昂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但是在确保一个民族完好无损,也是在确保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完整无缺。

(一)按支系分类,继续保持支系的特性

不同支系都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习俗,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各支系在保持好本支系的特性的同时要借鉴其他支系的优点,在借鉴过程中做到吸取精化、弃去糟粕,促使各支系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借助各级各界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公路建设纳入亟待解决的重点项目,解决部分村组道路晴通雨阻的交通困难。加大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民族乡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问题;建盖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

2.扩大易地搬迁范围,提高易地搬迁及民房改造补助标准。对德昂族居住环境恶劣的村寨全面实施易地搬迁,并给予提高补助标准。同时做好搬迁点的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

3.结合德昂族所处的地区环境,帮助培育支柱产业。协调有关专家对德昂族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给予指导帮助培育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三)团结一切力量,进一步挖掘各支系文化

1.培养艺术人才,加强文化交流。积极组织小一辈德昂族青年爱好者学习老一辈的文化艺术,同时也要注重各支系之间的文化交流,确保德昂族优秀文化不流失。

2.办好文化活动,展示民族风情。德昂族有很多文化盛事及民族传统节日,各支系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节日的有序开展,通过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促进德昂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3.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挖掘和打造特别是与其他民族与众不同的德昂族文化产业,加大力度开发旅游业,使文化产业及旅游业成为德昂族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促进德昂族地区经济发展。

【注释】

[1]晏鲤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第33卷,第42页。

[2]马廷中:《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3月,第3页。

[3]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151页。

[4]《新唐书·南诏传》。

[5][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6]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152页。

[7]李根源辑,《永昌府文征》记载卷三十。

[8]德宏史志编委会办公室编辑出版:《德宏史志资料》第六集(内部发行),1986年,24页。

[9]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152页。

[10]德宏州文联编:《崩龙族文学作品选》,德宏民族出版社,1983年,125~126页。

[11]黄光成:《德昂族文学简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28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