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护和传承

保护和传承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蜀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大问题,作为一名蜀绣传承人,我将结合本人的作品来讲解蜀绣针法、技法等特点,浅谈怎样保护和传承蜀绣,让大家领略蜀绣的独特魅力。至清代,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和重庆分别设立了成都蜀绣厂和重庆挑花刺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

刘熙贵

蜀绣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性和经济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运用其独特针法、技法等特点,将蜀绣的传承与居家、就业工作深度融合,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继而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生产性方式传承并发扬。尽管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征,但从20世纪末开始的市场萎缩让蜀绣几乎被边缘化,产业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与苏绣每年30亿元的年产值无法相提并论,蜀绣的现状也迫使蜀绣之乡的决策者们寻求产业突围。蜀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大问题,作为一名蜀绣传承人,我将结合本人的作品来讲解蜀绣针法、技法等特点,浅谈怎样保护和传承蜀绣,让大家领略蜀绣的独特魅力。

一、蜀绣历史

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作品的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绣品的种类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

蜀绣在技艺上进入成熟阶段是在汉代。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汉代少府属官的东织室、西织室,就是专为皇室加工缯帛文级成品而设立的。因绣品显示非凡之技,所以常被视之为宝。晋常璩《华阳国志》详载蜀地宝物,便将锦绣与金银珠玉同列。汉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相对安定的局面为蜀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刺激了蜀绣业的飞速发展。宋代是蜀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此时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至清代,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蜀绣见证巴蜀繁华,1831年,随着蜀绣行会的成立,成都的蜀绣工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店铺、作坊多达数十家,从业绣工也有1000余人。这一时期,刺绣产品开始由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 产品逐渐划分为穿货、戏衣、灯彩三个行业。伴随着民间蜀绣的生生不息,蜀绣工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清代末期,政府提倡振兴实业,又在成都开办了劝工局,劝工局下设刺绣科,专门管理蜀绣的生产和销售。蜀绣中不少精品被指定为皇室贡品,而且优秀的艺人还被授予“五品同知衔”的称谓,极大地鼓励了蜀绣的生产和制作。清末至民国初年,蜀绣在国际上已享有很高声誉,在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中荣获金奖,蜀绣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和重庆分别设立了成都蜀绣厂和重庆挑花刺绣厂,使蜀绣工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上不断创新。

二、蜀绣流程

(一)选择底料

我们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证实,真丝织品埋藏在地下经久耐腐,可以保存千年以上。再从北京故宫的刺绣藏品看,宋代的花鸟绣品除颜色变得灰黄之外,底料完好无损。一般来讲,无论绣山水、花鸟和人物,多是用素的白色真丝软缎,这种绣料既牢固又有光泽;同时,白色缎面上绣什么颜色都适合。但如双面绣金鱼就要选择那种水蓝色或浅绿色的绢、纱之类的稀薄而透明的丝织品类,绣上去的金鱼、水草既显得有立体感,又有水的透明效果,活灵活现。又如绣制中国古代文化巨匠孔子、屈原像时,则选择古铜色的仿古缎料,看上去有一种古旧、历史沉淀的沧桑之感。总之,我们不要墨守成规,要从多方面来试验,开拓表现的领域,进行各种大胆尝试,让蜀绣创作达到既有绘画效果而又不失刺绣特点的目的。

(二)放样和临稿

每当选定了要绣的照片或画片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样,即把样稿放到所要绣的尺寸大小。20世纪60年代都是用手工临摹,现在复印机、放样机和电脑替代了手工临摹,而且按比例复印、放大更准确、方便,也更为科学。当完成放大的操作后,就把样稿固定在绣料的背面,在拷贝台上用铅笔准确地临摹上去,可以像画地图那样,样稿的块面部分或粗线条部位如实地勾画出来。

(三)丝线的选择

用彩色丝线在底料上刺绣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一项手工技艺。因为我国最早发现养蚕缫丝,所以丝绸织物也出现得最早,用丝线刺绣也属于领先地位。

白色的蚕丝先绞合而成多丝并股的丝线,有十二股、二十四股、三十六股不等,因此我们也称为“散线”。然后,把绞合的散丝染成各种颜色,每一个色档又有从浅到深的十余个色阶,可以根据所绣对象的色彩任意选择,染丝线多用矿物质颜料,经过蒸、煮、染和整等多道工序才能使丝线色泽牢固,不易褪色。各种相类似的颜色合为一档,以便取线时一目了然。每绣一幅作品之前,要对照所绣样稿把每一个部位的丝线配齐,然后才能动针刺绣,还要考虑彩色丝线本身有一种光感效果。传统针法绣制要求丝路密齐,因而绣不同的丝缕、绣面就会出现不同的折光效果,俗称光面。这种折光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如绣鸟的羽翼、狮虎的皮毛等,会产生栩栩如生的质感,但如果绣人物的面部肌肉,再加上张挂的方位采光不当时,就会对人物形象起到破坏作用,因此,一幅刺绣作品巧妙地运用折光是十分重要的。

(四)蜀绣针法

针法是指刺绣时运针走线的方法和绣线在布面形成的线迹纹理。蜀绣的刺绣技艺秉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由于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和风格,归纳蜀绣针法的特点:第一,“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反映了中国传统两张针法的基本法则;第二,“排比其针、密接其线”,即所绣出的线要排列紧密,由不同颜色彩丝混合出的颜色要柔和;第三,“车拧到家”,是指纹样为圆形线、弯曲形状时,线迹要承纹样走势旋转,弯曲旋转的角度要到位,使纹样绣制得以和谐自然;同时,还讲究用线松紧得当,每根丝线的张力要均匀一致,针脚疏密合适,光泽明亮,线迹排列均匀整齐,即所谓的“内紧外松、密不打堆、稀不露底”。 蜀绣固然针法严谨,但也并非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它善于吸收外来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历史上蜀绣多次与顾绣、苏绣等绣种交流、融合,这些交流都极大地促进了蜀绣针法的发展和完善。

针法的选择很重要,每当一幅白缎在绷架上,将画稿临摹上去之后,在动针刺绣前,要考虑用什么针法来绣。总的说来,针法分为三大类,即传统针法、乱针法、传统和乱针法结合三类。针法确定了,有时要做一些局部小样试绣,先看看效果,满意了再绣正稿。

原成都蜀绣厂曾将常用的针法归纳总结,分为12大类122种针法,其中,锦纹针就有70~80种针法,当发展到重庆刺绣挑花厂来,加上后来的提炼,归纳为8大类,即传、爬、滚、逗、掺、打、拉等。以“三排针”为基础,我的先师李尚余先生又独创了飞针、倒个针、烟云新针等,这些都是绣制动物的独特针法。

近年来,蜀绣借鉴苏绣施毛针改良了绣制熊猫的针法,学习了双面绣等技法,发展了有蜀绣自己特色的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和双面异形异色绣等新技法。蜀绣这种善于学习的特质正是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总之,蜀绣是中国刺绣大家庭的一员,它秉承了中国刺绣的传统技法,又有自己独特的刺绣精髓。

三、蜀绣与绘画的关系

以前从事刺绣的人,往往是会画的不会绣,会绣的不会画,画与绣脱节。以前的绣工只能按程式去绣,把刺绣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才智;加上种种历史原因,做刺绣的往往都是民间妇女,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更没有条件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其技艺也是母亲带女儿,心领口授,世袭相传,技艺上也多是墨守成规,老师怎么指点就怎么绣,没有自己的创意,更谈不上有理论的指导和总结了。直到近代,在江苏出现了像沈寿、杨守玉这样的绣界女杰,开创了刺绣的一代新风。在江苏丹阳由画家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艺专,有了画、绣相结合的女红学堂,为江苏培训了几位能画善绣的艺术人才,成为当代的绣界精英,并把自己在画、绣结合道路上的体会和创作经验传给下一代。

(一)以形写神

蜀绣的样稿多是以照片或绘画作为蓝本,因此,画与绣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往往一幅好的绘画或照片样稿能产生好的刺绣作品,而质量低劣的样稿,即使在刺绣过程中进行加工,也不会创作出太好的作品来。因为,刺绣毕竟不是直接对大自然写生或创作,而是依蓝本作绣,以画理与绣理而论,对形似、神韵、真趣和意境的追求是贯穿画与绣之间的桥梁,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生命线。沈寿提出:“既绣以像物,物自有真,当仿真。”她重在一个“真”字,象形与写真之间如何摆正主次,明确造型艺术以“形似”表现“神似”的物质基础,这是塑形象必备的科学规律,而“神似”则超乎“形式”的精神与意境的表达,也是艺术规律的实质所在。刺绣对于绣稿而言,模仿其“形似”较为容易,而要在写形的基础上适当地给以夸张和取舍,加强或减弱,进行必要的艺术再加工,就要依赖刺绣艺术家经验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了。

(二) 素描与刺绣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讲求“三大面” “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间色调。“五调子”的明暗深浅规律是指背光面、受光面、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和高光部位。素描与刺绣都是艺术造型的手段,刺绣之所以能够“仿真”,就是根据素描的原理而运针走线的,这样才能产生与现实一样逼真的效果。

(三) 色彩与刺绣

虚实素描绣是用一种颜色、不同深浅档的线来体现绣物的形象和立体感,而彩色丝线绣制除了注意深浅层次之外,还要把握自然界光与色的变化。比如,在传统刺绣中,艺人们积累了许多经验,绣制花鸟走兽都有一定的针法和程式,用接针、侧针或匹匹咬针绣出的花瓣,由浅到深,层次渐变如绘画中推晕效果,非常生动自然;刺绣鸟的羽翼和兽的皮毛,针法自然而和顺,再加上丝线有折光效果,在任何光线下看都栩栩如生,逼真的程度令人叫绝。彩色丝线有上千种之多,但主要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加上黑、白,还有中间色档,染丝线时可以无穷演化。用这些五颜六色的丝线去表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技艺高超的刺绣者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色彩规律和绘画基本功,把这些基本功融会贯通于一针一线中,绣出的作品既有整体感,又有丰富的色彩内涵。

总之,画与绣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画不能代替绣,绣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画,刺绣应保持刺绣的特色。

蜀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除了要保护、传承,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其自身的造血功能,让其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政府应牵头成立专门的作坊,请老师教授技艺,并对蜀绣作坊中的绣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于绣娘所绣的作品由绣坊负责出售。这样的政策会对蜀绣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蜀绣这一文化产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蜀绣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能够让它重现昔日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