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类电视栏目的地位与特点

新闻类电视栏目的地位与特点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媒体推行“新闻立台”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功能,而舆论引导的实现离不开观众对媒体的认同。电视新闻栏目的地位还体现在它的受众群相对稳定和高端。

第二节 新闻类电视栏目的地位与特点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流程中占有主体地位。在播出时间的数量上新闻节目占有很大比重;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播出突出了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中的强势作用;在各级电视机构的收视率排行榜中,高居首位的绝大多数都是新闻类节目。电视媒介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节目的竞争上。

一、新闻类电视栏目的地位

新闻类电视栏目的地位可以用“新闻立台”来概括。它是一个电视台对外竞争的核心力量。

据中央电视台索福瑞数据显示,2010年,新闻节目市场一个重要趋势是新闻时事及其他类节目在播出和收视上的双增长。新闻时事及其他类节目涵盖内容广泛,除具备新闻整合特点的杂志类新闻栏目和重大事件特别报道节目之外,还有不少是更具服务性和贴近性的民生类节目,这类节目在近两年的收视有上涨之势。

电视媒体推行“新闻立台”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功能,而舆论引导的实现离不开观众对媒体的认同。电视媒体若能想观众之所想,应观众之所需,在新闻节目选题和制作方面充分考虑贴近性原则,则能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认同,也能更有效地借助新闻内容来潜移默化地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

电视新闻栏目的地位还体现在它的受众群相对稳定和高端。相较于电视节目整体而言,新闻节目更受管理人员、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观众与高收入观众群体的青睐。其中新闻评论类节目在男性观众、15~34岁的中青年观众、管理人员和初级公务员、雇员、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与高收入群体中的号召力更为明显,上述观众在这类节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这些观众在其他节目观众中所占的比例。

同时,男性、中青年、高端职业层级、高教育水平和高收入水平的观众通常在社会中具有更宽泛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更强的影响力与说服力,容易在人际交往中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电视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评论节目如果能够在栏目定位、新闻选材和内容加工方面,更注重高端观众的需求,增强对高端观众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则更有机会借助高端群体的二次传播,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促成“新闻立台”的实现。

从目前收视市场的反馈来看,中央级媒体在新闻评论类节目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在综合新闻方面也享有1/3的市场份额,宜持续加强自身在这两大市场的影响力,巩固在新闻市场上的强势地位。

相较于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因资源和条件限制,较少能在国际性或全国性新闻报道方面树立突出优势,也鲜能培育出具有全国性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因此,地方电视台在推行“新闻立台”时,固然要注重权威性,但更要充分发挥本地媒体的贴近性,强调对本地观众的贴近性服务。

二、新闻类电视栏目的特点及定位

(一)电视新闻栏目的特点

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的核心理念,包括新闻的时效性、现场性、全面性与深刻性。各种电视新闻栏目的出现,将新闻的时效性、现场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不断发展,并使其成为现代电视新闻传播中最普遍、最常规的表现和要求。

1.时效性

任何新闻都有一个时效性问题,总体而言,时效性指的是新闻报道有时间上的要求。具体而言,新闻时效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速度,报道得越快,新闻的时效性就越大;二是指时宜性,即新闻报道的时机选择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时机选择合适,新闻传播的效果就越好。少数新闻需要延后一点报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对于大部分新闻来说,都是越快越早报道越好,特别是电视新闻。

自从新闻媒体诞生的那一天起,时效性就成为新闻媒体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传统的新闻报道大多是延时新闻,虽然也算得上“及时”,但总体而言时效性还是较差的。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新闻采集(ENG)和卫星传播系统(SNG)的应用,使得新闻的采集、传输和播出实现了和新闻事件的同步,直播报道将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零时差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将新闻时效性从“及时”水平提高到“即时”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我国学术界公认的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1943),现代新闻定义则更多地强调新闻的即时性,即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是“今天的新闻今天播报”(TNT,Today News Today),而现代的新闻报道模式则进到了“现在的新闻现在报”(NNN,Now News Now)的阶段。

2.现场性

现场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所以及新闻人物、新闻采访所置身的环境。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声音为载体,以电子信号传输方式来进行传播的,与传统的平面纸质媒体相比,具有天然的复制现场、展现现场的特性。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有具体的现场,也不是所有的电视新闻都要展示现场,但是对于大多数电视新闻来说,特别是事件性新闻,现场本身就是新闻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消息类的新闻栏目中,对于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现场就非常重要;对于评论性新闻栏目中的调查性报道,现场就更加重要了。现场性是电视新闻的特质,展示现场是电视新闻更高的追求。在现场采集的声音和画面,直接作用于听众的视听感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冲击力,在今天,没有现场的电视新闻报道,在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感染力等多方面都要大打折扣。注重新闻的现场性,接近现场、深入现场、展现现场应该是每个电视工作者和电视媒体致力追求的目标。

电视新闻的现场性让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大大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事实说话,同时也让现场说话。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就把“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作为自己的理念定位。电视新闻将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清晰、逼真地带到每一个观众的面前。伊拉克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被直播的战争,使全球亿万观众同时看到了战争的真实过程。如果没有电视新闻的现场性,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现代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将新闻的真实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现场性也有利于媒体建立自己的权威性。现代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运用现场报道手段,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一个媒体有没有自己的记者在事件现场进行报道,决定了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是否独特、真实,因而往往也是媒体权威性和实力的体现。在各类电视新闻栏目中记者进入第一现场,观众才能进入新闻,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取决于第一现场的重大新闻所占的比例。

现场报道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直观性、感染力和冲击力。由于现场报道不仅包括现场的直观画面,还包括了同期声、现场的各种音响、记者的采访问答、各种细节以及用语言无法传达的现场氛围,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加新闻的信息量,从而加大新闻的深度和魅力。随着现场报道被广泛地采用,出镜记者也成了电视新闻的一个看点。一方面,出境记者的即兴表达能力、场面驾驭和随机应变能力,甚至出境记者的相貌、个性、风度等都成了观众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出境记者的神态、动作、表情、服饰等非语言符号,也向观众传达了更多的信息。所有这些,都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3.全面性

全面性的含义可以说是全时性与全程性的统一。全时性,就是指新闻报道不再受时间段的限制,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电视新闻栏目的衔接可以做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全程性,是指不但要求播出新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片段、事件、时刻,呈现新闻事件的过程与全貌,还要求对重要新闻,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全程性跟踪报道。新闻消息栏目滚动播出,专题栏目继续深入报道,使得新闻一直展现在受众面前。电视新闻栏目的全时性和全程性,使电视新闻报道的信息容量爆炸式增加,新闻事件的透明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4.深刻性

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刻性,是指现代电视新闻报道传递给观众的信息不应该是单一的、零散的和表面的,而应该是立体的、相互联系的、具有深度的。不但要报道新闻事件本身,还要求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意义,即要求对新闻进行解读。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解读时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信息社会人们要求对信息进行深度解读的产物,也是全球传播环境中媒体提高新闻报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们曾一度认为,与报纸相比,电视新闻报道只能做一些短、平、快的消息报道,而不能做深度报道。其原因是,电视新闻以形象取胜,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电视的画面无法表现人们的思想活动,且快速易逝。但是,随着现代电子采集声画同步技术的采用,这些缺点都逐渐被克服了,人们可以在电视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讨论。于是,电视深度报道应运而生。比如,以新闻谈话和访谈类的深度报道栏目为例,这些访谈类节目的特征是就新闻性事件或者主题,邀请嘉宾、现场观众或场外观众共同参与话题的讨论。当然,所讨论话题基本上与当天或者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相关。新闻谈话节目以新近新闻事实为基础,但是不以发现事实为目的,而是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探讨新闻事件的意义。显然,让嘉宾、观众针对新闻事实直接发表分析性言论,打破了电视无法表达和传播思想观念的传统看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央视论坛》《面对面》《新闻会客厅》等都是很有深度的电视新闻栏目。

(二)新闻类电视栏目的定位

一档节目要寻找自己正确的定位,就要细分市场,在广阔的市场中寻找自己独特的位置。

1.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合适的生存空间

在信息丛生的社会里,要求电视节目制作人不仅要提高电视节目的可看性,更要追求节目的必看性;既要追求节目的收视率,更要追求节目的点击率。要实现节目的必看性,首要前提是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找到自己的目标观众。锁定了目标观众,才能依照他们的需求制订出节目策划方案,这样的传播才不是盲目的。

因而,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的实施一定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调查市民电视消费取向的情况,看看新闻节目的受众大约占的比例是多少;还要分析电视市场的竞争态势,并对中央、省、市电视媒体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作出合适的比较,怎样在不同的电视台作出合适的栏目设置。比如市级台和当地受众的文化认同性强,共同话题多,容易产生亲和力和认同感,这是市级台抗衡省级台可资利用的最大资源。但是市级台在竞争中,新闻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要在新闻信息量、深度、广度等新闻内容上下功夫,在播报方式、播报语言和节目风格等形式上创新

2.确定受众目标,寻找适宜的心理优势

所谓心理优势,就是一档栏目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占据的不可替代的位置。例如,《新闻联播》在观众心目中就意味着政策高度;《焦点访谈》就是深刻、犀利地披露事实真相。一档节目一旦在受众中找到正确的心理位置,往往就不容易被轻易替代。但要在受众饱满的大脑中再开辟一块前人没有占领过的空间确实是颇费脑筋的。营销学家认为,进入人们大脑的捷径是:争当第一,要创造“第一说法”“第一位置”“第一品牌”,因而要在观众的心智上下功夫,创造一个独特的心理位置,在观众心目中达到难以忘怀、不易混淆的优势效果。

关于不同时间段新闻节目受众目标的确定,我们会在下节中详细介绍。

3.遵循内容为王,寻找合适的节目内容

一档节目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除了主持人、包装等外在因素外,更多地取决于节目内容。在海量的信息面前,选取什么样的内容进入这档节目,这是必须事先有个定位的。比如地方电视台新闻民生节目一般都是平民化定位,那么在节目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事先有规划。事实上,要让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对信息内容进行取舍,把矛头对准那些易于主持人发挥评说的、富有曲折情节的故事,通过市民化的叙述、个性化的点评,把这些故事端上观众的“餐桌”,让它们成为普通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一旦品牌树立起来,往往会有更多的观众为节目提供无尽的新闻题材,从而使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单向传播转化到更为合理的从传播者到受传者,再由受传者反馈给传播者的良性循环通道。

4.注重栏目包装,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一旦节目的传播内容被确定,就要为这些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外在表现形态。表里合一、内外相衬才能达到和谐圆满的效果。考虑外在形象,首先就要确定节目的名称。以中央电视台为例,《焦点访谈》说明其内容的范围是社会热点的问题;《新闻1+1》为两个主持人共同担纲的谈话类评论新闻节目;《新闻调查》则更注重新闻背后的新闻,展示整个新闻的全过程。

在节目外在形象的定位上,除了节目名称,当然还有节目的包装,包括节目的片头、片尾、口播背景、宣传片、宣传词、字幕处理、色调搭配等。一旦前面的几个定位确定了,节目的包装定位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包装的关键一定要让观众第一次看过后,就念念不忘,所以要寻求差异性定位,要寻找自己节目的与众不同之处。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杂志类新闻栏目《东方时空》的版头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交织,代表着正义、希望和平衡,也是中央电视台打造这档栏目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