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电影工作室创立之初_年代的爱与梦想

上海电影工作室创立之初_年代的爱与梦想

时间:2024-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101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员里没有电影从业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活动、撰写影评,活动经费来自于核心成员为媒体撰稿的稿费。本书不仅记录了这个创造过程,同时也想要为“电影101工作室”成立至今的20年做一个终结式的总结,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文字与图片,感受此前没有人梳理过的90年代上海迷影文化,或某种与电影相关的生活方式。行文上,本书采用了编年史的方式从“电影101工作室”的创立之初回顾,以年为分界线进行叙述。

徐鸢

看到中国大银幕上出现越来越多以90年代为背景的国产片时,总是觉得那上面的90年代与自己经历的90年代相差甚远,或者说,关于真正90年代上海的作品暂时还没有出现。1996年,VCD时代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关注国产电影的人不多,上海的影迷不知道该通过何种渠道与同好、与电影交流。

“电影101工作室”诞生于1996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为了可以交流一盒正片被放得褪色的录像带、或者跟陌生人用固定电话通话半小时讨论一部电影,提醒自己在电影世界里不再孤单。“电影101工作室”活动人数最多的时候,二十几岁的文艺小青年占了绝大部分,他们有些正在求学,有些刚踏入社会。在电影资源和拍摄设备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触手可及时,大家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摸索着如何接近电影,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爱与梦想,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电影101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员里没有电影从业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活动、撰写影评,活动经费来自于核心成员为媒体撰稿的稿费。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即便是几百人的大型活动,也没有放弃一开始所坚持的免费策略,无意间在城市现代化、商业化进程中开辟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影迷社区。本书不仅记录了这个创造过程,同时也想要为“电影101工作室”成立至今的20年做一个终结式的总结,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文字与图片,感受此前没有人梳理过的90年代上海迷影文化,或某种与电影相关的生活方式。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让更多梳理国内迷影文化和民间放映的文字浮出水面。

行文上,本书采用了编年史的方式从“电影101工作室”的创立之初回顾,以年为分界线进行叙述。虽然“电影101工作室”的创立者至今都保持着密切或松散的联系,但要求每个人回忆20年前的事并落成文字可能是一件较为不可能的事情,加上“电影101工作室”2007年之后的活动与我个人策展活动有所重叠,因此本书每一年都以我的引言展开。

1996—2002这段时期,“电影101工作室”出版过自己的刊物《新影响》和《半月谭》,因此在这段时期里会介绍这两本刊物的出版缘起、目录,以及文章选摘。所选的文章里有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看来仍可能对现在的读者有所启发;有些即便稚嫩但带有独特的时代印记,即便现在的观念跟此前的有了彻底改变,也可能会作为某种历史证言。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出版前均确认过时间地点事件的准确性。而2007年之后则以策展回顾为主,其中涉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部分故意从略,因为那也许会是另一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和责任编辑廖晓莹,感谢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和协会秘书长金辉,感谢我的家人,也要感谢“电影101工作室”所有成员,很庆幸能与他们相遇,并共同创造出一些激动人心的生活瞬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