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影视音乐的发展

中国影视音乐的发展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有声电影问世以来,中国的影视业也在探索发展着。这一时期是中国影视音乐的萌芽与初创期,音乐以歌曲为主,为影视增添了不少光彩,成为那个年代影片的名片。(一)中国影视音乐解析之“宴”谈音乐《夜宴》——《越人歌》古装影片《夜宴》在2006年电影市场艳压群芳,音乐家谭盾的加盟使得整个片子更加精彩。

二十世纪初期,有声电影已经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兴起,中国还在为自由独立而奋斗着,虽然改革开放和十年历史原因给影视的发展留下了空白,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许多优秀作品被战争所埋没。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有声电影问世以来,中国的影视业也在探索发展着。后来有了影视音乐的融入,增添了影视作品的看点,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自然而然影视音乐就成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我国早期的作品《小花》、《铁道游击队》、《江姐》中演员表现自如的演唱和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近几年的热播剧《奋斗》中的片尾曲《相对》,《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插曲《爱情,爱情》,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使人回味无穷,同时也展示了影视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我国影视音乐的起步是随着影视艺术传入中国开始发展的,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影视音乐从30年代起步,在很短的时间里影视得到了很大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影视音乐的广泛传播也深得观众喜爱。据统计:“1934年,电通公司的第一部作品《桃李劫》,这是中国影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地按照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影片。影片的主题歌《毕业歌》也是电影音乐人第一次把反映抗战的电影歌曲巧妙运用到电影当中的典范。”。作曲家聂耳以进行曲的风格创作了《毕业歌》,词作家田汉以自由体的形式写成,作品充满了战斗的激情,歌声仿佛对人们吹起了战斗的号角,特别是对青年人发出了战斗的呼唤,许多知识青年受到这首歌的影响,纷纷走向了民族解放的战场。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主要是用音乐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正面塑造英雄形象,更多地体现积极向上的思想,大多给人一种自信、奋进的感觉。这一时期是中国影视音乐的萌芽与初创期,音乐以歌曲为主,为影视增添了不少光彩,成为那个年代影片的名片

(一)中国影视音乐解析之“宴”谈音乐

《夜宴》——《越人歌》古装影片《夜宴》在2006年电影市场艳压群芳,音乐家谭盾的加盟使得整个片子更加精彩。《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爱情的诗歌,而这场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越人歌》表现了爱情的忠贞高于权势和名利。在这场庞大的演绎阵容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也是听觉的盛宴。然而在这片繁华盛宴中,音乐将爱情与贪欲交织在一起,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和剑影,让人心颤胆寒。还有那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琴声,声声不断激越的鼓点笼罩在这座华美的宫殿。实际上影片中所有的繁华还是集中在最后的那一曲悲壮的挽歌,这种悲壮将整个氛围推向了辉煌。《越人歌》的曲调在《夜宴》的主题中反复重复着。影片的开场这样描述着:一片寂静的竹林,一阵狂风吹起,吹散着悲欢离愁、爱恨情仇随着片片竹叶散落。歌者深情唱道:“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在影片中穿梭着。再加上那些优雅的面具舞蹈,乍一看上去让人觉得害怕不安,但是越是这种白色的素裹,面具的运用才将这个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种种不安分的因素表现出来,我们心生猜测:是歌还是舞?是平静的赏乐还是舞中刀剑相向,暗伏杀机?曲与词的伏笔给我们带来种种猜测,似静却动地表现出影片的主题。后期部分打破常规地运用了比较缓慢、寂静的配乐将皇家武士追捕一个苦难王子逐渐展开。这一段是影片中比较有趣的描述,本是一场血腥异常的厮杀,我们本能想到的是刀剑相向,兵戈所发出的乒乒乓乓的声音,出奇的是配乐倒是慢板抒情的音乐,这种“出奇”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制胜”便成了必然。

《越人歌》是来源于《诗经》。词中所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是本曲的首句,同时也是经典之笔,某台记者曾采访导演冯小刚说:“这两句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一个人如果懂了这首歌。这个人就不会寂寞。”作曲家谭盾说:“影片是在挖掘人性深处的一种空虚,然后再从这个空虚里寻找希望。”。当然,在影片中这首歌曲的演绎也是传奇的,它能一曲多用,表现不同的感情,时而变奏低沉演绎,再或者作为辅助音乐默默地陪衬着,再不然便是作为主要旋律轻声清唱。虽然只是同一首作品却能变化不断地为影片的需要服务。不过我们很难辨别出这首作品唱的是谁的心声,是婉后还是无鸾或者青女?也许这就是谭盾作此首作品的高明所在:不仅仅限于作品的演绎上能变化不断,在描写、刻画、诠释影片人物内心世界也能起到主导作用,将主演们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

虽说这是部描写皇室仇杀的影片,可是少不了“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越人歌》我们也不妨认为它是为无鸾的爱情之歌,也是作品中所有主角的情感悲哀的表现。这首歌不仅点出了主题,也为剧中的角色服务着。影片中当婉后看到这曲《越人歌》时对无鸾说道:“这是寂寞的歌,一个人不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了。”事实上谁又能懂谁,谁都不懂另外一个人,不然《越人歌》怎会听着听着感到如此“寂寞”,这也许就是此曲对“爱情”最深刻的诠释。

作品的另一个巧妙的用法是青女为太子辩白时的清唱。整首作品并没有过多地提及“爱情”却很温存低调的地运用在青女为太子的辩白中。尽管青女知道无鸾不爱她,无鸾不可能给她幸福。但她对无栾无私的爱随着《越人歌》流淌着,青女别无她愿只想自己的梦里能够与他一见,别的已蓦然释怀。因为心中有爱支撑起她单薄的身体与这个庞大的皇权相抗争,支撑起她勇敢地在夜宴时走上舞台为太子挺身辩白。可是,青女的天真单纯并没有得到上天的怜悯,狠毒的厉帝赐毒酒给青女,毫不知情的她傻傻地喝下了酒,最后以“死”殉情。夜宴上她戴上太子曾经的面具,伴随着那背后撩拨扫拂的古筝之音为无鸾唱起《越人歌》,那弦音随意几声,轻轻拨弹几下,空灵悠然的感觉,寥落几笔勾勒出层叠峰峦,却又如那场宴会背后的阴谋。她唱得哀婉凄美,眼泪不禁从我眼角落下,正所谓“曲终人散情还在,人死梦回盼无鸾”。她倒下了,带着她那份纯真离开了无栾,也正是因为这首歌使观众如此深切地体味青女的悲怜,不禁为她落泪,为她惋惜,只因她的善良和那份坚贞无比的爱意。本片还有另一个经典之笔,就是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另一首作品:《我用所有报答爱》,此曲也是支撑起这个影片的另一个闪光点。它的变奏在影片中得到了恰当的应用,独有一种“万花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在无鸾恳求婉后说明真相的那一场戏中,这首歌缓慢响起,再则当婉后被刀刃射中后,影片主题曲仿佛由天上传来,带出了一股绝望与悲怆的毁灭感。从而词曲配乐使整个影片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唯美动人:

“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

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

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

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

最感人的情节还是在片尾曲中的张靓颖深沉的叹息中演唱:从此岁月一刀两断,唱出了一种无法言语的伤痛,痛的是无栾也是婉后?我想二者皆有吧!好像为这对可怜的恋人悲哀,好像为他们营造气氛。这也许是为婉后量身定做的歌曲,为她的痴情,也为她从少女的天真到成熟女人的哀叹。

此外,著名导演冯小刚导演为该片创作音乐时表现了他独特的创意和思维方式即演奏方式:他要求演奏者用石头和鼓创作了一首舞曲《胡旋舞》,并用不同的纸制音乐装置录音采样,制作“纸乐”。这种构思在一般影片中是不常见的。另外在演员打戏部分,“吴越之地”的竹围屋里,白衣人与黑衣羽林卫的对战那段表演中是另一个经典之作。纵观整部影片《夜宴》的音乐有一种跨越几千年的时空感,在片中是非常古典和唯美的,仿佛我们又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品味着那场凄凉寂寞的夜宴。《鸿门宴》——《楚歌》“今日我亦思项羽,方知此心俗骨亦浊肠。果如亚父之机械无穷智;安见虞姬美人舞军帐?楚歌声里,拔剑仰天叹苍茫。七进七出真英雄,然后丈夫横尸卧沙场!死则等耳,等一死耳,袅袅悲风千载下,孰今后世豪杰扼腕,墓道昏鸦空惆怅?”

2011年全国热映的古装大片《鸿门宴》。时隔五年,人们对古装剧的关注度仍然有增无减,同是一场“宴”,同是一场皇室的争斗,却有着不同样的精彩。《鸿门宴》上映时“宾朋满座”,可见这“宴”的壮观,连续两周夺得周票房冠军。观看这部史诗巨制,不仅是享受恢宏大气的视觉冲击及血腥残酷的感官刺激,还有就是如何在历史故事中产生共鸣。导演李仁港很实际,他讲究的是人性和智慧。其实除了本片中演绎项羽的霸气、刘邦的“若愚”、范增的大智慧、张良的多谋、整个鸿门对弈的步步惊心,险象环生外,我们还会发现虞姬的似水柔情,不仅隐藏在虞姬的举手投足间的柔情或者与项羽相遇时的对视再或者和刘邦偶遇的回眸,虞姬手持琵琶莺莺唱道:

“烟雨蒙兮花又开

梦回走上小楼台

我的心在云外

每当明月爬上来

竟是故乡风采

狂雨催我离家千里外

岁月把我容颜改

故乡回忆永远在心怀

恰似烟雨化不开……”

这是首《鸿门宴》中的插曲,歌词细腻赋予诗意。同样是部古时爱恨情愁,同样是一场“盛宴”,身为女人,虞姬本该在后宫中在项羽的庇护下安然生活,然而处在风雨飘摇楚汉之争的年代,她无从选择。楚王失天下,她也随他而去。她知道权势名利不是增添自己安全感的唯一砝码,她深爱着楚王项羽,命运却将她嘲弄,使其始终不能与楚王长相厮守,于是便有了“霸王别姬”这个经典桥段。还记得影片中楚王与虞姬相遇那一幕,只是一段英雄救美,只是两人双眸的对望,只一念之间,楚王说道:“你喜欢了我吗?”音乐又起转入另一桥段,这次项羽问道“你愿意跟着我吗?”同样的楚歌诠释着不同的细节,虞姬只一首《楚歌》含情脉脉心已相许。

另外一首由雷颂德编曲,姚谦作词,黎明演唱的《鸿门宴》主题曲《一念》恰到好处地将《鸿门宴》“赢了一切的最寂寞,失去对手却失落”,道尽了“孤独英雄”的高处不胜寒的情志演绎得淋漓尽致,正如歌中唱道:

“曾经千推万敲的预演,另一种交流,一念铸成的千古愁,转眼幕已落,看得见的是虚荣,看不见的是心痛,恍然一宴怔怔曲已终。”何其悲也,哀哉叹兮!只一曲道尽故事始末,道尽两位英雄的情仇。是敌还是友,项羽离去却见刘邦的寂寞与叹息。只怪这看得见的虚荣,最后剩下刘邦失去项羽这人生“亲密敌友”的心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