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音乐节:10月1日,国际音乐节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礼记·乐记》称夔为专司歌舞、音乐的乐官。中国音乐具有世界性的魅力。197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国际音乐委员会第十八届大会上,通过了一项议程,从1980年开始,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音乐日”。国际音乐委员会每两年在“国际音乐日”发奖一次,奖励那些在音乐创作、表演、音乐教育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
国际音乐节_现代节日解读

(10月1日)

国际音乐节:10月1日,国际音乐节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音”,甲骨文“”像口吹箫管喇叭等乐器,金文和小篆与甲骨文大致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音”。《说文·音部》:“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用丝、竹、金、石、革、木等乐器发出的是音乐。

独具盛誉的中国音乐的发展都是来自民间,有诗、乐、舞同源之说。据上古文献记载,舞蹈、音乐、歌唱艺术可上溯到黄帝、女娲时代。《虞书·舜典》上说:“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柔,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水,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礼记·乐记》称夔为专司歌舞、音乐的乐官。音乐、舞蹈的神秘感染力,使原始人认为可以通神、娱神。那时人们用手击石,合作节拍,手舞足蹈,柔刚结合,宽简律和,有时用口哨模仿风声,以咆哮模仿雷电声、海啸声,以各种鸣叫模仿鸟兽的声音,表现人与百兽搏斗的场面。这是虞舜时代古人获得渔猎丰收时的庆典。在感谢上苍的祭祀时,音乐舞蹈成为祭礼的组成部分。

到春秋战国时,中国既创立了七音阶体系,也创立了五音阶体系。中国音乐按其功能可分为:一、仪式音乐,用于祭祀、宗庙、大典,也包括宗教寺庙的仪式音乐。二、宫廷舞乐,主要用于帝王享受。中国音乐的创作都在这个领域,如曾侯乙墓的编钟音乐、唐代的霓裳羽衣曲。三、声乐。就创作数量、流传空间、使用阶层来说,声乐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从《诗经》到明清戏曲,从宫廷演唱、文人低吟、青楼妙音,到民歌俚曲,都是它的表现形式。四、独奏器乐。器乐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琴、筝、笛、箫、二胡等都可独奏。特别是琴一直与棋、书、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五、民乐。指民俗庆典中的音乐,以吹奏(喇叭等)、打击(锣、鼓等)为主,热闹喧哗。

古人认为音乐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情志属人,用嘴吟唱应比非人体乐器更接近情的本性,即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身体)能唱的只能是声乐,声乐之妙在于词对乐的规范,故音乐能“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于情、止乎礼”。

中国音乐具有世界性的魅力。曾侯乙墓编钟是一大奇观。它由能奏各种不同音乐的65件乐器组成,分三层排列,总音域达5个八度之广,12个半音齐全,可以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唐代的大型套曲和舞乐像京剧独特的唱腔唱段一样至今仍享有独特的盛誉。中国著名琴曲《高山流水》、《潇湘水云》、琵琶曲十面埋伏》等最具代表性。

自北宋起,搜集整理民间音乐的事业已经从官府艺人手里转移到民间艺人手里。

元世祖灭南宋后,把南宋朝廷的乐工、乐器运到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北方和西部诸民族的音乐不断地传到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音乐的内涵。元杂剧成为当时的一种主要文艺形式。元杂剧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滑稽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成为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

明清时期,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献歌献艺,如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年),天主教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到北京向万历帝呈献自鸣钟及铁弦琴(即欧洲古钢琴)等,并向内官(宦官)传授教会歌曲,写成《西琴曲意》8篇。

清康熙帝曾令传教士、葡萄牙人徐日升等到宫中为皇子讲授欧洲音乐,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增添了新的因素。

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了一个音乐机构名叫“国际音乐委员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巴黎。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派出代表参加了这个委员会。

197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国际音乐委员会第十八届大会上,通过了一项议程,从1980年开始,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音乐日”。国际音乐日是各国音乐家进行国际性音乐文化交流的日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在这一天主办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各种音乐演出。国际音乐委员会每两年在“国际音乐日”发奖一次,奖励那些在音乐创作、表演、音乐教育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

新中国的音乐

1949年7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建立了统一的全国性音乐组织——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1953年更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此后举办过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歌曲创作评奖、征稿和比赛,如1954年的全国群众歌曲评奖、1960年的业余歌曲创作比赛、1962年的少年儿童歌曲征稿、1963年的解放军歌曲创作评奖、1964年的优秀群众歌曲评奖等,评选和推荐了一大批优秀歌曲。其间也产生过一些有较大影响的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金帆词、翟希贤曲)和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萧华词、晨耕等曲)等最为成功。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音乐界进行了大量“拨乱反正”的工作,彻底纠正了“四人帮”对音乐界的摧残破坏。经过重新工作的老一辈音乐家和新一代音乐人才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的音乐建设又出现了生机蓬勃的崭新局面。音乐事业和音乐队伍得到了重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解散或停止活动的音乐组织机构、音乐表演团体、音乐院校、音乐研究部门以及音乐期刊和音乐出版社等都陆续恢复。

从1976年起,文化部和音乐家协会有计划地举办了多种演唱、演奏汇演和比赛,为抢救濒于失传的民族音乐遗产,恢复了原已进行的《琴曲集成》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对《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歌舞音乐集成》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进行了统一的部署。这六大集成的汇编,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和最全面的一项对民族音乐遗产的整理和汇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国的音乐交往日渐增多,不少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表演团体应邀来华演出,还聘请了一些外国知名专家、学者来华讲学或任教。同时,除派出音乐家代表团和音乐表演团体出国进行音乐考察、学术交流和访问演出外,还选派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出国进修和参加各种国际性的音乐比赛,从而增进了中国音乐工作者对世界音乐发展状况的了解,而且使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家赢得了国际声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