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俄国农奴制是从15世纪随着沙皇专制的形成与强化而逐步确立和扩展的。自18世纪末,俄国农奴制的野蛮落后开始遭到俄国先进分子的抨击。农奴制首先成为众矢之的。1855年继任的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感到改革的紧迫性,决定依靠自由派官员,推行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俄国社会的改革呼声形成强大的压力。他主持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按照兼顾土地贵族与农民利益的原则制定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方案。

俄国农奴制是从15世纪随着沙皇专制的形成与强化而逐步确立和扩展的。到19世纪中期,中东欧的农奴制已基本废除,俄国仍保留庞大的农奴制。农奴制在严格意义上不是奴隶制,但是农奴同样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承受强制劳动。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使得俄国在欧美进步人士心目中成为欧洲最大的反动堡垒

到19世纪中叶时,俄国总人口6000万,农民为4800万。4800万农民中地主的农奴为22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以上。农奴制下,农业耕作方式原始落后,农民依然使用古老的木犁。许多地主在经济上破产,只能把庄园抵押给国家银行。农奴制也制约了俄国工业的发展。农奴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地务工经商。广大农村贫困落后,也严重地限制着国内市场的扩大。俄国的工业步履维艰,与西欧的差距越来越大。

自18世纪末,俄国农奴制的野蛮落后开始遭到俄国先进分子的抨击。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农奴制经济趋于瓦解。进入19世纪,沙皇政府也认识到农奴制的落后,先后设立多个秘密委员会,研究改革方案。沙皇解放了国有土地上的农奴。但是,反拿破仑战争的胜利使俄国成为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表面的军事强势使沙皇政府缺乏改革的动力。

1853年,俄国和土耳其发生战争。随后,法国和英国加入土耳其一方,战争转到俄国的克里米亚半岛。俄国在本土作战,却遭到惨败。沙皇政府的权威受到动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农奴制首先成为众矢之的。

1855年继任的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感到改革的紧迫性,决定依靠自由派官员,推行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首先宣布实行“公开性”方针,放宽书报检查制度,允许自由出国,大赦政治犯。俄国社会的改革呼声形成强大的压力。农民也躁动起来。普加乔夫起义的幽灵令上层社会感到担心。

亚历山大二世告诫贵族:“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摧毁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摧毁它。”他主持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按照兼顾土地贵族与农民利益的原则制定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方案。

1861年,沙皇发布了《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 按照《法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有权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由村社管理,村社负责征集赎金、赋税和治安。

俄国农民获得了解放,但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地主有权决定自己“割取”哪些土地,而留给农民的通常是坏地。

农民需要一次性支付约20%的赎金,其余部分由国家银行垫支给地主,农民分49年偿还贷款利息;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和赋税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或外出不归,农民实际上被束缚于村社。农民对改革大失所望,怀疑贵族歪曲沙皇的旨意。在实施改革的两年里,就发生了2000多起农民暴动。

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

除了沙皇政府的权威外,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补偿。过去贵族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现在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因此,改革后生产发展较快的是地主庄园。

农奴制废除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民的司法权随之消亡,亚历山大二世立即推行了地方自治与司法改革。

沙皇政府在省、县都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杜马(俄语音译,议会之意)。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贵族和富人在其中占绝对优势,但也有少量的农民代表。地方自治局积极地发展当地教育、修建道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章程规定,废除等级法院,实施统一的司法,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但司法改革真正落实十分缓慢。

沙皇政府还进行了教育与军事改革。建立了初等国民教育网;除了原有的古典中学外,增设了半职业教育性质的实科中学;大学一度恢复了教授自治权,但教授依然由政府任命。军事改革也随后跟进:普遍兵役制取代了原来由地主强送农奴当兵的制度,兵役期也从26年减至6—7年。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改革”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农奴制废除了,许多领域出现了新气象。然而,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依然大量存在,政治自由依然受到限制。

19世纪60年代末,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对沙皇改革感到失望,发起了一个激进的民粹派运动。参加者主要是出身中小地主的大学生,也有一些平民或农奴子弟。他们的精神领袖是老一代思想家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都坚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但他们也受到西欧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主张俄国走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赫尔岑首倡通过农民村社走向社会主义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1873年,民粹派发起“到民间去”运动,遭到政府镇压。一些民粹派转而采用恐怖手段。1881年,他们炸死正在准备颁布宪法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反而促使新沙皇退回到保守反动的立场。“改革时期”就此中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