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道夫·希特勒的兴起

阿道夫·希特勒的兴起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道夫·希特勒于 1889 年生于奥地利,战前无所作为。1920 年年初,希特勒公布了该政党的 25 点纲领,这个政党这时自称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但是,警察镇压了这次骚动,希特勒被判处监禁五年,但不到一年后就被释放了,魏玛的民主政体对自己的敌人宽大为怀。到了 1923 年,小小的纳粹党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追随者,使阿道夫·希特勒相信,一次民众的起义,可能促成德国的魏玛共和国的垮台。

墨索里尼在德国找到了他最聪明的学生。阿道夫·希特勒于 1889 年生于奥地利,战前无所作为。他不是知识分子,不像战前的左派新闻工作者墨索里尼那样。他从来都不是社会主义者,但他陷进一种激动不安的、种族主义类型的激进主义。他是奥地利一个海关官员的儿子,14 岁丧父,几年之后丧母。他 16 岁时从中学辍学,19 岁时作为一个艺术学生来到维也纳这个大都市,但他设法进入的那个艺术学院从来都没有录取他。当他父母遗留下来的一小笔遗产用完,而政府给予孤儿学生的助学金也终止的时候,他就零零碎碎地干了各种各样不体面的活儿,偶尔卖出他画的几张明信片和招贴画,但基本上是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几乎没有朋友、金钱和谋生手段。

希特勒所不喜欢的东西年青的希特勒并不喜欢他在维也纳看到的东西:既不喜欢哈布斯堡宫廷的装饰品,也不喜欢擦身而过的坐着马车的东欧贵族;不喜欢多瑙河帝国的混居杂处的少数民族,不喜欢维也纳工人对国际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感情,尤其是不喜欢犹太人。犹太人多亏一个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的影响,已经被德意志的文化同化了,这时在城市的商业、法律、医务和新闻界占据许多显要的地位。像当时许多国家的其他人一样,他变为一名具有强烈种族意识的种族主义者。血气方刚的希特勒想到自己是继承了古老而优良的德意志种族的纯种德国人,就感到特别满意。他变成强烈的反犹主义者,他也讨厌贵族统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世界主义、国际主义和“种族杂交”。

他对奥地利的厌恶促使他在 1913 年迁到德国南部巴伐利亚邦的首府慕尼黑。在这里,他再次东飘西荡,没有从事任何特定的职业,但设法卖了他的几张水彩画。战争爆发的时候,他自愿参加了德国军队。他充当往前线传递情报的通信员,有一次,他中了瓦斯毒气,眼睛暂时失明,声带受伤。虽然他只晋升到大致相当于下士的军阶,但他得到了种种重要的军事勋章。对希特勒来说,就像对墨索里尼和其他人来说一样,战争是激动人心、无比高尚而又放荡不羁的经历。普通老百姓在现代社会里过着相当单调的生活。对许多人来说,和平是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而战争则是摆脱这种生活的振奋人心的事情。人类的成员在一个非人性化的不友好的世界里漂浮游荡,由于民族主义而蠢蠢欲动,战争使这种民族主义激发出一种感觉和信念,仿佛是为某种比他们更伟大但又是他们自己的东西而奋战。当和平回来的时候,他们感到大失所望。

纳粹的由来战争结束的时候,希特勒有一阵子仍然服现役,并被转移到慕尼黑。巴伐利亚在 1919 年是共产主义扩张在中欧的主要焦点;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甚至存在了大约三个星期,直到被柏林的联邦政府镇压下去为止。共产主义的威胁使巴伐利亚成为各种反共产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共和主义和反民主主义思潮的激动不安而繁忙的中心,成为不满的反自由主义者所在地。巴伐利亚是种种秘密团体和准军事组织麇集的地方,这些团体和组织是由那些和新的魏玛民主政体格格不入的心怀不满的军官或其他人领导的。军队有个政治的指导纲领,是搞出来对付复员军人和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宣传的。希特勒由于致力于这个纲领,而在军方的命令之下参加了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的小党,不久之后成为该政党的领导人。1920 年年初,希特勒公布了该政党的 25 点纲领,这个政党这时自称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因此产生了“纳粹”这个词,这是从“国家”这个词的头两个音节的德式发音中演变来的。这时复员了的希特勒,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激进的政治事业中去。

前面我们叙述过魏玛共和国的开端以及它从一开始就被迫承受的种种负担——《凡尔赛条约》、赔款、1923 年灾难性的通货膨胀。我们也或多或少地谈到共和主义者没能开创那种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而这种变革有可能使德国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民主化,从而加强共和主义的势力。战后有五年的时间,暴力在德国时有发生。共产主义的激动不安继续下去;但更加危险的是君主主义的和反共和主义的组织所耍的花招,因为这些花招在德国人中间吸引了更多的同情心,这些组织保持一些武装队伍,并进行 1920 年未遂的卡普暴动那样的起义。这样的私人“军队”之一就是纳粹所保持的褐衫军或曰冲锋队。这样的武装队伍甚至采取暗杀手段。因此,瓦尔特·拉特瑙在 1922 年被刺杀了;他在战争期间组织过德国的生产,在 1922 年当外交部长,但他有民主主义的和国际主义的倾向——而且是犹太人。另一个受害者是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他是天主教中心党的主要的稳健政治家——他曾经由于签订休战条约而帮助“出卖”德国军队。

“啤酒馆暴动”1923 年,当赔款没有交付的时候,法国军队占领了鲁尔区。民族义愤的叫喊声响彻德国云霄。自从 1919 年以来就获得相当多的追随者的希特勒和国家社会党人,谴责魏玛共和国对法国人奴颜婢膝。他们断定夺权的时机到来了,在 1923 年年底,褐衫党人模仿前年墨索里尼的“进军罗马”,在慕尼黑发起了“啤酒馆暴动”。希特勒跳到台上,用左轮手枪向天花板开了一枪,并喊道:“民族革命爆发了。”但是,警察镇压了这次骚动,希特勒被判处监禁五年,但不到一年后就被释放了,魏玛的民主政体对自己的敌人宽大为怀。

《我的奋斗》他在监狱里写了《我的奋斗》,这本书是个人回忆、种族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历史理论、迫害犹太人和政治评论的大杂烩。《我的奋斗》畅销一时。这本书以及随着五个星期的审讯而来的家喻户晓,使希特勒变成了一个国家级的政治人物。这个早先的下士在他的观点方面是无独有偶的;身份高贵如鲁登道夫将军(他在战争中功绩辉煌,战后成了原先军官阶层中最为奇怪的精神失常者之一),热烈地支持希特勒,甚至参加了“啤酒馆暴动”。

到了 1923 年,小小的纳粹党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追随者,使阿道夫·希特勒相信,一次民众的起义,可能促成德国的魏玛共和国的垮台。在慕尼黑发生“啤酒馆暴动”的时候,希特勒(手拿帽子者)同他的追随者出现在这里。由于这个近似闹剧的事件,他被判短期入狱。(Getty Images)

从 1924 年开始,在法国人撤出鲁尔区,赔款得到调整,新的稳定的货币被采用,以及从外国、主要是美国借来贷款的情况下,德国开始有了令人惊奇的经济复兴。国家社会主义失去了号召力,该党失去了成员,希特勒被认为是江湖骗子,他的追随者被认为是精神错乱的偏激分子。一切似乎平安无事。然而在 1929 年,大萧条到来了。阿道夫·希特勒在历史上本来可能是湮没无闻的,却被伴随着德国的萧条而来的形势造就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

德国面临危机世界范围的经济崩溃中蒙难最多的国家,莫过于德国。外国的贷款突然停止,工厂纷纷停工,有六百万人失业。中产阶级并没有从 1923 年的通货膨胀中真正恢复过来;当他们在这样短暂的间歇之后再度受到打击的时候,他们就对经济制度及其未来完全失去信心。共产党的选票稳步上升;人数众多的中等群众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对自己的致命打击,便绝望地东张西望,寻找某个人把他们从布尔什维主义中拯救出来。萧条也促使德国人普遍厌恶《凡尔赛条约》。许多德国人认为,正是德国从协约国那里得到的战后处理才造成德国的破产——边境的缩小,殖民地、市场、海运和国外投资的丧失,巨额赔款的索取,鲁尔区被占领,通货膨胀以及其他种种。

身陷如此困境,任何人都会感到困惑和不满。但是,许多德国人用来应付危机的那些想法和行动,可能反映了或者是出自于近三四个世纪以来德国在欧洲的政治经历和政治地位。民主政体——即大家同意谋求和接受多数人的裁决,大家同意讨论和妥协,大家同意调整互相冲突的利益,而不完全满足或完全压服任何一方——在任何处在危机中的国家里都是很难维持的。在德国,民主政体本身是一种其价值还有待证明的、很容易被说成是非德国的新鲜事物,是一种人造的和进口的学说,是不久前那场大战的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一种外国制度。

希特勒的宣传希特勒用他的宣传给所有这样的感情火上浇油。他谴责《凡尔赛条约》是国耻。他谴责魏玛民主政体产生了阶级斗争、分裂、软弱和无用的空话。他提倡“真正的”民主政体,在果敢行动的领袖的带领下,把人民广泛发动起来。他宣称,德国人,纯种的德国人,必须光靠自己。他猛烈抨击马克思主义者、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把他们统统抛在一起,故意把问题搅浑;但他声称赞成那种为小人物着想的正确的社会主义,即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学说。他破口大骂不劳而获的收入、战争利润、大托拉斯和连锁店势力、土地投机商、利息奴役制和不公平的课税。他首先谴责犹太人,犹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和宗教团体的人一样,在一切政治阵营里都可以找到。犹太人这时遭到了各种政治色彩的反犹极端分子的攻击。对左派来说,犹太人资本家是十分讨厌的人。对右派来说,犹太人的革命者是非常可怕的人。希特勒在反犹主义中找到了最低的共同特性,从这一点出发向一切政党和阶级发出呼吁。与此同时,犹太人是一个小的少数民族(在整个德国只有六十万人),因此,在群众性政治活动的时代里,攻击他们是相当安全的。

在 1930 年的选举中,纳粹分子在国民议会里赢得一百零七个席位;在 1928 年他们只赢得十二个席位;他们的民众选票从八十万上升到六百五十万。共产党的代表从五十四名上升到七十七名。到 1932 年 7 月,纳粹分子得到增加了一倍多的民众选票,赢得二百三十个席位,从而成为最大的单一政党,尽管由于政党众多,他们远远没有达到多数。在 1932 年 11 月的另一次选举中,纳粹分子虽然仍旧遥遥领先,但略显失势,失去二百万张选票,并下降到一百九十六个席位。共产党得票数在 1932 年 11 月逐渐上升到一百的高峰。

在 1932 年 11 月的相对挫折以后,希特勒担心他的运动的时机正在消逝。但是,某些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和反共和主义分子——原先的贵族、容克地主、军官、莱茵兰的钢铁大王以及其他工业家——抱有想法,认为希特勒可能对他们有用。纳粹的一部分资金就是得自这样的来源,这种来源也支持其他的反动事业。这个以民族主义党为主的集团相信,他们将能够控制希特勒,从而控制希特勒正在引领的民族不满情绪和群众不满情绪的浪潮。

希特勒被提名为总理在布吕宁于 1932 年 6 月辞职后,弗朗茨·冯·巴本在有权势的军队领导库特·冯·施莱歇将军的支持下,领导了民族主义党的内阁。1932 年 12 月,施莱歇迫使巴本下台,并接替了他。当他在一个月以后也被迫辞职的时候,这两个人分头策划和彼此对立,都劝说兴登堡总统提名希特勒当联合内阁的总理。1933 年 1 月 30 日,通过完全合法的手续,阿道夫·希特勒成了德意志共和国的总理;新内阁里的其他职位由纳粹分子将与之分掌权力的民族主义党人占据。

但分掌权力不是纳粹分子的目的。希特勒要求进行另一次选举。3月选举日之前的一个星期,国会大厦着火了。纳粹分子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把这件事情归罪于共产党人。他们掀起恐吓红色分子的恐怖活动,暂时停止了言论和新闻的自由,并放手让褐衫党人威逼投票者。即使如此,在选举中,纳粹分子只赢得 44% 的选票;他们同他们的民族主义党盟友一起,得到 52%。希特勒大嚷大叫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于是,驯服的国民议会(共产党代表这时已被排挤出去)投票决定授给他独裁权力。纳粹的革命开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