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廉价劳动力时代终结

廉价劳动力时代终结

时间:2022-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未来10年内,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对宏观经济和商业环境起到深远影响。这为中国的人口数量以及劳动力人口见顶提供了条件,预示着2010~2011年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这也意味着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将减少,导致实际工资出现上涨压力。我们还不确定是否应宣布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终结。若能把握此中机会,使劳动力既能在行业间自由流动,也能在区域间自由迁徙,这将是未来中国的增长之源。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 王志浩

渣打银行经济师 严瑾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劳动力人口增速已不及从前。高等教育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口结构转变已经开始,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近期停工事件和工资增长有紧密关系。

悲观论者担心,工资上涨的宏观经济效应可能带来通胀,但通胀不一定会发生。未来10年内,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对宏观经济和商业环境起到深远影响。

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开始转变。我们估算,2009年和2010年高等教育申请人数有所下降,从2008年1 050万人的高峰降至2010年的960万人,降幅达8%。另外,申请人数减少使得被录取的学生比例跃至历史高位,2009年入学率约为65%。

申请人数下降可能由于一些年轻人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现如今,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不得不接受低薪工作,这可能使一些人打消了上大学的念头。不过,我们认为,这并非一个普遍现象。

实际上,人口结构转变在高考前的阶段已经发生。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中国小学入学人数在1994年达到顶峰,这批学生现在已经25~26岁;中学入学人数的顶峰出现在2003年,这批学生现在22~23岁。两个峰值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是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家庭支付学费的能力及义务教育拨款政策的改变。

不过,两者均说明,至少在2008~2009年,每年达到18岁的人口数量与大学入学考试统计的人数基本相当。2005~2009年,尽管政府增加了对中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但进入中学的学生数量平均每年降低1.8%。中学学生总数以每年约100万人的速度减少。

由于许多青少年没有上高中或大学,使得劳动力人口呈现出同样的趋势。最后一个可证明人口结构出现实质性转变的证据是:大城市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上海和北京的青少年人数下降。

停工与加薪

数据显示,至少在过去几年,新增劳动力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从需求面看,过去20年,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将成千上万的农村闲散人员吸引到城市和工厂企业。

供给面也发生了巨大的人口结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城市推行,到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确定为独生子女政策。这为中国的人口数量以及劳动力人口见顶提供了条件,预示着2010~2011年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这也意味着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将减少,导致实际工资出现上涨压力。这一上涨压力不仅存在于2010年,而是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存在。

另外,此前的停工事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工资重新设定的时间不是通常调薪的春节期间。

除了潜在的人口结构原因之外,还有两点原因:首先是经济繁荣期造成的短期影响。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大大高于8%~9%的潜在增长率,导致劳动力市场收紧。服务业企业也存在10%~15%的加薪压力。

其次,制造业企业正经历从边际工资较低的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结构性调整。似乎外出务工人员也乐于接受较低的工资,以免除背井离乡之苦。因此,沿海地区的工厂面临更大的工资上涨压力,甚至在经济趋冷后仍存在压力。

少数工厂工人建立起政府工会组织之外的组织,这些自发组织不能称为工会,但工人可组建“职工代表大会”并组织内部管理,还可尝试通过超过50%的投票权控制现有的通常是无效的工会。尽管停工的阻碍重重,但至少地方政府会干预当地劳资纠纷,并在事件曝光前进行压制,这种示范效应的潜在影响力巨大。

未来增长之源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转变,且没有回转迹象。我们还不确定是否应宣布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终结。成千上万的制造业工人每月只有1 500元的工资,且大部分人享受不到福利待遇,其工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工资水平的5%。中国的工资水平的确存在明显上涨趋势。

有一种担忧认为,工资增长将会导致通胀,事实并非如此。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12%,加上通胀因素,名义同比增速达到15%(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低估,名义增速或接近20%)。GDP既是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产出,也是所有增值活动产生的总收入。2010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同比上涨15%。这些收入流向三个地方:公司/资本金、工人/家庭、政府。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由于劳动力供给过剩,资本比劳动力特别是低技能劳动力得到的收入多得多。因此,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速低于整体GDP增速,这是不正常的。

但随着经济进入“刘易斯拐点”,过剩劳动力被吸收,家庭收入增速就会大致与GDP增速一致。

这通常在家庭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的时候发生,也符合所有成熟经济体的发展状态。但这就是通胀吗?我们并不这样认为。至少工资增长本身并不是导致通胀的原因。若家庭收入与GDP同速增长,且GDP增速符合潜在增速,那么就不会产生通胀。若经济按潜在增速增长,则供给方会随着需求方同步增长。

但工人的工资提高后,难道他们不会增加消费,从而推升价格上涨吗?是的,他们会增加支出,但只要经济供给面也在增长,就没有导致通胀的内在原因。在工资开始增长前,大部分收入成为资本收益。之后,资本收入进行再投资,产生对投资品的需求,但这不是产生通胀的内在原因。

关键问题不是担心工资上涨能否带来通胀,而是要着力保障供给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开放服务业引入市场竞争,允许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城市化

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及随之而来的工资上涨压力,可能迫使制造业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内陆地区大量基建设施的建设将促进这一转变。若能把握此中机会,使劳动力既能在行业间自由流动,也能在区域间自由迁徙,这将是未来中国的增长之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