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时代船头的瞭望者时代船头的瞭望者近期空暇一直在读作家陈启文的报告文学新著《命脉——中国水利调查》。陈启文用三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他的调查和写作,仅从这一点就让我心生敬畏。在洗浴时,也得尽量缩短时间,因为从这部书中我知道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同样也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其实,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更接近于职业的新闻工作者。为了我们的家园能够可持续生存,我们需要更多像陈启文这样的“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近期空暇一直在读作家陈启文的报告文学新著《命脉——中国水利调查》。这部书够沉重的,沉重不仅仅因为长达60多万字,将近600页,更因为书中提出的问题,时时让人在阅读中感到太沉重。许久没有读到如此有沉重感的报告文学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似乎就应该远离“轻阅读”,它与娱乐、调侃、搞笑几乎无缘。因此,这类文本,即使优秀作品也与当下流行的时尚相背离,是让人一点也不感到奇怪的。想起那些优秀报告文学名篇《绞刑架下的报告》、《古拉格群岛》等,你能笑得起来吗?

还是在一年前,就知道作者正在写作这部书。他的野心够大的,要把影响整个中国生存的“命脉”——水利的历史和现状,做一个全面的梳理、考察和调查。这里涉及到中国大陆所有江河湖泊,从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到大运河等等各大水系。想想看,要对这些水系做一个全面的田野式的考察、调查研究,需要多大的工作量?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作?在这么一个生活、时间碎片化的时代,要做这么一项调查,只要想想,就让人生畏。陈启文用三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他的调查和写作,仅从这一点就让我心生敬畏。从书中,我时时读到他身心疲惫的感觉,如在很多处,作者下意识地流露出类似的语汇:“在接近知天命之年时,我走向……”,等等,让我眼前时时晃动着那个背着行囊,跋涉在江河湖畔的中年汉子身影。他几乎是在用一种殉道者的精神在做这件事。当然,也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近乎殉道者的精神支撑,在接近“知天命之年”时,陈启文还能将这项调查坚持下去,并结出果实来。

有论者将这种精神称之为“忧患意识”,或者说是“危机意识”。我认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三重价值,一是生存地理意义上的;二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三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而最重要的价值,当然是涉及人类生存意义上的部分内容:对中国“水危机”的揭示。那些对古今各种水利工程利弊得失的夹叙夹议的分析,那些对因利欲过度膨胀而带来的严重污染图景的呈现,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有西方研究水生态的人士提出危险的警告:“二十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如果有人读了这样的文字还无动于衷,我只能说,大概大脑神经已经被酒精深度麻醉了。在读这本书时,有关长江入海口和黄浦江水质状况的文字,我读得特别仔细,因为我非常想了解自己每天喝的都是什么样的水,它从哪儿来?我确实从这里读到了我关心的东西,获得了过去闻所未闻的有关上海这座城市水资源状况的资讯。也因乎此,我要改变自己过去拧开水龙头,任其哗哗流淌的不良习惯。在洗浴时,也得尽量缩短时间,因为从这部书中我知道了,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同样也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书中写道:“上海缺的不是水,而是干净水。”“北京是典型的水源型缺水城市,而上海则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

限于篇幅,我不想再谈这部书的自然、人文地理上的意义。其实,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更接近于职业的新闻工作者。新闻的价值和文学的价值,在某些地方是很难截然划分的。乔治·奥维尔就把新闻也纳入广义上的文学范畴。记得美国独立报业的创始人、普利策新闻文学奖的设立者约瑟夫·普利策,对新闻记者的职能说过一段非常形象而精彩的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为了我们的家园能够可持续生存,我们需要更多像陈启文这样的“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20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