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运动和静止都有惯性

运动和静止都有惯性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最普遍的性质之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这种观点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否认事物之间质的差别,甚至从根本上否认事物的确定存在,因而也是错误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最普遍的性质之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静止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物不在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非物质的纯粹运动是没有的。凡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的实在基础和担当者。任何领域中的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不过,这只是运动过程中的静止和稳定,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这说明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它们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静止的相对性,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当我们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总是指它在此时此地,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它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的特定运动,因而显示出一定的静止状态。但是,在此时此地,它必然进行着其他某些形式的运动。这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物质在运动着,静止只是运动过程中的局部表现。第二,仅就机械运动而言,当我们说某物处于静止状态时,也只是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来讲,它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就其他参考系来说,它仍然有位置的移动,因此,说它位置上的静止也是相对的。第三,当我们说某物体还没有变动的时候,是指物体仍然保持着自身的性质,没有变成别的东西,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也进行着各种运动和变化,并迟早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其他东西。

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

第一,承认相对静止是理解运动的前提条件。我们谈到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其基本前提是,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这种运动形式仍然是这种运动形式,即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中。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论运动,我们就不知道这个运动究竟是什么事物或什么形式的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多样性是从物质自身的永恒运动中产生的,但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现出来。绝对运动是产生形形色色的、不同物质形态的根源。而相对静止则是这些不同形态的物质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物质之所以表现为千千万万的不同形态,正是由于静止为它们生成和分化提供了条件。第三,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条件,正因为事物有相对静止,事物才具有确定的性质和确定的形态,各种事物才得以区别开来。在一定条件下,此物就是此物,而不是他物。这样,人们才能认识和把握千千万万事物的具体形态,才能对不同的事物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总之,要正确把握事物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既要肯定运动的绝对性,又要肯定运动的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绝对静止观完全否定事物的运动,夸大相对静止,这样就得出了所谓绝对不变的天体、绝对不变的物种、绝对不变的社会制度等错误观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如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言状的旋风。我国古代庄子说物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种观点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否认事物之间质的差别,甚至从根本上否认事物的确定存在,因而也是错误的。绝对静止观和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点,就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因此,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于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才能存在。因此,要完整地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还必须研究运动着的物质同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任何物体不仅是运动的,而且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占有一定的空间,以它们作为自己运动的存在形式。这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什么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这种持续性表现为:一事物存在和一种运动过程进行的久暂;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个运动过程和另一运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它们之间的间隔的长短。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这是指时间只有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一个方向。它的流逝总是沿着单向前进的,去而不返,不可逆转。俗语说“时不再来”“机不可失”指的便是时间的一维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物质的广延性。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体积和一定的形状。空间就是表示物体彼此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表示物体的体积、形态、位置和排列次序特性的。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这就是空间的三维性。现实的空间,都是三维空间。几何学为了研究空间的几何特性,使用了一维空间、二维空间的概念,但这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第一,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的运动,这成为无法度量、神秘莫测的东西。空间同样也是以物质在时间上的运动来度量的。我们平常用尺子测量空间的距离,这已经表现了空间(距离)和物质(尺子)的运动(用尺子)的关系,但这种测量方法有极大的局限性。上述事实,既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也说明了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3]

第二,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总要经历时间,如果设想不经历时间的物质运动,那么这种物质运动的速度就是无限的,或者说它是不需要时间的。但是,现代科学揭示出,物质运动的速度是有限的,即使是物质运动最大速度的光运动也经历着时间;根本不需要时间,在时间之外的无限大速度的物质运动,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的。同样,物质运动也总是同空间相联系的,不同空间联系的物质运动也是没有的。任何物体必然有空间的一定的位置,有一定的体积和形态。

坚持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的原理,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时空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割裂开来,认为时间是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纯粹的持续性,它在那里自管自地向前流着;空间是和物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架,就像一座房屋一样。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形而上学时空观的典型代表。他认为“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和不动的”。现代非经典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提出,证明这种“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随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具有多种特性。

第三,时间和空间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方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就必然要承认时间、空间存在的绝对性,二者是同一的。而人们的时空观念归根结底是客观实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包含着两重含义,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随着物质运动的形态、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其次,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它随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人们时空观念的可变性反映着时空具体特性的可变性,这一重要含义也说明,时间和空间具有相对性。

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非欧几里得几何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进一步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而且更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联系、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非欧几何学创立之前,人们曾长期认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和定理反映着绝对不变的空间特性,把欧氏几何看做是揭示空间几何特性的绝对真理。非欧几何学认为,欧氏几何学原理只在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非欧几何学不承认有绝对不变的空间特性,提出了不同于欧氏几何学的公理和定理,揭示了空间特性的可变性。例如,欧氏几何学认为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非欧几何学有的分支学科则认为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180°,有的认为小于180°。科学证明,欧氏几何学和非欧几何学在它们适用的范围内都是正确的,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空间特性的反映。欧氏几何学近似地反映了普通的、地面空间的特性,而非欧几何学则反映了天体运动的大尺度宇宙空间和微观粒子活动的小尺度的微观空间的特性。这就动摇了那种认为空间有某种同物质无关、绝对不变的特性的错误观点。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揭示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深刻联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爱因斯坦以在真空中光速不变和狭义相对性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他用光速不变重新审定了时间的概念。按照他的理论,某一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是确定的、不可逆的;炮弹总是先发射后落地,发射和落地不可能同时发生,更不可能先落地后发射。但是,两个事件的“同时”性却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同时”或“不同时”只有和运动着的物质体系联系起来才能确定。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件事如果在地面上看来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在高速运动的观察者看来则不是同时发生的。就是说“同时”的概念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不变的时间,没有绝对不变的同时性。狭义相对论还揭示出,物质客体尽管有其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但在不同的物质体系中,空间广延的长短和时间间隔的快慢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根据相对论的公式,尺子的长度在不同的运动着物质体系中是不一样的,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缩短,运动的速度越快,长度就变得越短,即空间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样,同一个时钟的时间间隔性在不同的物质运动体系中也是不一样的,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变慢,运动的速度越快,指针的速率就变得越慢,即时间的间隔性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事实上,科学的发展必将进一步证实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可变的、相对的,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必然是可变的、相对的,但是,不管它们怎么变化,它们必然又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第四,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又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①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它的一维持续性是无限的。时间无论向后追溯多远,没有开端;无论向前探索多久,没有尽头。永远不存在“无时间”的状态。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它的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空间,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沿前后、左右、上下延伸出去,永远不会达到尽头。时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存在的每一具体事物,其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凡是产生的东西,都毫无例外会走向灭亡。空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每一具体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总是有限的。②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性源于物质世界本身。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它的存在形式即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而具体事物存在的有限性决定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表现为:第一,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所构成。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必然把具体的现实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包含于、充实于自身之中,离开一个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所谓时空的无限性也就不复存在了。第二,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任何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自己的界限,然而由于事物运动、转化的本性,有限的界限又不断地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这种无限的趋势,并不是存在于有限之外,而是包含于有限之中。而且,任何一个有限的物质客体,就其特性、层次说也是无限的,是包含着无限的有限客体。总之,有限是局部,是无限的必要环节;无限是全体,是有限的必然趋势。有限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有限和无限既是相互排斥的,又是相互贯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