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良心是人格的立足之本

良心是人格的立足之本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良心是人格的立足之本“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安了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是良心。”良心是灵魂的声音,是一个人最后的道德防线。道德良心是道德规范自律性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中国,最早提出良心范畴的孟子,把良心看成一种“仁义之心”,即“不忍之心”。萨特则把人的良心说成是个人心灵中抗拒社会性道德规范的唯一一块“绿洲”。从伦理史上各家对良心所做的规定来看,黑格尔对良心所做的规定,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良心的本质。

良心是人格的立足之本

“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安了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是良心。”良心是灵魂的声音,是一个人最后的道德防线。它所保障的是作为一个人而不至于沦为禽兽的最低标准。当人类进化到身上没有茸毛、臀部没有尾巴的时候,良心就产生了。良心是人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一个人的道德自我意识的表现,它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精神力量。在人的道德选择中,良心作为个体行为隐蔽的调节器,始终参与并支配人们的行为选择,它规定着行为选择的方向,检查行为的动机,纠正不道德行为的结果,从而避免不道德行为的选择。良心感是一种综合感情,它包括同情感、羞耻感和责任感等。道德良心是道德规范自律性的最集中的表现。

夏伟东在《道德本质论》中曾考察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关于良心的论述。在中国,最早提出良心范畴的孟子,把良心看成一种“仁义之心”,即“不忍之心”。这种不忍之仁义之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侧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是“天之所予我者”。孟子论述人皆有这种“不忍之心”的最有名的文字,是“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在孟子看来,无此恻隐之心,将不复为人,此恻隐之心就是最高的道德规范“仁”的发祥地。宋代以后,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们从“天理良心”方面发挥了良心的本质。陆九渊更是直接继承了孟子的良知良能思想,强调人的“本心”的重要性。他从“心即理”的原则出发,认为良心就是“天理”,认为“义理之在人心,实天之所与,而不可泯灭者也”。

在西方,奥古斯丁把人的良心说成是神谕,人的良心发现、良心忏悔,都是人对上帝的诚服。因此,奥古斯丁的一部《忏悔录》,全是他这种良心本质的真诚的袒露。亚当·斯密、沙甫慈伯里等人,把人的良心视为某种先天的道德情感,这颇像孟子的“不忍之心”的理论。萨特则把人的良心说成是个人心灵中抗拒社会性道德规范的唯一一块“绿洲”。从伦理史上各家对良心所做的规定来看,黑格尔对良心所做的规定,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良心的本质。他在谈到良心的崇高地位时指出:“人们可以用高尚的论调谈论义务,而且这种谈话是激励人心、开拓胸襟的,但是如果谈不出什么规定来,结果必致令人生厌。”“与此相反,良心是自己同自己相处的这种最深奥的内部孤独,在其中一切外在的东西和限制都消失了,它彻头彻尾地隐遁在自身之中。人作为良心,已不再受特殊性的目的的束缚,所以这是更高的观点,是首次达到这种意识、这种在自身中深入的近代世界的观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中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从幼年起就要学会这样生活:当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你就感到舒畅、愉快;当你做了什么应当受到谴责的坏事,你就感到难受。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这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出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你独自一人时,应当使个人的活动受到最忠诚、要求最严格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制约。这种内部活动越细致、越积极,你的羞耻感和良心便会发展到越高级的阶段。你要为心灵的空虚而感到羞愧。如果你心目中没有神圣的东西,没有自己不可变更、不容争议的真理、法则和原则,那你就更要感到羞愧,也要为意志薄弱、无原则性、“没有骨气”而感到羞耻。假如你感到在你身上有一种卑鄙龌龊的、咬噬心灵的东西蠢蠢而动,而你却认为“这不干我的事”,那你就要为此而羞得面红耳赤。不仅要为赤裸裸的卑劣,而且要为人们可能认为你是卑鄙的人而感到羞愧。还要为不负责任和轻率态度而感到羞愧,为自己轻佻的感情和眷恋心而感到无地自容。在自己的感情方面,一定要善于成为一个忠贞不渝的人。

那些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大都关心人民的疾苦。春秋时齐相晏婴便是这样一位富于同情心的人。据《晏子春秋》载:晏子从鲁国出使回来,眼见哀鸿遍野,耳闻百姓啼饥号寒,了解到这是因齐景公征调了大量劳力去建筑高台,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此,晏子愁容满面。景公传令摆酒设宴,为晏子接风,当觥筹交错之时,晏子站起身来,对景公行了礼,说:“您若允许的话,我来唱支歌。”“好啊,唱吧。”景公点点头。“我唱的是一首民歌,”晏子说着,就唱了起来:“风凄怆,水冰凉,严寒彻骨怎可当!役夫苦,公事忙,人人心酸哭断肠。”晏子唱罢,黯然神伤,长叹一声,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景公见状,心中已有几分愧疚,忙劝说道:“先生怎么如此动情呢?大概是为了建筑高台的民夫吧?好吧,我这就下令停工。”

那些杰出的人物往往都具有一颗善良的心。雨果在《悼念乔治·桑》中说:“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

那些具有道德的人,做了不该做的事,即使可以搪塞别人,也常常受到自己良心的拷问。许纪霖在《智者的尊严》中,曾描述过被迫为袁世凯称帝闹剧写文章张过势的黄远生,为此受良心谴责的情形。黄远生在《忏悔录》中是这样描述的:“方其梏置之初,犹若槛兽羁禽,腾跳奔兀,必欲冲出藩篱,复其故所,归其自由。耗矣哀哉,牢笼之力大,抵抗之力小,百端冲突,皆属无效。梏置既久,遂亦安之。此所谓安,非真能安。盲不忘视,跛不忘履,则时时从狱隙之中,稍翼须臾,窥见天光,惨哉天乎,不窥则已,一窥则动见吾身种种所为,皆不可耐,恨不能宰割之,棒逐之。综之,恨不能即死,质言之,即不堪其良心苛责而已。”“夫人生之最惨,莫惨于良心之所不欲尽言者,而以他故不能不言,良心之所急于倾吐者,而乃不得尽言,而身死或族灭乃次之。”中国的士大夫是重生、爱国的,然而良心的被压抑竟被视作比“身死或族灭”更为残酷,足见那是何等深沉哀痛。

良心的法庭永远不会休庭。问心无愧是一张最舒适的床铺,在上面可一觉睡到天亮。青年人要努力让你心中的那朵被称为“良心”的火花永不熄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