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说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能动作用

浅说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能动作用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说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能动作用邓小平同志在论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时,有两个著名的论断,“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用货真价值的信誉和价廉物美的优势去占领并拓展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身之本。

浅说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能动作用

邓小平同志在论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时,有两个著名的论断,“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一齐抓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事业和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绝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任何经济行为必然与人的理想追求、文化道德、处世理念等精神意识密切相关。

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就曾说过:“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打开的书本,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参见《1884年经济学一一哲学手稿》第80页)。这就是说,工业生产不仅要与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相结合,并且与人的文化道德、追求意识、创造心理等密切关联。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也只有在工业大发展和经济的大繁荣进程中,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才会不断得以全面发展,总之,人类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两个文明一齐抓的论断的提出与实践,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两个文明一齐抓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将科学技术、管理制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自我价值观等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尤其需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经营者和决策指挥者们的综合素质,其中当然包括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

人类学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层次越高,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强,个人行为就越涉及到他人和社会。”毫无疑问,就今天来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任何个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必将越来越密切,道德也必将随之担当更为重要的杠杆作用。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居于人精神世界核心地位的道德,在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行为中,绝不是消极被动的,恰恰相反,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推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道德的能动作用首先集中体现在它的导向性上。

众所周知,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培养人的美好的心态、健康的情趣、高雅的追求等等,具有决定性意义。道德的自律意识,从来都具有强大的规范作用,换句话说,就是道德品质的高下将直接左右人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的道德观,无疑会对为谁生产、怎样生产、怎样销售等问题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不容置疑,劳动者、管理者高尚的道德素养,对于振兴经济,拓展市场,昌明科技,促进社会与企业文明进步等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一切蒸蒸日上生气勃勃的现代企业若要做大做强做长,决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蓬勃向上的良好风气、积极进取的心理条件和相当完美的道德准备;而一个充满公平正义、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精神的企业和与之相适应的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也必然会造就一代又一代能够担负起历史重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产业新人。

商业道德而言,它应该建立在货真价值的基础上。而对于企业来说,其竞争机能应该建立在价廉物美的诚信优势上。用货真价值的信誉和价廉物美的优势去占领并拓展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身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舍钱取义的高尚品行,已经有力地批判了“经济发展与道德必然相互冲突”“道德与金钱难以两全”“义与利难以兼顾”等错误认识。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量以次充好、以假冒真、行贿受贿、贪污盗窃、偷税逃税等等不法行为以及美色左右经济等腐败现象,严重干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危害甚大,决不能等闲视之。解决这些劣根性顽疾,决定需要法律武器,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彻底解决,则主要依靠道德与舆论的导向力量。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道德的能动作用其次表现在它的凝聚力上。

一般说来,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前进和在创建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为美好的关系,它被恩格斯称为“真正人的道德”。正是这样一种崭新的道德观,促成并强化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群体力量。

在科学技术文化日益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初展姿容的今天,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需要按照人的自然需求来进行组织管理,尽可能创造适合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工作环境,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并使之更充分地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据此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如何从提高员工的道德品质入手,搞好凝聚力工程,促进市场经济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通道,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全新课题。

安徽蚌埠卷烟厂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参见94年3月5日人民日报)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行之有效的途径。蚌埠卷烟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就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自己凝聚力工程的关键措施来抓。它通过组建厂艺术团,创办东海报、东海人杂志,建造厂电视台、广播台、俱乐部、卡拉0K厅、健身房,组织劳动、智力、体育竞赛,举行征文、演讲、朗诵、舞蹈、演唱比赛……使企业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场所,又是全体职工的精神乐园。应该说音乐、舞蹈、诗歌、报刊、杂志、影视、健身操、牛奶、生日蛋糕、奖状、表扬等等,本身都不是哲学,但它们确实又是在最广泛最实际的意义上暗示着人生命运的哲理。职工们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时所获得的愉悦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因为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惊喜地审视到自己这本被“打开的”“心理学”“书本”中所书写的属于自己的“本质力量”,因而必然会使人产生作为企业主人的自豪感和服务于企业的主人翁责任感。

职工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不论是欣赏美,还是创造美,在其自身的发展中有着其它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由此不难发现,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不只丰富了职工的工余生活,更在于它能开启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凝聚人的力量。弥久地坚持下去,必然会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心智更加开放,道德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体魄更加健全,精神更加振奋。这样,在文化熏陶的过程中由员工自觉产生的归属感以及由此而升华形成的同心同德的操守,可以千百倍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道德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上。

原上海元件五厂的老工人李凤鸣,自小只读过一年私塾。他看着工厂储水箱终年漏水,心里十分难过,促使他偷偷钻研技术,比照抽水马桶的阀球原理搞试验,最终发明了配重逆开浮球阀,一举获得第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和第二届国际新材料新技术发明两项铜奖。如今,全上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层建筑都用上了他发明的球阀。正是老工人李凤鸣爱厂如家的好思想引导他搞成了发明,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五十年代的王林鹤到九十年代的包起帆等一大批优秀工人代表的身上,人们看到了,正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精英和数以万计的优秀劳动大军,为新中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努力把自己建设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也唯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才能经受得住经济大潮的冲击而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员工的高尚的道德素养无疑就是促成这种强大凝聚力的最好的聚合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