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大学老师的推荐信

美国大学老师的推荐信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认同与趋近三、认同与趋近趋近和认同是和中国青年对本土文化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端木先生的女儿进入高中以后,逐渐开始讨厌上学,因为老师常常说她没有数学脑子,缺乏理科方面的才能,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一开始就会沦为班上最差的学生,而美国的老师又将给她怎样的评语呢?仿佛在验证端木的预计,,进入美国高中没两天,女儿就在邮件中告诉他:大量的单词听不懂,所有的计算、作图都用计算机,还没学会……

认同与趋近

三、认同与趋近

趋近和认同是和中国青年对本土文化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未来一代青年将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对本土文化有更好的认同,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文化教育进行观念创新

端木先生的女儿进入高中以后,逐渐开始讨厌上学,因为老师常常说她没有数学脑子,缺乏理科方面的才能,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苦苦挣扎到高中,却得来这样的评语。女儿的自信和学习兴趣顿时丧失殆尽。她曾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和不甘人后的女孩儿呀。

所以当能脱离这种教育的机会来临时,端木和女儿都没有犹豫的理由。

几乎丧失了学习自信的女儿,在美国会怎么样呢?她在陌生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呢?也许一开始就会沦为班上最差的学生,而美国的老师又将给她怎样的评语呢?端木不敢想下去。

仿佛在验证端木的预计,,进入美国高中没两天,女儿就在邮件中告诉他:大量的单词听不懂,所有的计算、作图都用计算机,还没学会……第一次美国历史课考试女儿竟得了个“F”。做父亲的心情沉重,但别无退路,告诉女儿要挺过去。

不久,似乎奇迹发生了。突破先从法语开始,女儿首次得了满分。很快,她的化学又开始得满分。女儿的每次邮件都是写几句老师对她的评语,让端木惊奇的是:这些评价无一例外是赞扬,而且往往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地赞扬:“你们要努力呀,否则将来你们都要给斯蒂芬打工去了。’

这些赞扬有点像兴奋剂,不知为什么,女儿开始自信得让做父亲的感到陌生,一些原来并未发现的特质似乎呈现出来。3个月过去,她未经父亲允许,告诉父亲今年已准备申请大学,甚至巳经试着考了一次“托福”。不久,成绩出来了,着实让父亲吃了一惊,她竞考到了600多分,这个成绩申请美国大学绰绰有余,女儿真的开始申请大学了,其中必要的一个程序就是中学老师的推荐信

端木有点担心,以往国内的老师对女儿的评价言犹在耳,刚刚在美国学校待了几个月,美国老师怎么可能了解一个中国女孩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端木接到厚厚一封信,是女儿从美国寄来的,打开一看,就是这些美国老师给女儿写的推荐信。他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油然而生:

数学老师的推荐信

我很高兴写这封信,并以我的名誉担保,斯蒂芬今年参加了我的初级微积分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间,我发现斯蒂芬不仅勤学好问,而且富有同情心。她总是努力、认真地完成作业。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著特长。

斯蒂芬已经能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斯蒂芬也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做难题。在校期间,斯蒂芬为了得到问题答案,通常比别人回家晚,有时候也在学校里帮助别的同学。

学生们尊重她的文静和才智以及她解释问题时的耐心。显然,她在享受着帮助同学的乐趣。有斯蒂芬做学生我很高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重视。为上述及更多原因,我向贵校推荐斯蒂芬。

特雷西·史密斯

端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女儿竟有数学的特长?还能“优雅且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难题?她不是“没有数学脑子”吗?

英文老师的评语

斯蒂芬从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学术辩论。她的准备总是全面而准确。她不喜欢大惊小怪,对每个可能的事情都有预测。有的学生考试时爱靠运气“赢取胜利”,获得最佳,但斯蒂芬不这样,她付出的代价是时间和努力,这在她优秀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斯蒂芬不仅仅是学术机器,她对学习感到兴奋。有的学生仅仅是收集信息,而斯蒂芬在探索智慧。她与困难的概念搏斗;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她不接受简单的答案。她所做的是把不同的想法结合起来,把众多概念放在一起。她不怕在解决难题时碰壁。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分钟都不应该怀疑!

人格的力量,这就是全部。这就是麦粒和谷壳的区别,这就是斯蒂芬的内在。不自负,不自私,不虚伪,她是积极向上的女孩,能够明辨是非。

斯蒂芬勇于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事情不顺利时不找借口。她知道如何自我解嘲,也知道如何关心别人。她尊重人,对人公平、体贴。她具有人格的力量。我就以此来结束我的评价。

约翰-C-科林斯

英文老师对女儿的评价简直让端木目瞪口呆,有哪位老师会对学生的品质“以性命来担保”?!无论对学业上的特点描写,还是对内在人格的观察,甚至对女儿未来的预期,这位有博士学位的老师远远超过了端木自己。以这样宽阔的视野对一个孩子做出评价,对端木,对中国的教育文化来说都是陌生的。

不同的评价标准使端木的女儿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作用。在中国老师那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

尽管相隔万里之遥,端木还是想大声对这些了不起的老师说声“谢谢”,是他们让女儿重新起飞。

随着中外文化教育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学生留学在未来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国外的观念、立场和价值尺度都会对我们的青少年产生一定的影响。上面的情况仅仅局限于教育方法和评价学生的标准方面,更深刻的变化和更广泛的领域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青年在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上,一方面将接受发达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一切文明成果的熏陶,并与其蕴涵的价值观有所认同和趋近,另一方面又将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对本土文化在客观比较中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反过来影响世界。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青年人的开放意识将进一步增强。他们在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有了基本定位以后,会比较客观地睁眼看世界。对于发达国家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一切现代文明成果,青年人不会拒绝,恰恰相反,还往往以投身其中潇洒一回为乐事。这一价值取向的存在是以中国不断走向世界、世界不断进入开放的中国这一历史进程为背景的。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青年的价值取向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未来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

当然,作用是交互的。趋近与认同是和中国青年对本土文化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未来一代青年将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对本土文化有更好的认同,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文化教育进行观念创新。

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对未来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看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 从价值观内容来看,爱国主义仍将是21世纪中国青年在政治观上的突出表现;高效、互利、公正将成为未来中国青年追求利益的基本价值原则;敏锐、乐观、理智地把握成才和择业机会将成为21世纪前期青年主要的价值追求;求新、求变、求高质量将成为21世纪前期青年在消费领域价值目标的具体展示;青年自身的身心失范问题将以更复杂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二, 从价值观基本取向来看,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和调适仍将是未来青年价值观走向的主题;青年文化在主流化、温和化走向的同时,对现代化成长的“反哺”作用越来越突出,促使社会走向年轻化;与发达国家青年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趋近,同时通过文化比较,对本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有进一步认识;将延续分化、多元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体现整合的力量、体现某些共同的价值取向。

第三,从价值观特性来看,开放性、先锋性和创新精神仍将是未来青年价值观的特有标志;不确定性、不平衡性的发展特点还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