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22年四川省教师目标奖发放政策

2022年四川省教师目标奖发放政策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政策的理论探讨第一节 教师政策的理论探讨了解教师政策,首先需要厘清公共政策、教育政策、教师政策等概念。这种理解从政治学原理出发,强调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其对“价值”的理解是最广义的,它包括一切有用的资源。教育政策是为保证达成一定时期内的教育目标而拟采取的行动。(三)教师政策文献检索的结果显示,把教师政策作为重要概念进行界定的比较少。

教师政策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教师政策的理论探讨

了解教师政策,首先需要厘清公共政策、教育政策、教师政策等概念。

一、概念辨析

(一)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的概念之一,但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的含义并没有一致的看法。“迄今为止对公共政策也确无一个标准的定义”[弗兰克·费舍(Frank Fischer)]“,政策如同大象——你能够认出它来,却很难界定它”[坎宁汉(C.Cunningham)]。(1)

公共政策的创始人之一拉斯维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和卡普兰(Abraham Kaplan)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这种理解强调作为政府行为的公共政策的设计功能及其目标性。(2)

美国政治学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这种理解从政治学原理出发,强调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其对“价值”的理解是最广义的,它包括一切有用的资源。这种理解暗含着一个基本的政治学假设,即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而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对利益进行社会性的分配。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进行社会性利益分配的主要形式。(3)

政策论研究者戴伊(Thomas R.Dye)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种理解突出强调公共政策的行为特征。(4)这个定义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种“选择”行为,而以比较为基础的“选择”正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基础。

政策科学研究者艾斯顿(Robert Eyestone)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5)

我国学者陈振明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6)

张金马把公共政策定义为“执政党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表现,它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过程,而这种目标是旨在处理和解决正在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这时,我可以把政策看成是政府为处理环境的关系达成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手段”。(7)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共政策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点,即想要达到的目标、为达成目标拟采取的行动、政策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公共政策作为政策系统的一种,必然具有政策的特点。政策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时效性,即政策是在一定时期的国情条件下推行的现实政策,公共政策是一定时期内在公共领域推行的政策,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二是表述性,从政策的表现形式看,政策是外化的符号信息,是由特定权力机关运用语言和文字等表达手段表述的,公共政策也具有表述性的特征。

(二)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领域中的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政策具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与属性。

研究界对教育政策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袁振国认为,教育政策是指“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8)

孙绵涛认为,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9)狭义的教育政策“,指的是国家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作出的一种战略性、准则性的规定”。(10)

张新平通过分析教育政策的主体、客体及其运行过程认为,“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11)

还有学者认为,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12)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不同的政党有着不同的教育政策,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政策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13)教育政策是“负有教育的法律或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14)

以上多种表述显示,很难对教育政策作出一个能被公认的界定,但可以归纳出教育政策概念的三个要点:一是教育政策的主体是谁?应该由谁来制定教育政策?显然,教育政策的主体是一个政党、国家;二是教育政策需达成的目标、应完成的教育任务是什么?教育政策的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三是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教育政策是为保证达成一定时期内的教育目标而拟采取的行动。教育政策需要根据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制定行为准则与行动指南,确立行动规范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在探讨教育政策概念时,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确定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因此,教育政策具有时效性,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推行。二是教育政策具有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政策是一般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教育政策与其他领域的政策组成一个科学的政策系统,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以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政策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或体系,只有努力构建科学的教育政策体系,注重教育政策本身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及教育政策与其他领域政策的协调一致,才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教师政策

文献检索的结果显示,把教师政策作为重要概念进行界定的比较少。

王继平提出,教师政策是教育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的一部分,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和人力资源目标任务而协调教师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为依据和准则。同时,教师政策也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政策系统发现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列入政策议程、研究对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并用一定形式给予表达的国策。教师政策的表述形式和其他政策一样,主要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以及口头声明。(15)

石长林将教师政策界定为,党和政府为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高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实现培育人才的根本目标,对有关教师问题作出的战略性、准则性的规定。(16)

根据对教育政策和教师政策的理解,结合其他学者观点,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政策是指一个政党或国家为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高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肩负起培养数以亿计少年儿童,以及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高素质建设者的神圣使命,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聘任、流动等问题作出的战略性的准则与规定。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是教师政策的两个重要特征。

二、教师政策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教师政策体系的地位

教师政策体系在国家教育政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教师政策体系是国家教育政策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教育事业要发展,就必须根据本国国情,遵循教育发展的总方针,制定教育政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政策与其他教育政策一起组成了国家完整的教育政策体系。第二,教师政策体系在国家教育政策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都要依靠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因此,在现代国家的教育政策体系中,教师政策具有独特的价值,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体系。

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以及教育规模的扩大,国家必须构建完整的教育政策体系进行规范、引导,教师政策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政策具有特定的内涵、体系与结构,在教育政策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不同国家的教师政策不同,一个国家的教育形态和教育发展战略往往会影响教师政策体系的内容。

(二)中小学教师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政策体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师进入中小学任教的相关政策,比如如何认定中小学教师的资格,如何聘任中小学教师;教师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政策规定,比如如何给予教师与其付出劳动相符的报酬,如何进行教师培训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已不适应中小学教师岗位要求的人员如何退出中小学教育岗位的相关政策,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本研究以教师的“进—用—出”为主线,分章节探讨教师政策体系。“进”主要指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条件。要成为教师,首先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其次是要接受中小学校的聘任。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为此,教师“进”的政策实际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即教师资格认证政策、教师聘任政策。

“用”主要指教师的使用。中小学教师的使用政策主要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工资管理等政策,政策重点有二:一是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对中小学教师劳动的承认和认可,并通过薪酬的激励政策,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出”主要指教师的流动。中小学教师流动政策的重点有二:一是中小学教师的校际流动,目的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均衡配置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资源;二是中小学教师退出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出,对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要求的人员,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实现教师队伍和教师个人的合理发展。

【注释】

(1)陈振明.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2)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

(4)同上:8.

(5)张乐天.高等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6)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9.

(7)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2.

(8)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15.

(9)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0.

(10)孙绵涛.教育行政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3.

(11)张新平.教育政策概念的规范化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12)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

(13)罗宏述,米桂山.教育政策法规[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8.

(14)成有信,等.教育政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201.

(15)王继平.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J].教师教育研究,2005(6).

(16)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