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区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分析

社区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分析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设计者来说,不应对开发商和政府言听计从,而是应该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己任,在设计创作中尽可能地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从而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只关注所做的投资能够在短时间里收回成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并没有什么贡献。
社区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分析_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四、社区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分析

在以上整治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利益关系,对于利益的权衡我们要了解社区各参与主体的立场,下面笔者将分别对政府官员、开发商、社会工作者、居民这四类社区中的角色进行分析,对他们在面对城市更新问题时所持有的基本姿态进行描述。

1.政府官员的角色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他们的居住环境;同时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进行市政建设:这是政府良好的出发点。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政府把良好的城市环境和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区、CBD等同起来了;而把历史街区等同于落后的地区,认为它和高楼大厦格格不入。在这些历史街区中往往都是高密度、低容积率的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开发商所追求的高利润、高容积率是相违背的,因此他们也不想问津这些地区,没有外来的投资,政府的很多项目就很难实现,特别是中国现在政府的很多官员都是三五年一换,要在这么短时间里能有突出、显著的政绩,快速的建设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不是搞历史街区的修复。同时,政策的制定也是三年一换,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2.开发商

开发商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往往不会关注所投资的对象是什么,而是更关注哪种方式能够提供更好的策略。在对项目本身进行建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城市中心区中出现的新的景观体系、文化休闲设施:如商业步行街、新城市广场,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这些资本的投资,它们是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有力的推动者。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投资都源于一种经济的追求,而对于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由于效益不高而没人问津,如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体现、城市公共空间的承载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投资者眼里,文化让位于商业。

3.社会工作者或设计人员

当然面对这种情况不管是社会工作者或者是设计人员,也该起到他们应有的作用。历史街区其内在居民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所形成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目前城市中出现的人情的淡漠、城市的治安问题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怎样在大城市中延续这种在传统街区中已形成的良好邻里关系是社会学家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对于设计者来说,不应对开发商和政府言听计从,而是应该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己任,在设计创作中尽可能地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从而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

img33

居民

4.居民

居民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使得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往往带有局限性。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使得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对于本人所调研的对象而言,他们不会关心这里会变成什么,而更加关心他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在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拆迁之后,他们不会关注他们正在居住的房子有多大的历史价值,他们关心的是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拆迁后他们会得到多少补助,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实在的东西,他们也不会对这些老房子进行什么修缮,他们希望的是政府能够看到他们的居住状况拨出资金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而且,这样的一种依赖心理和边缘化,使得他们更加无法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整个城市有积极意义的见解。同样他们居住的状态也不是他们自己所希望的,“特别严重的是,在社会作出可能深刻影响这些人的命运决策时,却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6)

通过对以上四种人群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现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正是缺少了一个能够把不同观点整合在一起的体制。政府在对城市的发展提出方针和策略的时候,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缺乏长远的计划,一味地迎合投资者的意愿。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只关注所做的投资能够在短时间里收回成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并没有什么贡献。虽然有很多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警告和可能解决的方式,但是他们的意见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也没有得到落实。社会工作者的研究在现实中的操作可能性也是需要考虑的;设计规划者只是按照甲方的意愿行事,而没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怎样参与到城市更新的环节中去?对于居民来说,他们对于自己居住的环境却没有表达意见的渠道,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来说更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