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康梁策动“公车上书”

康梁策动“公车上书”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人们把这次请愿活动叫做“公车上书”。“公车”,本是汉朝给予应朝廷征召晋京任职的士子的一种特殊待遇,即由各地方官府派出车马专程接送。后来,人们便把入京应试的举人称作“公车”。人称“南海先生”。这次上书被清廷大臣扣押,没有送到光绪手里。人们习惯地称他们为“康梁”。四月九日,也就是“公车上书”的第二天,会试发榜了,康有为中了进士。

康梁策动“公车上书”

康梁策动“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四月的一天,北京都察院门前人头攒动,1000多名进京应试的举人,脑后拖着长长的发辫,操着不同的口音,激愤地议论着《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的有关条款,向光绪呈上一份由1300多人签名的请愿书,希望光绪能收回成命,停止用玺(盖印),以保障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尊严。当时,人们把这次请愿活动叫做“公车上书”。

“公车”,本是汉朝给予应朝廷征召晋京任职的士子的一种特殊待遇,即由各地方官府派出车马专程接送。后来,人们便把入京应试的举人称作“公车”。因为参加康有为等人领导的这次请愿活动的,都是来北京赶考的各省举人,所以就有了上面的说法。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名更生,广东省南海县人。人称“南海先生”。他自幼丧父,少年时跟随祖父研习经学、史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他生长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南方,青年时代又大量阅读了改良主义先驱者翻译的各种书籍,受到影响。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康有为到香港游览,又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使他觉得中国要想富强起来,就要向西方学习,对清朝的腐朽统治作些皮毛的改革。这样,在他的思想里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念头。

康有为两次到北京参加顺天府会试(考进士),都没有考中,但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失地赔款的种种情况,忧心如焚。1888年,他写了一封5000余字的《上皇帝书》,建议光绪立即实行变法,以挽救大清的危局。这次上书被清廷大臣扣押,没有送到光绪手里。主考官徐桐看了,骂道:“如此狂生,竟敢妄谈国家大政,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眼里哪有朝廷大臣!”他的名字却因此流传北京城。

这也是预料中的结果。那时候,别说是一个小小的举人,就是品级较低的官员,也是不能直接给皇帝上书言事的。康有为的这种行为,自然会引起徐桐的愤怒。他命人查阅了康的试卷,虽然名列优等,也被他蛮横地一笔勾销。

康有为落第后,在一首《感事》诗中写道:“治字一策真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表达了他虽然上书失败,但是变法维新之志却始终不渝。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初,康有为回到广州,在长兴里“万木草堂”学馆讲学,培植维新变法的力量。一方面给学生授课,一方面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为变法做理论上的准备。他把《公羊传》的“三世”之说和《礼运》的“大同”思想糅合在一起,赋予了新的内容,写成了《人类公理》一书,后来经过补充修改,更名《大同书》出版。在这本书里,他以批判精神,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国——大同世界。然而,他的理想国是不用流血革命和艰苦奋斗的,只等人们觉悟后,就能建立起来。显然,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在“万木草堂”的学子中,梁启超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门生了。梁是广东新会人,从小聪慧好学,擅长诗文,15岁便考中了举人。18岁那年,读到了康有为的译著,十分仰慕他的道德文章,便来到了“万木草堂”。三年间,他除了研习有关功课外,还参与了康有为编著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的编纂和校勘工作。书中否定了封建学究们崇尚的复古倒退思想,大力鼓吹改良图存,提倡变法维新,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后来变法运动的理论准备。从此,师徒俩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习惯地称他们为“康梁”。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四月,康有为、梁启超到北京参加会试。这期间,传来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全国舆论哗然。北京城里群情激愤,纷纷反对割地赔款,卖国求和。参加会试的举人也非常气愤,特别是台湾籍学子,更是义愤填膺。他们听说家乡被清政府出卖后,一个个捶胸顿足,泣不成声。康有为看到上书请愿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和梁启超在广东籍举人中进行串联和鼓动工作。不几日,各省的举人都跟着行动起来。他们约集了18省的举人1000多人,在宣武门外松筠庵谏草堂开会。大家一致决议:坚决要求朝廷停止在条约上用玺,不承认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公推康有为执笔起草奏稿。他接受委托,仅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一篇洋洋洒洒、18000多字的《上皇帝书》便写成了。由梁启超、麦孟华等人抄写了几份,送往各省举人传阅,很快便征得了1300多人的签名。四月八日这天,一支浩浩荡荡的请愿队伍开到了都察院(清政府的最高监察机关)大门前。

img35

慈禧太后得到举人们联名上书的消息,赶忙命令光绪提前在《马关条约》上加盖玉玺。等请愿的举人到达都察院时,便以“皇上已经用玺,无法挽回”为由,拒绝了《上皇帝书》中的请求。

这份请愿书虽未能送到光绪手里,它的主要内容已经通过各省举人在全国各地传开了。

书中说:如果割让台湾,就会失去民心,其他各国也会群起效法,中国的前途将不堪设想。只有废弃条约才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也只有保全疆土才能延续清朝的国运。请愿书中还建议光绪亲自颁发诏书,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激励有识之士,共同洗雪国耻。书中还提出了关于富国强兵的具体建议。

四月九日,也就是“公车上书”的第二天,会试发榜了,康有为中了进士。不久,被授予工部主事的官职。品级虽然不高,但凭着这个身份,他可以跻身北京众多的官僚群体,为政治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几个月以后,康有为又两次向光绪上了请求变法的奏章。

那时,“亲政”不久的光绪还处处受制于慈禧太后,正想借助变法做一番轰动的事业,以加强自己的地位。所以,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很快得到他的支持,他立即派自己的老师翁同龢与康有为接触,向他表达自己希望变法维新的想法。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康有为的名字也更加响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