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左宗棠平叛保边疆左宗棠平叛保边疆老将垂鞭未肯还,雄兵壮士满天山。这首广为流传的绝句,以饱满的热情、豪迈的语言,歌颂了爱国名将左宗棠收复国土、保卫新疆的丰功伟绩。这场辩论最终以左宗棠的意见被采纳而告结束。在进军过程中,左宗棠注意维护军纪,团结当地少数民族,因而,清军的平叛活动得到了当地各阶层群众的广泛支持。左宗棠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立即上书朝廷,陈述利害。左宗棠接到命令,心情振奋。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

老将垂鞭未肯还,

雄兵壮士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动春风度玉关。

这首广为流传的绝句,以饱满的热情、豪迈的语言,歌颂了爱国名将左宗棠收复国土、保卫新疆的丰功伟绩。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外国侵略者对其早已垂涎三尺。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在陕甘回民反清斗争的影响下,发动了大规模反清运动。举事者先后攻占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伊犁和塔城。

但是,这次运动的领导权,一开始便落入阿訇、和卓(意为圣裔,对穆罕默德后裔的称呼)、伯克(对长官和贵族的尊称)和清朝地方官吏等各族上层分子手中。他们拥兵割据,相互攻杀,彼此争夺,形成割据的地方势力。当时,占据南疆喀什噶尔的回族封建主金相印和柯尔克孜族德克柏为了取得与其他势力斗争的胜利,竟向中亚的伊斯兰教汗国浩罕求援。同治四年,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悍然率兵侵入我国新疆。阿古柏侵占了南疆的喀什噶尔之后,又发动了对其他地方势力的进攻,侵占了阿克苏、叶尔羌、库车、莎车、和田和吐鲁番等地,同治六年建立了“哲德沙尔”(七城之意)反动政权,自立为汗。同治九年又占领了乌鲁木齐,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部分地区均为阿古柏占领。他的野蛮掠夺和残酷统治,使各族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当时的新疆,英、俄两国觊觎已久。要在那里建立他们的殖民统治,控制阿古柏政权是唯一的办法。为此,英国人同阿古柏签订了通商条约,企图将侵略势力从印度扩展到我国西北地区。与此同时,俄国人也趁阿古柏东进的机会,出兵占领了新疆西部的重镇伊犁及其附近地区,并宣布其为它的国土,划归塔什干的土耳其斯坦总督管理。

中国西北边陲的分裂趋势越来越严重。就在这时,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海防”与“塞防”的大辩论。前者以文华殿大学士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他以无力兼顾为由,力主放弃新疆,全力加强海防。他在一份奏折上振振有词地说:“新疆距内地路途甚远,交通很不方便。要平定新疆,得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实属得不偿失。另外,要出兵平叛,就必须同俄国人交战,很难有必胜的把握。当年曾文正公(即曾国藩)就力主放弃新疆,以便集中力量对付长毛之祸,应该说是上策!”

以左宗棠为首的一些人则据理力争。他们认为:只有确保新疆,才能保住蒙古。蒙古的存在与否,是京师安危之所系,所以,新疆必不可失,“海防”与“塞防”二者必须并重。

这场辩论最终以左宗棠的意见被采纳而告结束。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时任陕甘两省总督,坐镇兰州。40岁的时候,他进入曾国藩幕府帮办军务,后逐渐提升,担任过巡抚、总督等要职,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地区的回民起义。在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这一点上,他又是一个受人景仰的爱国主义者。

在清廷一些爱国大臣的保举下,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四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总督新疆军务。

第二年春天,已经64岁的左宗棠率部进驻肃州(今甘肃酒泉),建立了西征的总指挥部。

为了确保战争胜利,左宗棠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各种准备。他一方面积极筹粮筹款,另一方面抓紧整训军队,还派人搜集了大量敌军情报,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方针。即首先攻取乌鲁木齐,以期大量歼灭由南疆赶来救援的阿古柏军队。此路得手后,再出兵中路和南路,就比较容易了。再就是根据新疆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军粮转运困难的客观条件,速战制胜,不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是一个切合实际而又比较完整的计划,经过后来的检验,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这年五月,清军向乌鲁木齐挺进。那里的守军不是阿古柏的主力,刚一交锋,清军便占领了乌鲁木齐外围的据点古牧地,歼敌6000余人。首战告捷,清军士气高昂。他们乘胜追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重镇。盘踞在北疆的阿古柏势力,已经基本肃清。

新疆的十月,已经是雪压冰封了,不利于军事行动。左宗棠抓住这个时机休整部队,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第二年春天,数万名斗志高昂的清军健儿,踏着天山的残雪,以排山倒海之势,直逼南疆阿古柏的巢穴。

在进军过程中,左宗棠注意维护军纪,团结当地少数民族,因而,清军的平叛活动得到了当地各阶层群众的广泛支持。很多人自愿组织起来,给部队带路,送情报,送粮送水,有的还直接和清军一道打击叛军。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三月七日,刘锦棠所率的湘军主力,一举攻克了通向南疆的重要门户——达坂城,全歼了那里的守敌。接着,又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托克逊进军,吐鲁番叛军闻风投降。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阿古柏的两道防线均被摧毁,敌军死伤1万多人。

在清军的凌厉攻势下,敌军士气低落,众叛亲离,阿古柏深感大势已去,在库尔勒服毒自尽。他的两个儿子又因争夺王位相互火并,削弱了叛军的力量。走投无路的叛军,为了挽回败局,竟丧心病狂地挖开了通天河(今开都河),妄图阻止左部前进。然而,清军将士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跨越了被洪水淹没的百里沼泽,一举攻克了库尔勒城。然后,又在6天之内急行军900多里,连克库车等镇。同年十二月,南疆全境基本平定。

阿古柏的反动政权虽被摧毁,但俄国军队仍以保护侨民为由,赖在伊犁不走,成了左宗棠下一个作战目标。

慑于清军收复南北疆的威力,加上此时的俄国又忙于同土耳其作战,因此,它同意清廷派代表去谈判归还伊犁问题。但是,清政府派往俄国谈判的代表崇厚却是个昏庸之辈。他在对手的愚弄和胁迫下,竟与沙俄签订了一个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沙俄在谈判桌上得到的利益,已经超过了它甘愿冒战争危险来保持的东西。

左宗棠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立即上书朝廷,陈述利害。他认为,如果条约生效,中国只能得到伊犁以及附近的几座空城,失去的将是大片领土和280万两白银,最后,伊犁还会落到敌人手里。他建议,应该乘胜进军,与沙俄决一死战,彻底消除后患。

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和一些大臣的推动下,清政府终于没有批准这个条约,并将崇厚治罪。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正月,清政府派曾纪泽为代表,赴圣彼得堡与沙俄谈判改约问题,又令左宗棠准备打仗。

img21

左宗棠接到命令,心情振奋。他说:“衰年报效国家,虽已心力交瘁,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于是召开紧急会议,制订了三路出师的作战计划,又将指挥部从肃州移到了哈密。为了表示必死的决心,左宗棠还叫部下准备了一具棺木,随军运行。在他的爱国精神鼓舞下,士兵们意气风发,斗志高昂,只等一声令下,就奔赴伊犁与侵略者一决雌雄。

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曾纪泽在谈判桌上态度强硬,不让分毫。沙俄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于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与清政府签订了《伊犁条约》。

尽管这个条约仍然是沙俄强加给我国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但争回了前约划失的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同时也宣告了沙俄在我国伊犁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

此后,左宗棠还在新疆地区实施了一些有利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政策,使各族人民生活很快安定下来。他还建议成立新疆行省。

这次战争的胜利,首先应归功于千百万士兵的英勇奋战和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持,但作为清军统帅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这一点上,也为祖国与人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