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朗诗未来街区租房

南京朗诗未来街区租房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最具有南京特色的老城区位于城南,南京传统居民也多聚居于此。但是,随着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逐渐转移,如今老城区房屋和市政设施日益老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南京城南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已经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人际互动以及归宿感的建设,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是单个因素就可以完全解释的。
研究缘起_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一、研究缘起

“据媒体报道,2006年7月南京市房地产局发布拆迁公告,将南京市秦淮区、白下区的门东、颜料坊、安品街、钓鱼台、船板巷等5处秦淮河沿岸的历史街区,列入了基层区政府推动的‘旧城改造’的范围,据了解,目前这一地区的民居正在进行拆迁,即将遭受拆除的厄运。”“近年来,南京老城先后已有邓府巷、皇册库、下浮桥、糯米巷、红土桥等多处历史街区被拆除,至2003年,据地方政府统计,90%的南京老城已被改造。这次拆除的总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的5片历史街区,涉及40多条历史街巷、1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座历史院落。”

——摘自《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2)

南京作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作为明代的首都、留都,清代的两江总督驻地和民国的首都。目前最具有南京特色的老城区位于城南,南京传统居民也多聚居于此。早在1 000多年前的南唐,城南就形成了今天的街市轮廓,其后通过宋元明清几朝的发展逐渐成为南京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区域。城南历史街巷很多,其地名从六朝、南唐、宋元沿用至今,如与工匠作坊有关的铜作坊、糖坊廊,与丝织业有关的绒庄街、踹布坊,与名人故居或府署有关的朱状元巷、皇册库,与私家花园有关的瞻园、胡家花园等等。但是,随着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逐渐转移,如今老城区房屋和市政设施日益老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南京城南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已经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不仅仅在南京,综观全国,现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建设成就突出,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城市旧区更新改造运动也如火如荼,旧城改造、旧街区改造在城市重建过程中逐渐兴起,大量传统街区被改造成新型住区、复古街区,或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等等。笔者不禁联想到60年代的美国,“城市蔓延”问题成为美国学者和城市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针对“城市蔓延”问题忽略人的本质特征,马什认为,城市美化运动“用巨大的成本,带来的城市虚荣和外部装饰,是不能被人接受的……这些装饰并不能粉饰城市的污秽,城市空气的恶臭,城市的贫穷,以及疾病、犯罪和堕落”(3)。而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现代主义同质均一、大尺度的倾向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解体。对此,应重新确立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城市重建策略,将宜人尺度、历史感、文化性和传统公共空间引入现代城市更新之中,使得两者有机结合。城市街区作为城市人生存发展的空间,赋予了城市人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意义,然而,传统街区逐渐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过程中丧失了宜人尺度的公共空间,丧失了对人的关怀。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人际互动以及归宿感的建设,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是单个因素就可以完全解释的。本文试图从其中一个角度,探讨城市街区的物质环境、公共空间建设与归属感营造之间的关系,借此了解城市传统街区的人际互动情况以及心理归属感的构建。城市作为以匿名性、表面性、短暂性和关联性为特征的所在(沃思语),在城市中,如何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寻找自己的归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