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抗金的北宋名臣李纲

坚持抗金的北宋名臣李纲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抗金的北宋名臣李纲26.坚持抗金的北宋名臣李纲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纲当时担任太常少卿,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提出“皇帝必须退位,卖国贼非得肃清不可”的建议。钦宗即位,他立即召见李纲,商榷目前的施政方针。钦宗见李纲着实忠于国家,有胆有识,便任命他做尚书右丞。钦宗胆小得很,巴不得借白时中之言离开京城,即悄悄地做好出京的准备,打算让李纲在京留守。

坚持抗金的北宋名臣李纲

26.坚持抗金的北宋名臣李纲

李纲(1083-1140)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南宋末年的徽宗十分昏庸,在金兵大举进攻、国势岌岌可危之时,仍醉生梦死,毫不理会,把领导抗战的任务委托给太子。李纲当时担任太常少卿,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提出“皇帝必须退位,卖国贼非得肃清不可”的建议。他的建议书是通过建议官吴敏转达上去的,没曾想,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自动退位。

钦宗即位,他立即召见李纲,商榷目前的施政方针。李纲来到大殿,皇帝忙站起欢迎说:“朕先前在东宫(做太子时),曾经读过你的《论水灾疏》,至今还能背诵。”李纲很激动,他一贯敢于直言,因为写《论水灾疏》,曾吃尽了充军的苦头。接着皇帝又问:“目前的施政方针,你有什么意见?”李纲说:“第一要坚决抗敌,不能退让;第二要铲除奸臣,任用贤人,加强战备,严明国法,发展生产。这两条望陛下务必坚决实行,这样才不辜负太上皇帝禅位的苦意。”皇帝又问:“敌人要求割地,然后再退,有人提出可以去谈判割地的条件,你意见怎样?”李纲坚定地说:“祖宗的疆土,应当死守,怎么能轻意割去寸土送给人家呢?”钦宗于是打消了割地的念头,任他为兵部侍郎兼参谋官。

金兵步步紧逼京城开封,以宰相的意思,钦宗应出京暂避敌锋。而李纲不赞成此举,他向皇上劝谏说:“太上皇把国家交给你,你岂能临敌逃脱,说得过去吗?”钦宗默然无语。宰相白时中也是赞成钦宗逃难的一个,唯恐钦宗答应留下,抢着说:“京城事实不能守住。”李纲辩驳说:“京城不比一般城池,怎可随意放弃,何况又是宗庙、社稷、百宫以及千百万人民的所在地呢!岂能拱手让出?”钦宗把视线转向白时中,似问,“怎么样呢?”白时中此时也十分迷惘,除了逃难,他无计可施。李纲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便又提出:“现在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整顿军马,联合人民,共同坚守,等待勤王之援军。”

钦宗问:“谁可统帅大军呢?”李纲向白时中、李邦彦扫了一眼,老老实实地回答:“白时中、李邦彦等虽然未必懂军事,然而按他们的地位,领导将士抗战,乃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这可激怒了白时中,他脸红一阵,白一阵,愤怒地指着李纲问:“你能领兵出战吗?”

李纲平静地毫不踌躇地回答:“陛下如果不认为我庸碌无能,委托我处理军事,愿以死报国。”钦宗见李纲着实忠于国家,有胆有识,便任命他做尚书右丞。

第二天朝会,白时中还固执地请钦宗暂时避难。钦宗胆小得很,巴不得借白时中之言离开京城,即悄悄地做好出京的准备,打算让李纲在京留守。李纲知道后,再次竭力陈说不可离开京城的原因,并且以唐明皇避蜀的事件为例,说得钦宗哑口无言。刚刚有点悔悟,内侍匆忙来报说:“皇后已经启程了。钦宗神色大变,马上又决计要走。李纲急得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急忙跪下抵死请留。钦宗被感动,犹豫了好一会儿,断然向李纲说道:“朕今天为卿留下,不过抵御敌兵事情,卿要特别负责,不要疏忽。”顿时,李纲十分惶恐,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决心以死报国,欣然接受了命令,说:“谢陛下,只要您不走,撑住局面,臣愿意拼死保卫陛下和国家。”

不久,钦宗又借口打猎,准备南下。李纲听说连忙赴宫去阻拦。而圣驾已在禁卫兵的护卫下出发了。他急忙高声地呼唤禁卫兵:“你们愿意保卫国家,还是愿意跟皇上南逃?”卫兵齐声回答:“愿意死保京城。”

李纲向前拜见钦宗说:“陛下先前已答应不走,今忽而又不辞而别,不知何故?现在六军父母妻子都在京城,愿意死守,万一半路上卫兵担心京城的家属而逃归,金兵又来追,您如何抵御呢?”钦宗听了感到十分惭愧与害怕,沉思半晌有气无力地说:“那么,就不走吧!”

为了更好地实行防御计划,皇帝便任李纲为亲征行营使。他上任后,积极准备防御,并出敌不意地给金兵以沉重打击。金兵感到宋朝已有防备,又得知钦宗即位,奸臣失权,于是请求让李纲派遣大臣谈判议和条件。李纲与钦宗商议时,请求前去,钦宗想派李棁去,李纲认为不可,他说:“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李棁怯懦,恐怕谈判不成,反误国家。”

钦宗不听,竟派李棁。果然不出李纲所料,李棁在金人威胁面前,只是唯唯诺诺,不论提什么条件,都满口答应,结果割地赔款,并以亲王和宰相为人质。李纲听说后十分愤怒,他说:“割地赔款还要人质,这样国家的损失太大了,不行。请皇上再派一位能说善辩的人,姑且与金人吵闹敷衍,拖住他们,作为缓兵之计。此时我们迅速集结兵力,然后猛烈还击。”可是朝中的众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他的意见,硬要接受金的要求。李纲力单势弱,扭不过他们,即要求辞职,钦宗不准许,安慰他说:“你只要出来统帅军队,议和的事,可以慢慢再谈。”李纲信以为真,退下去了。刚走,朝廷就金人的要求全部接受。

金人贪得无厌,仍不断地抢掠。不久,各方援军已到,李纲觉得反攻的时刻已到,便上奏书,献出切实可行的作战方针。钦宗以为很好,便命令他布置,即日举事。这时一位有勇无谋的将领姚平仲,为了争功,孤军擅自夜袭敌营,危急时,请求李纲救援。李纲失声叹息说:“完了,完了!”但事已如此,不得不去救助,结果终因准备不足而遭失败。金国派来使者问罪,宰相李邦彦把罪过推在李纲等人身上。于是撤了李纲的军职,换上了投降派。这种冤屈的决定,激起忠心爱国人士的无比愤怒,太学生陈东向皇帝上书,替李纲辩白。兵士、百姓、太学生数十万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皇宫前面。向皇上示威,呼喊声震天动地。他们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人出来答复,人们愤恨已极,动手杀死内侍数十人。钦宗一看大事不好,群情激愤,因此不得不召回李纲,恢复原职。

金兵屡次来攻城,李纲带领兵士奋勇杀敌,迫使金兵不得不暂时撤兵。朝廷上下无人再过问边事。唯独李纲没有松懈,常常为边防的事而忧闷、着急。并商讨防御的军事方案,提出改革弊端、裁减闲官、节省资财、补充军费等措施。这可惹恼了那些只知领取薪水,并不做事的那些大臣们,他们恨透了李纲,把他的奏书张贴在各处,企图孤立李纲。投降派终于借机把李纲排挤出朝廷,派到太原。李纲深知他们的用心,立即上书辩驳,并百般推辞,不肯离开京都。接着,受投降派左右的皇上又把莫须有的罪名加到他身上。什么“拖延时间,拒绝命令”等等。他满怀忧愤离开朝廷,临行时忍不住又劝钦宗说:“唐恪、聂山都是奸徒,不可信任,放在朝中,必定会危害国家。”

后来京城陷落,徽、钦二帝被俘。高宗继位,他决定起用李纲担任宰相。李纲又要担任要职,领导抗战,自然又遭到了投降派的百般嫉妒和阻挠。他们在高宗面前说李纲的坏话,横加挑唆和阻止。但是高宗还是催促李纲急速进京,并派使臣去迎接,还接见了李纲。李纲极力推辞,不肯就任。高宗以国事利益相劝,说:“朕素知卿忠义,而且有策谋。若使敌人畏服,国家安宁,不用御史来负相责不可以,请卿千万不要推辞才好。”李纲的生命,已与国家民族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听说为国效力,他什么都忘记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他当天便向皇上提出了十条建政方案。

第二天,大臣们讨论李纲的方案。唯独不提他的惩治奸臣、取缔伪命这两条。李纲提出责问,没有回答。停一会儿,他又说道:“如今洗刷内政,必须如此,奸臣张邦昌背叛朝廷,自己称号,今天又归回来,朝廷不但不处置,反而委以重任,这是什么道理?而且还有许多野鸡官吏,任凭他们随意搜刮百姓,人们怎么会满意朝廷?”大臣中有人反对他的意见,有人替奸臣辩护,有人和稀泥,建议陛下从宽裁治。李纲毫不退缩,又说:“皇上你容忍叛逆执政,不怕人民指责吗?臣不愿与此人同列,陛下如要任用他,请免臣职。”伯彦肯定地说:“李纲气直,我们诸位大臣都比不上。”张邦昌叛变,人凭俱在,皇帝不得不把他派往外地。此时,李纲才就任。

后来,李纲又因为主战,被撤职。最后他怀着满腔悲愤离开人世。

◆李纲才兼文武,胆略超群,连续被徽宗、钦宗、高宗三位皇帝赏识,委以重任,曾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始终未为采纳,壮志难酬。他的宏才大略,始终不能施展,抗金救国大志始终未能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