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纪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的社会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德国社会思想家A·舒茨改造胡塞尔的现象学并将之融入韦伯的行动理论和美国的互动理论的产物。现象学的社会学依据的主要是胡塞尔晚期的哲学。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任务即在重新揭明科学的性质及起源,恢复科学与生活世界的结合关系,从而克服“现代科学的危机”。

世纪现象学社会

现象学的社会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德国社会思想家A·舒茨改造胡塞尔的现象学并将之融入韦伯的行动理论和美国的互动理论的产物。在舒茨的影响下,知识社会学在彼特·伯格和卢克曼的阐述里发生了现象学的改造。而产生于同一时期的美国的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同样极大地借鉴和发挥了欧陆哲学现象学的思想,因此,尽管不无争议,仍可视其为现象学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胡塞尔作为现代哲学现象学的创始者,其思想无疑对当代社会科学具有重要影响,而把哲学现象学发展为社会学的理论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疑义的。但正如上文所说,他的思想已被舒茨及其他现象学社会学家改造了,而且,对他的思想之借用和引申是有所选择的。因此,在估价胡塞尔的贡献时,我们最好是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被后人有选择地借鉴和引申的观点上。

现象学的社会学依据的主要是胡塞尔晚期的哲学。胡塞尔后期研究的旨趣集中在对他所谓“现代科学的危机”以及摆脱这一危机的出路的讨论。在胡塞尔看来,现代科学的危机意味着科学丧失了它的活生生的人的意义,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撇开了一切主观的东西,撇开价值的观点,撇开任何关于意义、关于人的生存的价值和品格的判断。其结果人不再是具有其全部生命的整体的人,而成为“单纯的科学事实”的丧失其全部真实生命的内容的人。

胡塞尔拒绝那种认为科学应从其探究分析中清除一切主观的或内省的成分的观点。胡塞尔证明,人类只有通过意识,通过“我思”(Cogito)才能认识世界,对人有意义的世界是在意识中。这并非要否定外在世界的存在,而是主张,外在世界只有透过人对它的意识才有意义。如果存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则意识必须出场。换言之,本源的现实世界正是人们生活于其中并包含了其全部现实的、可能的及具体意识生活的“日常世界”,或“生活世界”。它是由常识、日常语言、客体、人群、位置、思想以及其他种种使人们经验其存在、行动和追求的变项所组成的。它是主观的,因为个人所能直接感受、直觉把握的正是这一世界;而其主观性又是一种“无名的”主观性,因它对任何个人表现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既存的现实,它的内容不是任何个别主体自身的能动性所能决定,而是由在主观性范围内存在着的世界的现象所决定的,它组合着并形成着人们行动与思考的方式。普通人很难不以一种“自然态度”对待这个生活世界,即视其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态度对待它。胡塞尔说,引入一种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将我们对一切超越(意识)之物的独立存在的信念搁置起来(或放入括号内),回到绝对无前提的、绝对内在的和绝对的自身被给予性的“我思”,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世界的一切皆为“我思”的意向性活动所创造、维持和改变的。科学事业根源于这一日常经验的世界,这不仅指它不能逃逸出这一世界之外,而且还指它也是以日常生活的那些未被阐明、默认和信以为真的前提为基础的。简言之,试图寻找一种不受日常谈话方式影响,旨在提供一幅有关这一日常生活世界的纯粹的、形式的和无人身的语言的想法实为虚妄。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任务即在重新揭明科学的性质及起源,恢复科学与生活世界的结合关系,从而克服“现代科学的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