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汉文》

(《西汉文》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1〕。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文帝六年淮南王谋反,被人告发绝食而死。文帝三年,济北王起兵叛乱,打算向西进攻荥阳,失败自杀。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便算成年。汉文帝的母亲是刘邦的侧室。后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称“通侯”。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1〕。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2〕。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3〕。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4〕,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熭〔5〕,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6〕,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7〕。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厪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惪至渥也〔8〕。然其后七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9〕,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辠,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10〕,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11〕。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12〕。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注释】

〔1〕树:建立。固:巩固,指强大。疑:通“拟”。相似,相抗衡。爽:伤。

〔2〕亲弟谋为东帝:指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文帝六年淮南王谋反,被人告发绝食而死。其封地在东,自称“东帝”。亲兄之子:济北王刘兴是文帝亲兄齐悼惠王的儿子。乡:通“向”。文帝三年,济北王起兵叛乱,打算向西进攻荥阳,失败自杀。

〔3〕傅相;西汉时皇帝为各封国所任命的太傅和丞相,掌握着各封国的实权。

〔4〕冠: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便算成年。赐罢:恩准辞官退休。

〔5〕熭:曝晒。

〔6〕曩时:以往,从前。

〔7〕仄室:即侧室。汉文帝的母亲是刘邦的侧室。豫席:预先凭借。豫,同“预”。

〔8〕中涓:皇帝近侍官。舍人;地位卑于中涓的近侍官员。渥:优厚。

〔9〕布衣昆弟:上述同姓诸侯王虽然与天子名为君臣,却自以为与天子就同百姓的兄弟一样。虑:大概。

〔10〕冯敬:汉初御史大夫,曾劾淮南厉王,被刺死。

〔11〕屠牛坦:春秋时一个精于宰牛的人,名坦。芒刃:锋利的刀刃。顿:通“钝”。排;剖开。理:肌理。解:关节间隙。

〔12〕髋:胯骨。髀:大腿骨。斤:一种锋刃较长的斧子。

〔13〕长沙:指长沙王吴芮(ruì)。

〔14〕樊、郦、绛、灌:指汉高祖的功臣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

〔15〕信、越:指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彻侯:秦汉封爵,共二十级,彻侯为最高级。后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称“通侯”。

〔16〕菹醢:古代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17〕赤子:初生儿。植:扶立。遗腹:遗腹子。此指皇帝死时还未出生的儿子。委裘:已经死去的皇帝遗留下来的衣服。

〔18〕五业:指上述明、廉、仁、义、圣五种功业。

〔19〕跖:脚掌。戾;反扭。跖戾,脚掌翻转。

美文共赏

汉文帝时,同姓诸侯王的力量直接威胁着西汉中央朝廷的安全。贾谊觉察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上呈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中,着重论述了这一问题。

他总结了汉初反分裂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斗争的经验,指出诸侯王封国的强盛必然导致谋叛作乱,暂时的安定只是表面现象,如不及早采取措施,一定会引起天下大乱。然后他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即把各王国的土地分封给王国的子孙,使王国自然缩小,无力作乱。文帝未加采纳,到景帝时果然发生七国之乱,证实了贾谊的预见。贾谊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是合乎历史潮流的。在“文景之治”的和谐景象中,贾谊能够清醒地看到太平盛景下潜伏的种种隐患与危机,可以看到贾谊作为政治家的敏锐感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他的目光远大,是故该文论辩恢弘,见解深刻。文章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个论点为中心,先论不这样做不行,再论这样做好处何在,层层深入,以理服人,是论说文的典范。

贾谊在文中还提出了一个“士可杀不可辱”的价值理念,成为千百年来士大夫阶层追求自身人格尊严和道德气质的写照,对后世影响可谓至深。

本篇名句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仁义恩德,这是帝王锋利的刀刃;权势法制,这是帝王执政的斧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