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

时间:2022-0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参见本书卷十《晁错论》。《论贵粟疏》紧紧抓住了“温饱问题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政权得以巩固的先决条件”这个关键,并围绕它展开论证。文中晁错建议文帝采取“以贵粟为赏罚”,入粟拜爵、除罪的办法,继续推行汉初的重农抑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论贵粟疏》在语言表达上,具有辞意晓畅、句式多变、活泼而严谨、生动而自然的特色。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2〕,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3〕,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4〕。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5〕,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嬴,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6〕,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7〕。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8〕,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9〕,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注释】

〔1〕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前154年,七国之乱,以诛晁错为名,景帝为求七国罢兵,杀了他。参见本书卷十《晁错论》。

〔2〕地著:久居一地不迁移。著:同“着”,附着。

〔3〕弗胜:不能胜任,拿不动。

〔4〕长幼:长作动词用,使幼者长大。

〔5〕当具;该当交纳赋税的时候。

〔6〕粱:精美的饭食。

〔7〕乘坚策肥:乘坚车,骑肥马。履丝曳缟:穿丝鞋,披绸衣。

〔8〕县官:指朝廷、官府。

〔9〕五大夫:低级爵位。

美文共赏

《论贵粟疏》紧紧抓住了“温饱问题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政权得以巩固的先决条件”这个关键,并围绕它展开论证。文中晁错建议文帝采取“以贵粟为赏罚”,入粟拜爵、除罪的办法,继续推行汉初的重农抑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重农贵粟”这个中心进行论证,摆事实,讲道理,前后相承,步步深入,浅显话语中寓有深刻的哲理,字里行间渗透着国家不能保有民众,败亡则可能接踵而来的警告。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在今天也有可供借鉴之处。

《论贵粟疏》在语言表达上,具有辞意晓畅、句式多变、活泼而严谨、生动而自然的特色。文中对偶句俯拾即是。如“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把农民的痛苦和商人的逸乐比较,作者的不平之感溢于言表。作者还善于把对偶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结合起来,整齐之中有变化,语气时急时缓,抑扬顿挫,自由灵活。如写农夫的辛苦:“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养孤长幼在其中。”句句有力,生动细微,农民那种勤苦操劳的情景如在眼前。文章在对比中使用了排比与铺陈的表现手法,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是故本文是篇切中时弊的精彩政论文,而且也是历代传诵的文学名篇。

本篇名句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