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汉对比散论

英汉对比散论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英汉对比散论朱文振曾经说:“两种文字的文法习惯等的比较,其事至繁,全凭有心人自己随时随地留心。大致说来,应当特别注意的有句构、成语、惯用法及标点四项。”因此,现代中、英语句法的差别,已没有以前那么大,但汉语大致上仍走直线,不像英语那样盘曲蜿蜒,有高度的弹性。

2.英汉对比散论

朱文振曾经说:“两种文字的文法习惯等的比较,其事至繁,全凭有心人自己随时随地留心。大致说来,应当特别注意的有句构、成语、惯用法及标点四项。”吕叔湘也主张:“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和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下面转引平日的部分笔记,内容涉及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遣词、序列、文法、句容量、句子结构、造句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古老的汉族文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呢?它是一种表意的、象形的、意音文字。不像英语,英语完全是表音文字——phonetic language。(陆谷孙)

——英语是一种弥漫“男子气”(Virile Qualities)的语言。逻辑性和理性形成了英语的“阳刚之美”(Masculinity)。汉语是一种暗示性极强的“形合语言”,三言两语,读听者便能意会,寥寥数语,就能出画面,出格调,出意境。打一个通俗的比方,似乎可以说:比之于英语,汉语要“人治”得多。(戎刿)

——英汉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一个突出的不同之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是英语体现一个“紧”字,汉语体现一个“松”字。(庄绎传)

——英民族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的线行链,像头小尾大的“雄孔雀”。汉语的线行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周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头大尾小的“雄狮”。(戎刿)

——汉语句法和英语句法有显著的不同。……光以柳宗元的作品为例,我们就可以发现,汉语句法比英语句法短得多,直接得多:……与英语比较,中文的句法可说全走直线,不会节外生枝,枝外生节,节又有节,节又有枝,一个句子可以环回往复,叫中国读者叹为观止。一般说来,现代英语的句法比古代英语的句法简短;现代汉语的句法则比古代汉语的句法繁复。因此,现代中、英语句法的差别,已没有以前那么大,但汉语大致上仍走直线,不像英语那样盘曲蜿蜒,有高度的弹性。(黄国彬)

——什么是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最本质的区别?对于这一问题,有人说过两句话:“The English are proud of the preciseness of their language,while we Chinese are proud of the conciseness of our mother tongue.”他拈出严谨(preciseness)和简洁(conciseness)两个词作为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的特征。这种提法似乎是很中綮要的。(劳陇)

——英文句的结构是一串珠链,或是……九连环。而中文却是大珠小珠放在盘子里或桌上,各粒可以单独放开,要串起来可以,不串也可以,不串更自然。(思果)

——在英语句子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机制突出,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用得多,介词也用得多,英语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然后借助英语特有词汇关系代词(relative pronoun),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串葡萄似的句子。主干可能很短,上面却结着累累果实。(陈安定)

——关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手法上的区别,林同济先生以为:英语用的是营造学手法(architectural style),即撇开时间顺序而着重空间搭架,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两巨栋”,然后运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的材料组成各种的关系词结集(conjunctive nexus),向这两巨栋挂钩,直接间接地嵌加;汉语则多运用编年史手法(chronicle style),着眼动词,即运用大量的动词结集,根据时间顺序,一一予以安排,甚至为了取得动词集中、动词突出之效果,一些关系词还略而不用。(居祖纯)

——由于英语中有着丰富的连接词语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因而句子较长。这种长句往往主干较短,其上带有很多从句,从句套从句的现象俯拾即是,因此有些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称为“葡萄藤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比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信息内容像竹竿子一样一节一节地通下去,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因而常被称为“竹竿型”结构。(王寅)

——拿中文和西文来比较,语句组织上的悬殊很大。先说文法。中文也并非没有文法,只是中文法的弹性比较大,许多虚字可用可不用,字与词的位置有时可随意颠倒,没有西文法那么谨严,因此,意思有时不免含糊,虽然它可以做得很简练。其次,中文少用复句和插句,往往一义自成一句,特点在简单明了,但是没有西文那样能随情思曲折变化而见出轻重疾徐,有时不免失之松散平滑。总之,中文以简练直截见长,西文以繁复绵密见长,西文一长句所包含的意思用中文来表达,往往需要几个单句才行。(朱光潜)

——汉语和西方语言同样是从第一句开始,一句接一句,一段接一段,直到结尾;不同主要在句子内部的结构。西方语言多复句,可以很长;汉文多单句,往往很短。即使原文是简短的单句,译文也不能死挨着原文一字字的次序来翻,这已是常识了。所以翻译得把原文的句子作为单位,一句挨一句翻。(杨绛)

——中文句的容量小,超过二十个字,就会读不连贯,(外译汉时)要适当切短,但又要连而不断。(高慧勤)

——外文的句子有时有好几行,长长的定语,词藻的堆砌,可是汉语的行文习惯不同,地道的汉语没那么长的句子,越是优美的文章,越是简单流畅。(高慧勤)

——中国人很幸运,因为中文语法没有因格而变的词或词尾。(卜立德)

——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王力)

——中文有全世界最简单的文法。……法文,一个桌子都分男女,都有阴性阳性,烦死了,是个复杂的文法,可是中文没有。中文不但可以没有复杂的文法,还能让字啊乱窜。这是个形容词,一移过来就变成动词来用。(李敖)

——就文法而言,中文是全世界最简单的文字,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既是形容词也可当动词;中文的四字成语也很有特色,比如“夺门而出”的“夺”字,“望风而逃”的“望”字,“倚老卖老”的“倚”字……中文里很多优美意境也是洋文所没有的,比如《西厢记》里写风吹开了门:“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李敖)

——中文是最生动、最简洁的语言……我们中文没有英文那样各种词性的变化,一个字就是一个字,一直传到现在还是那个字。来、去永远是来、去,不会像英文那样有come,coming,have come,came……诸如此类,五花八门的。(余光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