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氏类编西汉文章十八卷

应氏类编西汉文章十八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氏类编西汉文章十八卷宋刻本。唐柳宗元的弟弟柳宗直,曾经编过一部《西汉文类》四十卷,柳宗元为之序,见于《唐书·艺文志》,但无传本。宋代陶叔献字元之,也编过一部《西汉文类》,亦为四十卷,梅尧臣为之序,据说清代张金吾藏过此书绍兴十年刻本的残余五卷。宋代还有一位叫陈鉴的,也编过《西汉文鉴》二十一卷《东汉文鉴》十九卷,《天禄琳琅书目》有著录。透露出他怀疑此书选文来自《汉书》。

应氏类编西汉文章十八卷

宋刻本。朱锡庚跋。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细黑口,左右双边。

应氏者,不知何人。此书《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晁氏《郡斋读书志》、陈氏《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等均不见著录。唐柳宗元的弟弟柳宗直,曾经编过一部《西汉文类》四十卷,柳宗元为之序,见于《唐书·艺文志》,但无传本。宋代陶叔献字元之,也编过一部《西汉文类》,亦为四十卷,梅尧臣为之序,据说清代张金吾藏过此书绍兴十年(1140)刻本的残余五卷。宋代还有一位叫陈鉴的,也编过《西汉文鉴》二十一卷《东汉文鉴》十九卷,《天禄琳琅书目》有著录。可是就不知还有一位应氏也编过类似的书。清人朱锡庚跋此书称:“文内并载颜师古注,其文字之异同,与注文之增损,暇日当取今本《汉书》校之,必有可资证也。”透露出他怀疑此书选文来自《汉书》。《汉书》颜师古注最具权威性,故连颜注一并收选进来。其实核其所选之文,几乎都来自《史记》、《汉书》。

此本刻得很精美,观其字体风格,似出于闽刻,但精于所见一般的宋代闽刻之本。然遍检此本,却无一位刻工的姓名出现。宋代刻书,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署、各级学校乃至于各地书院,这些单位所刻之书,通常在书叶版口下方都会出现刻工的姓名。这是镌工管理上的规范。而私宅或坊肆刻书,常常用的是自己的书手、刻字匠、刷印匠、折配匠、装订匠,这些人常常是一专多能,什么都干,无需也无法计件论工,责任到人。所以私刻或坊间刻本,很多情况下不见刻工姓名出现。此书无刻工姓名出现,或许说明它是私家或坊肆所刻。宋代坊肆常常倩人自编某书、自刻某书,“应氏”者是否就是这种人,可能性较大。

此本避讳很不规范,与常规的官刻书不类。通常所要回避的北南宋的帝讳,如玄、弘、胤、徵、敬、境、桓、觏等字,均不缺笔,表明其不行回避。这也是坊肆刻书惯有的现象。特别是“桓”字不避,在南宋刻书,尤其是南宋前期刻书中,是很少见的。可是此本几次出现“桓”字,均不回避。进一步说明它很可能是坊间刻本。但也有一奇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书中多次出现“慎”字,都缺末笔,以示回避。如卷一司马相如《上林赋》“今齐列为东蕃,而外私肃慎”句中之“慎”字;卷二班固《答宾戏》“故曰慎修所志,守尔天符”句中之“慎”字;卷三《元帝令公卿直言诏》“天成慎,身修永”句中之“慎”字;卷五董仲舒《贤良策》“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句中之“慎”字;同卷谷永《直言策》“政事不慎举”句中之“慎”字;卷十一王嘉《谏上及太后封事》“王者代天爵人,宜慎之”句中之“慎”字,全都缺去末笔,以示避讳。“慎”是南宋孝宗赵昚的嫌名,书中不同寻常的回避,表明此书之刻大约就在孝宗朝。所以此书版本定为“南宋淳熙刻本”,大体可信。

此书钤有“华亭朱氏珍藏”、“虞山钱曾遵王藏书”、“朱筠”、“朱印锡庚”、“寒云鉴赏之珍”、“后百宋一廛”、“佞宋”、“与身俱存亡”等印记,表明此书自明代至晚清流传有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