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庄家坐庄的花招

庄家坐庄的花招

时间:2022-04-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庄家坐庄的花招(一)操纵消息的花招庄家坐庄,要想在股市里赚钱,必然就要让散户投资者上当。庄家坐庄的花招,用得最多的操纵消息。无论是从上涨的方式还是从成交量的变化上看,“华天酒店”都是一只庄家控盘较好的强庄股,许多股民因此纷纷跟入。

三、庄家坐庄的花招

(一)操纵消息的花招

庄家坐庄,要想在股市里赚钱,必然就要让散户投资者上当。或者在低位交出手中的筹码,或者在高位去接庄家的货。有人说,散户也不是傻子,怎么会轻易让庄家的奸计得逞呢?事实上,庄家得逞的多,其原因就是他们会耍一些花招,让散户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当,受了骗。

庄家坐庄的花招,用得最多的操纵消息。在股市中,许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经历,靠不知什么样的途径得到了关于某只股票的“内幕消息”,于是很兴奋地赶紧买入,但买入后却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魂阵”:有时候买入的股票果真上涨了,但涨幅又不是很多,要是在平时,许多人会选择见好就收的策略,但因为有“内幕消息”的诱惑,总认为这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抱着不丢,结果一眨眼又跌了下来,让你空欢喜一场;有时候更惨,股票买到手里就跌,并且是一跌不回头,使你越套越深。其实,这便是庄家常玩的花招之一:操纵消息。

在中国股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获取不对等现象,庄家有着散户无法比拟的信息获取途径,无论是政策面的宏观信息还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经营与效益信息,庄家都能比一般散户早一步获知,这为他们操纵市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股民都可能领略过这样一种现象:某一上市公司利好兑现,往往是该股票逢高了结之时;某一上市公司利空兑现,则往往是庄家逢低入货之机。原来,庄家除了钱多,更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优势。一只股票利好兑现前几个月,庄家便已经掌握,于是,他们便利用消息的蒙眬期拉抬股价,利好公布之时,股价也早已上了高位,待中小散户大举追入时,恰好也是庄家大肆派发之时;同样,某一只股票公布利空之前,庄家早已知晓,往往以出货为主,该股股价也随之缓慢下滑,等到利空兑现,中小散户仓皇逃遁之时,庄家则从容地将散户割掉的“肉”吃到肚里。因而时常出现该跌不跌、该涨不涨的奇怪现象。这显然不是庄家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而实际上是由于他们与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预先获得了内幕消息。

如以弄虚作假闻名中国股市的红光实业,1997年6月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当时发行价为每股6.05元,预测公司1997年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分别7002万元和7055万元,每股收益0.27元。该股上市后一度上冲至15元,随后股价一直定位在10元以上。1998年3月份开始,庄家出货离场,该股股价沿着一个下跌通道缓慢下行,从10元多跌到8元多,许多投资者还以为是庄家震仓洗仓而坚守阵地,不料4月份公司年报公布,该公司上市仅半年,主营业务亏损2.03亿元,净利润亏损1.98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7.4%,每股收益为-0.863元。消息一出,持有该股的中小投资者顿时目瞪口呆,股价大幅下挫,最低跌至5元,比发行价还少一元。而那些提前出货的庄家显然是提前得知了消息,了解了情况。

据2007年4月21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涉嫌炒作杭萧钢构的庄家是杭州当地一家娱乐城的老板。这家娱乐城就在杭萧钢构隔壁,杭萧钢构某些高管经常往来娱乐城,涉嫌内幕交易。

还有比这更为可怕的现象,那就是庄家不但能获得内幕消息,而且还能得到上市公司的“配合”与“支持”。庄家需要利好时出利好,庄家需要利空时出利空,喂饱了庄家,却坑苦了一般散户。比如,好的分红方案尚未出台,股价仿佛先知先觉般已大幅上涨,而方案一旦变更,在变更前股价仿佛也先知先觉开始走软。等差方案一出台,股价连续下挫,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到这时不得不断臂割肉,落荒而逃。而有的股票大幅下挫不久,股价又疯狂般上涨,原先暂不分配的预案也一下子变成了备受追捧、十分诱人的高比例送转,“丑小鸭”忽然间又变成了“金凤凰”。还有的股票通常在相对低的价位时,由董事会推出良好的分红方案,引起股价飙升。在高位横盘多时后,待大股东和庄家清仓出货、落袋分银时,股东大会又会否决原分红方案,该送股的不送了,该转增股的也不转增了,让追涨的后来者悬在半空中。

“北海银河”于1999年6月3日与南宁广播电视局有线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投资4500万元合作建设与经营“南宁有线电视台综合信息网”项目,协议涉及的投资金额超过公司1998年底净资产的10%。根据《上市规则》有关规定,公司应于签订协议后的两个工作日向证交所报告并公告,但公司直到7月20日才向证交所报告并公告,未及时履行重大事件披露义务。而在此期间,股价却由签约时的18元,最后涨到37.85元,甚至在签约26天后,公司董事会在其股票连续3天涨10%的提示性公告中,还隐瞒真情,居然称“公司近期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披露的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使得许多不了解真相的投资者遭受损失,而那些“内幕人士”因明了底细而发了大财。

更有甚者,有些上市公司直接坐庄,其操纵市场自然就更加轻而易举。如“华天酒店”,1996年8月8日上市后股价逐渐攀升,尤其是9月下旬传出“华天酒店”将会推出较高的分配方案后,便加快了上涨速度。到11月初,“华天酒店”股东大会果然推出了10转增8的决议,一时间,“华天酒店”成为了深市的黑马股,其股价大幅度攀升,股价迅速上冲到30元以上。无论是从上涨的方式还是从成交量的变化上看,“华天酒店”都是一只庄家控盘较好的强庄股,许多股民因此纷纷跟入。“华天酒店”在除权前的一天(即11月25日)上涨到38.49元。当时无论是电视里还是报纸上的股评家都众口一词地说,除权后,还会有一轮填权行情。然而,正当大多数股民看好该股的填权行情时,28、29日,庄家却反手派货,抛出大量的筹码,许多股民还以为是正常的回调,纷纷接货,没有想到庄家利用股民都在等除权行情的机会,把炒高了的股票扔给了散户。两天之内换手率差不多达到50%,股价下跌百分之二十几。随后,这只股票的股价继续一路下滑,一个多月后即从除权时的24元左右跌到了15元。后来经过中国证监会调查,操纵“华天酒店”的庄家便是华天集团及其机构,他们集中巨额资金,开立多个股票账户,利用分仓、对敲等手法,制造虚假交易,操纵“华天酒店”股价,获取暴利8400万元。

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与中国股市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不规范有关,但作为一个时刻在进行财务分配的证券市场,不管如何管理,不管怎样规范,都避免不了信息欺诈的存在。许多股民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只要能打听到消息,并且是准确真实的消息,就能在股市里游刃有余,运筹帷幄。殊不知,无论是真消息还是假消息,也无论是利好消息还是利空消息,都可以成为庄家坑人的陷阱。利好消息可以成为出货的陷阱,利空消息可以成为震仓的圈套。因此,对于股市里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虚虚实实的传闻,我们不能不多个心眼,慎之又慎。既要分清消息的真假,也要防备消息成为庄家操纵市场的工具。

消息的背驰,实际上就是庄家机构制造的陷阱,他们根据人们迷信消息的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把消息当作出货或入货的良机。以好消息为例,在大家都认为的好消息出现或即将出现时,普通的散户由于对利好的期望过高,会出现盲目乐观的现象,对市场的其他因素却视而不见,一味地加码买进,并且不做任何风险防范工作,已经获利丰厚的庄家或主力机构就会利用这种时机出货。由于此时散户一般都热情高涨,疏于防范,主力庄家此时撤离,一般都可以走得比较干净、利索,极为顺利地获利出局。如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这样的重大利好题材出现时,沪深两市一些主力庄家却集中在5月底到7月的这段时间出货,致使两市形成明显的头部,由此揭开了漫漫熊市的序幕,而许多散户却还在梦想7月1日香港回归时刺激股市上升,根本对股市已出现的下跌迹象不予理睬,继续大量买进。结果由于市场主力的顺利出逃,股市失去了中坚力量,反而一跌再跌,造成不少人被深度套牢,严重亏损。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召开,这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大会,此次会议推出的改革举措又举世瞩目。但就在这天,本来就处在低位的中国股市出现了雪崩似的大跌。此后在十五大召开的那些日子里,改革的措施一项项出台,股市却一天天下跌。1998年6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启程访华。这是10年来第一次在任美国总统来华访问,是1998年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并且克林顿访华期间,有一大批经贸合同签约,总金额近30亿美元,中国一大批上市公司受益,其中纺织、航空、汽车、能源等板块更是大面积受益。按理说,这是实质性的重大利好,因此许多股民踊跃进货。股市作出的却是下跌的反应。6月25日,随着克林顿踏上中国的土地,中国股市即应声下跌,25日,26日,29日,7月2日,7月3日6个交易日,沪市综合指数狂跌100多点,深市成份指数狂泻400多点!无数追逐“访华题材”的股民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无奈的套牢一族……利用各种利好出货,几乎成了中国股市庄家们的一个惯用手法。这无疑给那些具有浓厚的“节日情结”或“重大事件情结”的中国股民一声沉重的警钟。

大势是如此,个股也不例外。1993年11月,白云山股票上市后的走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白云山股票的上市公告书公布其税后利润在0.3元左右。该股票上市后,并没有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注意,相反股价一直徘徊在10元左右,一些股民认为其业绩不能支撑这么高的股价,便纷纷抛出。然而,随着大市的转暖,白云山却一马当先,气壮如牛地冲破13元、15元等重大技术关口。一些股民不得其解,四处探询消息。不久,该公司宣布税后利润将提高到每股1元左右,这是一个特大的利好消息,不少股民奋起直追,希望能乘上这匹大黑马。在众人的追捧下,白云山股票迅速冲破18元大关,此时,虽然许多人都知道高位不胜寒的道理,但仍有许多股民相信利好消息的力量,而不惜一切地追高,不料庄家却借此利好消息,将手中的股票一股脑儿全扔给了散户。其结局可想而知,此后的数年之内,白云山股价不仅没有再超过18元,而且基本上都在10元以下波动,最低时只有2元多,众多股民被庄家设置的陷阱牢牢套死。

一些上市公司的利空消息,也常常被庄家当作吸货的良机,以至一般散户按常规杀跌出货时,正中庄家的计谋。如沪市的“成量股份”在一宗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败诉。依据法院判决,“成量股份”须偿还成量总厂因承担国家重点大型项目——硬质合金刀具扩建工程向中行四川分行的日元借款本息共计5.25亿日元和美元贷款本息共计约407.26万美元,并承担诉讼及诉讼保全费约41.46万元人民币。对于“成量股份”来说,该消息应称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利空,按常理说,该股跌两个跌停板也不算过分,但令人称奇的是,消息公布当日,该股却涨停了。“成量股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了两次官司,输了两次,但每输一次,股票价格便向上涨一截,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利空消息反成了该股的助涨题材。当企业业绩在一次又一次的败诉中“瘦”下去,散户按照常规思维一路杀跌的时候,庄家则在借题发挥的炒作中,钱袋一天天鼓起来。

由此说明,消息不只是有真假之别,有利好利空之分,而且还有强弱之差,更有庄家放的烟幕弹,有消息背驰的陷阱。因此,当消息出现时,应坚持根据盘面的变化来分析、处理问题,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一有利好股市就会大涨,一有利空股市就会大跌,要特别警惕消息背驰的出现,以免盲目乐观或者过度悲观,从而不是深度套牢就是过早出局。

(二)炒作题材的花招

一般来说,当庄家要炒作某只股票或某个板块时,他们就会利用宣传工具为这些被炒的股票与板块找出一些理由,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就是为这些个股与板块套上“某某概念”的花环,或者贴上“某某题材”的标签,而后大炒特炒,从而引起散户的注意和兴趣。

据称,最早玩这种股市气泡游戏的是1711年英国成立的南海公司。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储蓄不断膨胀,而投资机会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南海公司宣告成立。其业务范围是在南美经营奴隶贸易和捕鲸业务,但在公司董事中并无一人精于此道,这所谓的业务不过是一个虚幻的炒作题材,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公司发起人的真正目的就是利用人们急于投资发财的欲望骗取钱财。

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年,南海公司先以认购政府债券的方式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对南美贸易的垄断权,在公众中树立了创利公司的光辉形象,引起了人们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极大兴趣。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并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如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使得投资者接踵而至,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众参议员,而当时的国王也禁不住诱惑,竟也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该公司的股票行情急剧上扬。同年4月,该公司新发行的300英镑面值的股票在一个月内便上升了近一倍,3个月后便涨到了1000英镑以上。由于南海公司以其挡不住的诱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上当者,以至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就像一个越吹越大的泡沫,许多资深的投资者也被这种种假象蒙住了双眼,没有察觉这竟是一个美丽的气泡。直到1720年4月12日,南海公司的董事与高级职员们自己沉不住气了,觉得自己公司的股票价格离价值太离谱了,与实际公司的经济前景毫不沾边,因而坐卧不安了,于是带头抛售股票,结果使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顿时一泻千里,成千上万的股民惨遭重创甚至倾家荡产。

南海公司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可给千千万万的投资者所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估量的。后来有人把这一事件称为“南海气泡”。所谓气泡,就是膨胀容易,破碎也快,这一比喻真是形象至极。到现在,“南海气泡”已成为一个常用术语,成为股份公司利用投机手段坑害投资者的代名词。

在中国股市,也多次出现过类似“南海气泡”的炒作。远一点的有1993年的“宝延事件”,近一点的则有至今还未散去阴影的“网络风潮”。

对于股市炒作的题材,许多股评人士把它说得天花乱坠,许多投资者对此也充满期望,而实际上,许多题材都是某些庄家蓄意制造的炒作借口。1996年上半年开始,许多人受舆论影响而大炒三峡板块,所有与三峡有关联的股票都出现大幅度飙涨。殊不知这其实是一些庄家利用题材设下的圈套。就拿与三峡大坝紧密相关的水泥行业为例,被圈入的两家上市公司离三峡都几乎有千里之遥,在产品的输送上并不算是十分便利。这两家的产品虽然都各具特色,但也并不是不可替代。如果这两家生产水泥的上市公司真的是离开三峡工程就不能经营和发展了,那三峡工程完工之日便是其倒闭之时,股民不但不能跟进这种股票,反而应更加提防。事实也是如此,随着三峡大坝的合龙,三峡概念股不但没有如人们预期的上涨,反而出现大幅度下跌,像葛洲坝就从18元跌到8元,那些相信三峡合龙题材的股民至今也无法解套。所以,所谓的题材也好、概念也罢,大都是机构大户在某一时期用来引诱他人跟进的诱饵,而当他人一哄而上将股价抬高时,也正好是它们获利出货的大好时机。

“北京北旅”的炒作,同样让许多股民跌入陷阱。1995年8月9日上午,“北京北旅”停牌,同时传出日本商人收购“北京北旅”股份并参与公司管理的消息。这一消息立即成为具有爆炸性的题材,下午“北京北旅”复牌便跳空20%高开。“北京北旅”的价位在北京板块中一直处于最低水平,长期在2.60元左右波动;该股效益也不好,一年分红,每股仅4分钱,不到银行利息的十分之一!对于这种无论是盈利性还是成长性都不理想的股票,许多股民是没有兴趣投资的。但现在此股因为有了日资收购的题材,却立即山鸡变凤凰,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股价则一天一天地往上蹿。8月10日,“北京北旅”开盘6.50元,稍稍整理后便一路上攻,很快就攻下10元的关口。许多股民按捺不住了,连忙杀进去,谁知8月14日,“北京北旅”冲到12元后,立即大幅回落,几分钟内便跌至10元。此后一连几天里,所有有“收购”题材的股票都在下跌,“北京北旅”尤其跌得快,跌得凶。许多股民高位套牢后,这才意识到,所谓的收购题材,竟成了庄家炒作股票的借口,他们在低位进股后,利用人们对题材的迷信炒高股价,然后高位出逃。

许多股民不善于也不屑于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情况,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探现在时兴什么样的题材,流行什么样的概念上。听说要搞浦东开发,凡与浦东有一定关联的股票都立时成为追逐的对象;“入世”在即,与入世沾一点边的股票便都成了香饽饽;中央部署加强西部开发,西部的股票便都走俏;北京申奥刚刚开始,与申奥有关无关的股票便都成了“申奥”概念股而受到许多股民的追捧……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只要有题材股价就会涨,却不管这题材与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对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好处,也不管这股票的价格已经炒得多高了,大家都被那吹得天花乱坠的题材或者概念弄得神魂颠倒,血液沸腾,一个比一个的胆子大,一个比一个的热情高。如此竞相杀入,盲目跟风,正中那些投机庄家的歹计。他们把炒得已经非常离谱的股票一股脑儿地扔给受题材诱惑的中小股民,自己躲在一边数钱去了,害惨了的是那些中小股民,以为抢到手里的是香饽饽,不料却是烫手山芋。原来一个劲猛涨的股票,现在却像抽了筋的癞皮狗,趴在地上起不来了。而当时吹得神乎其神的什么题材、什么概念,现在却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发动炒作的与少数首先介入的固然赚了钱,但跟风炒作的则大多没有逃脱高位套牢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