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兼顾预算和财务管理的双重目标要求,行政单位会计采用双重基础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核算资产和负债,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收入和支出,从而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为今后编制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奠定基础。

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和计量方法

(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九条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从中可以看出,行政单位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确认基础,同时适当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基础,满足了兼顾财政预算管理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的双重目标要求。

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有其不同的特点。收付实现制可以如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现金流量,收入和支出与实际的现金收支保持一致,有利于加强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权责发生制可以如实地反映归属于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便于建设财务成果和业绩评价,有利于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由于我国的预算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实际收入和支出只有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确认和报告,才能与预算匹配,准确反映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但是,行政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则要求其准确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基础则是权责发生制。为了兼顾预算和财务管理的双重目标要求,行政单位会计采用双重基础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核算资产和负债,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收入和支出,从而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为今后编制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奠定基础。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计量方法

会计计量是用货币形式确定会计要素的价值。在进行会计确认后,要按照会计计量属性进行确认计量。会计计量有很多方法,不同的计量属性用不同方法计量,它使得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2014年执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金额,应当根据无形资产原价和摊销年限确定。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计提折旧由财政部另行规定”。这些规定与原制度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变化,原制度对资产、负债的确认按照实际成本,一般不需要后续计量,虽然有利于反映行政单位的预算收支,但不利于反映其财务状况。新制度要求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允许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适当引入了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摊销无形资产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是采用“虚提”模式(即只冲减其对应的资产基金,不确认为当期的经费支出),但也充分反映了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有利于加强行政单位的管理。

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科目是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志。行政单位的会计科目是各级行政单位会计设置账户、确定核算内容的依据。行政单位会计与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相比,需增设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科目。这是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决定的。

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按其会计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设置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和支出类共五类会计科目。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共设置了34个会计科目,其中资产类会计科目17个,负债类会计科目8个,净资产类会计科目5个,收入类会计科目2个,支出类会计科目2个。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如表13-1所示。

表13-1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表

续 表

思考题

1.什么是行政单位?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可将行政单位具体包括哪些部门?

2.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

3.行政单位的会计要素有哪几个?与企业相比,有什么特点?

4.行政单位会计的组织体系是什么?

5.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是怎样的?

6.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7.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