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寡头市场与寡头厂商的基本特征

寡头市场与寡头厂商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2-1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寡头垄断市场,简称为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一般而言,可将垄断竞争市场看作是寡头厂商市场力量不断变小时寡头市场的一种情形,所以形成寡头市场的原因与形成垄断竞争市场的原因也基本相同。古诺模型是所有寡头垄断模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汀·古诺在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出售矿泉水的生产成本为零的寡头垄断厂商的情况。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寡头垄断市场,简称为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例如汽车行业、电信行业、石油行业等行业的情况就是如此。

根据之前所学章节的内容,从市场中存在厂商数目的多少来说,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而寡头市场则是介于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一般而言,可将垄断竞争市场看作是寡头厂商市场力量不断变小时寡头市场的一种情形,所以形成寡头市场的原因与形成垄断竞争市场的原因也基本相同。与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市场相比较,寡头市场的基本特征是:①厂商数目很少。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商(当厂商为两个时,叫双寡头垄断),他们控制了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高,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②厂商行为互不独立。各厂商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制约,任一厂商进行决策时,都必须把竞争对手对自己行动可能作出的反应考虑在内,因此,寡头厂商既不是价格的制定者,也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其需求曲线具有不确定性。③产品同质或异质。根据产品特征,当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而彼此依存度很高时,称该行业为纯粹寡头行业,大多存在于钢铁、水泥等产业;而当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且彼此依存度较低时,称该行业为差别寡头行业,大多存在于汽车、重型机械、石油产品、电气用具、香烟等产业。④厂商进出市场不易。相比于垄断竞争市场,其他厂商进入市场相当困难。因为不仅在规模、资金、信誉、市场、原料、专利等方面,其他厂商难以与原有厂商匹敌,而且由于原有厂商相互依存、休戚相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高成本进入门坎,并且其他厂商不仅难以进入,原有厂商也难以退出,这些进出壁垒都为垄断厂商在长期中赚取可观的经济利润提供了可能。

在上述基本特征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寡头厂商间行为相互不独立,每一个寡头厂商都不得不关注竞争对手对自己行动可能作出的反应,因此,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具有不确定性。一个寡头厂商在最优产量与价格决定时必须思考以下问题:与其他厂商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不能合作,又如何抑制竞争对手的竞争?如何抑制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如何获取竞争对手对自己竞争策略的反应?

因此,寡头厂商最优产量点与价格的选择实际上是在与其他寡头间的博弈中实现的。由于不同的寡头厂商在最优产量点与价格选择时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难以确定,要想建立一个单一的模型解释寡头厂商最优产量点与价格选择的所有可能形式是不可能的。在西方经济学中,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寡头市场模型,可以对寡头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作出一般性的理论总结,而事实上存在多种解释寡头厂商行为的模型。与在对完全垄断竞争市场进行分析时一样,在对寡头市场进行分析时也假定需求方面是完全竞争的,同时以“寡头厂商在相互给定竞争者行为后选择自己的最优产量与价格”的假定[7]为基础,在本节当中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寡头市场模型,包括古诺模型、价格领导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等,以近似地说明寡头厂商在博弈中的均衡实现。

二、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是所有寡头垄断模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汀·古诺在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无勾结行为的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寡头模型”。其结论很容易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出售矿泉水的生产成本为零的寡头垄断厂商的情况。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市场上只有A和B两个寡头厂商,每个寡头生产和销售同质的矿泉水,他们的生产成本均为零,并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线性的,且A和B两厂商都能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曲线;两个寡头同时作出产量决策,即寡头间进行的是产量竞争而非价格竞争,产品的价格依赖于二者所生产的产品总量;双方无勾结行为;每次在做出产出决策时A厂商都把B厂商的产出决策视为既定,并据此确定自己的产量。

图7-15 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下的产量和价格的决定可用图7-15来说明。图中D曲线为两个厂商共同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生产成本为零,故图中无成本曲线。

第二轮,A厂商看到B厂商生产了市场容量的1/4,留下的市场容量就只有3/4了,为了赚取最大的利润,A厂商将产量定为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即生产3/4×1/2=3/8的市场容量,于是A厂商的产量略有减少,但最大利润相对于第一轮结束时的OP2HQ1有所增加;B厂商又根据A厂商做出的生产决策,相应调整自己的生产决策,也生产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即5/8×1/2=5/16的市场容量,于是B厂商的产量略有增加,最大利润自然也有增加。

以此类推。

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双寡头竞争过程中,为追逐最大利润,A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减少,B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增加;最后,达到A、B两个厂商的产量都相等的均衡状态为止。在均衡状态中,A、B两个厂商的产量都为市场总容量的1/3,即每个厂商的产量为1/3OQ,行业的总产量为2/3OQ。

因此,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

此时,任一寡头所生产的产量均为市场总容量的1 /3,均是给定竞争者产量时能实现最大利润的产量,任一方都不再会有改变产量的博弈冲动了。

还可以将古诺模型的结论进一步推广。令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则可以得到结论如下:

古诺模型也可以用建立寡头厂商的反应函数的方法来说明(图7-16)。

首先,定义反应函数。假设寡头A的反应函数记为QA(QB),定义为:寡头A根据寡头B的产出水平,选择自己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其次,定义Q为两寡头厂商的总产量。假定给出市场线性需求的反函数为:

图7-16 古诺模型和反应函数

再次假定寡头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于是,寡头厂商A的利润函数为:

寡头厂商A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式(7.14)就是A寡头的反应函数,它表示A寡头的最优产量是B寡头的产量函数。也就是说,对B寡头的每一个产量QB,A寡头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QA

同理对寡头厂商B而言,也可以得到:

式(7.15)就是B寡头的反应函数,它表示B寡头的最优产量是A寡头的产量函数。

三、价格领导模型

在对古诺模型进行研究时,我们假定其他企业的产量或价格不会随着寡头企业生产决策的改变而改变。而对价格领导模型的研究,是以其他企业会随寡头企业生产决策的改变而同时、同等程度地改变价格为基础的。即在一个市场上,存在很多企业,但其中只有一个较大的企业在该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支配地位,拥有制定市场价格的能力,该企业通常被称为领导企业(厂商);而其他较小的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从而决定自己的产量,这些较小企业通常被称为追随企业(厂商)。因此,在该市场上,领导厂商可以首先决定产品价格,其他较小的厂商则会根据该领导企业制定的市场价格,同时对自己的产品价格做出同等程度的调整。

在对价格领导模型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领导厂商和其他追随厂商之间的基本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第一,整个市场所需求的产品产量由领导厂商和其他追随厂商共同提供。第二,领导厂商凭借自身的支配地位为市场制定价格,而追随厂商仅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第三,在市场价格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追随厂商按照这一价格先行生产并销售任意数量的产品,而领导厂商则提供满足剩余的市场份额的产量,或者说,领导厂商的产量或销售量是由其他厂商的供给不足而产生的。当然,这里还包含了一些隐性的假设条件,即追随厂商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追随厂商所能提供的产量并不能满足市场的全部需要,并且领导厂商一定可以预测到追随厂商在给定市场价格下所能提供的产量。

现在就对价格领导模型进行具体分析。在图7-17中,由于追随厂商没有价格的决定权,而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追随厂商具有供给曲线,用S曲线表示(总供给是所有追随厂商边际成本的水平加总)。用D曲线表示市场总需求,则D曲线与S曲线之间的水平差距就是领导厂商所要提供的产量。例如,当市场价格为P0时,市场的需求量为Q0,此时,追随企业的供给量为Q1,领导厂商的供给量就可以表示为Q*=(Q0-Q1)。从图中可以得出,当价格上升到P1时,市场总需求与追随厂商愿意并能够提供的产量恰好相等,此时,领导厂商的生产量为0。由此可以连接A、B两点得到领导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d,或者可以直接用市场总需求量减去追随厂商的总供给量得到领导厂商需求曲线Dd,进而可以得到它的边际收益曲线MR。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可以知道在MR=MC时,领导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的价格为P0,产量为Q*。

图7-17 价格领导模型

四、斯威齐模型

由于厂商在寡头市场当中是高度集中的,并且各厂商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每一个厂商的行为决策都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之厂商的行为决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寡头市场的竞争当中,垄断厂商就会尽可能地选择非价格竞争而不是价格竞争,这就导致了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即表现出产品价格的刚性。为解释垄断市场上产品价格的刚性现象,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斯威齐模型。该模型的假定是:当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的时候,其他厂商会跟着降价;当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的时候,其他厂商会保持价格不变。这样假定的原因是,当一个厂商降低他的产品的价格的时候,其他厂商如果不跟着降价,那么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从而需求量下降,利润下跌;而当一个寡头厂商提高它的产品价格的时候,如果其他厂商价格保持不变,那么提价的厂商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将会自动被其他厂商瓜分,从而其他厂商的需求量会上升,利润会增加。这样一来该寡头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呈现弯折的形状,因此也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

图7-18 折弯的需求曲线

如图7-18。假定寡头厂商的生产原来处于A点,即产量为Q1,价格为P1。按照斯威齐的假定,寡头厂商提价的时候,其他厂商价格不变,因而寡头厂商的需求量将会下降很多,即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相当于图中AE段的需求曲线;当寡头厂商降价的时候,其他厂商的价格也下降,因而寡头厂商的需求量不会增加很多,从而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相当于图中AD段。与需求曲线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也标在图中,相应于寡头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被分为EA与AD两部分,它的边际收益曲线也被分为间断的两部分:与EA段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EH段,与AD段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N点之后的部分。可以看出,在H点与N点之间,边际收益曲线出现间断并有一个较大的落差。如果寡头厂商的边际成本为SMC2所代表,利润最大化的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将是Q1和P1;如果寡头厂商边际成本提高至SMC1,利润最大化的的产量和价格仍然是Q1和P1;如果厂商的边际成本降低到MC3,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仍然不变。由此可见,寡头厂商的边际成本的变动只要是在H和N之间,利润最大化的的产量和价格仍将保持稳定,这就是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

尽管斯威齐模型有助于说明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现象,但仍然有很多学者对其提出了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如果按照斯威齐模型,寡头市场应该具有比垄断市场更为刚性的价格,但是实证的结论与此正好相反;第二,斯威齐模型只是解释了价格一旦形成,则不易发生变动,但对这个刚性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却没有给出说明。

五、卡特尔

前面三个模型对于寡头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选择分析都包含这样一种假定:寡头厂商之间行为独立,没有共谋现象。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即使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明令禁止寡头厂商相互勾结的行为,但是由于寡头厂商的数目很少,并且具有比较强的相互依存性,如果他们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势必两败俱伤,而如果寡头厂商之间进行公开结盟或者暗中勾结,则有可能共同得到较高的垄断利润,实现共赢。寡头厂商之间通过相互勾结以达到协调相互之间的产量和价格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就是建立卡特尔。一个卡特尔就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厂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方面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卡特尔一经建立,就类似于一个完全垄断组织,各个独立寡头厂商就是它的一个个成员,它通过协议或者默契固定产出、达成大大超出边际成本的高价,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对于有欺骗行为的成员进行惩罚。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会采取联合行动,限制石油产量,提高石油价格,从而提高成员国利润。

图7-19 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

图7-19描述了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与价格。卡特尔面临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分别为D、MR与MC,MR与MC的交点决定了卡特尔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分别为Q*、P*。可以证明,卡特尔的垄断利润大于其成员单独行动时的利润总和。由于该证明较为复杂繁琐,因此在本节当中不作详细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其他文献的证明过程。

卡特尔往往最先出现在需求缺乏弹性的行业,并且日益朝着国际化方向演化。卡特尔成立时,一般会签订书面协议,由成员企业共同选出卡特尔委员会来履行监督协议执行的职责,并保管和使用卡特尔基金等。假如一个卡特尔能够根据该行业产品的需求状况和各个厂商的成本情况,按照行业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行业产品的供应数量和销售价格,就可以使得寡头垄断的行为与完全垄断行业完全一致。但由于垄断勾结是非法的,并且每个成员企业都面临着降价以获取更大利润的诱惑,该组织还要面对国际竞争,所以卡特尔的垄断联合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

六、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如同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一样,在寡头市场上,因为厂商的产量与价格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加之寡头厂商行为的相互不独立,所以也找不到寡头厂商与市场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