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

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到寡头垄断厂商需求曲线的具体形状及其经营策略。所以,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解,是寡头厂商之间互依互约的。由于寡头垄断市场的现实复杂性及理论分析者的不同假设条件,产生了许多关于寡头垄断厂商均衡的理论模型。推而广之,在有n个寡头存在的市场上,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行业的均

第二节 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

寡头垄断市场的现实情况非常复杂,理论分析的难度较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分析模型。这是因为:寡头垄断市场上可能有两家厂商,也可能有十几家乃至几十家厂商;可能是纯粹寡头,也可能是差别寡头;可能独立行动,也可能彼此勾结串谋;可能采取价格竞争,也可能采取非价格竞争;其他厂商的进入可能相当困难,也可能极其困难……所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到寡头垄断厂商需求曲线的具体形状及其经营策略。所以,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包括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解,是寡头厂商之间互依互约的。换言之,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之间的均衡是一种博弈均衡(详见第二十六章)。

由于寡头垄断市场的现实复杂性及理论分析者的不同假设条件,产生了许多关于寡头垄断厂商均衡的理论模型。其中主要有,拐折需求曲线模型、古诺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模型等。

一、拐折需求曲线模型

拐折需求曲线模型又称斯威齐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Paul Marlor Sweezy,1910—2004年)于1939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分析的现实前提是,人们注意到,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价格甚至包括产量都相对比较稳定。作为差别寡头的厂商,它们之间的竞争尽管有时会打价格战,但一般主要采用非价格竞争的方式。因为寡头厂商都清楚,价格战的竞争结果往往是两败(多败)俱伤。拐折需求曲线模型就较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如图8.1所示,寡头厂商实际上也面临像垄断竞争厂商那样的两条需求曲线。所不同的是,在市场价格为p0时,若非出于成本变化的原因,厂商是不会往上提价的。因为一旦提价,其他厂商正好借机抢夺它的市场份额。结果是,厂商稍微提价就会失去很多顾客,表现为需求弹性较大。这样,厂商的需求曲线就由BG变为AB。若厂商降价,它的需求曲线也不会沿着AB下去变为B H。因为,别的厂商不会坐以待毙,也会做出积极反应,比如,与其展开价格战。这样,厂商的降价也不会带来销售量的明显增加,表现为需求弹性较小。降价后,厂商的需求曲线将会变为BD。总体上,厂商的需求曲线将会在p0价格上下出现拐折,即出现一条ABD的拐折需求曲线。

img305

图8.1 拐折需求曲线模型

对应于厂商的拐折需求曲线ABD,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也将发生拐折,并出现断裂。和需求曲线AB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AC,与需求曲线BD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EF,CE之间就会出现一个缺口。当然,CE曲线本身就是寡头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的一部分。在价格为p0的情况下,只要厂商的成本(边际成本)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图中的MC0、MC1、MC2变化幅度在CE之间,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将保持q0的产量和p0的价格。所以,拐折需求曲线模型重点解释了,在不存在勾结的寡头市场上,由于竞争对手的存在及其反应,只要成本没有明显的变化,厂商取得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决策将是保持产量和价格的稳定。

拐折需求曲线模型,被理论界广泛认为是寡头垄断市场的一般理论和基础模型。它也的确较好地解释了,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产品的价格以及产量(一旦存在就)相对稳定的经济现象。但它也遭受到严重的批评,因为这一模型的致命缺陷在于,分析寡头厂商活动的最初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而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厂商行为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搞清楚产品的价格和厂商的产量是如何被决定的,而不是相反地,先给出一个既定的价格,再来解释厂商行为。同时,这一模型也不能较好地解释寡头市场上厂商的长期行为。

拐折需求曲线模型被称之为“悲观主义模型”,即寡头们都认为对手会采取对自己不利的措施。于是,寡头厂商的行为谨慎,表现为寡头厂商的产品价格和产量相对稳定。

二、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属于早期的寡头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1801—1877年)在1838年提出的。通常被作为寡头垄断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它是一个分析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所以又被称为古诺双寡头模型。当然,理论的分析结果可以被推广到三个及其以上的多寡头的市场上。

古诺双寡头模型假设:(1)有两个生产一种同质产品(如矿泉水)的寡头A和B,各自都追求利润最大化;(2)厂商的生产成本(边际成本)为0;(3)共同面临一条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4)核心的假设是,一家厂商先进入市场,另一家后来跟进,且都认为对手的行为既定不变,即A和B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经过多轮的较量,最终决定出产品的价格与各自的产量。

在第一轮竞争中,A厂商率先进入市场。由于我们假设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所以,厂商的收益就是利润。根据前面所学知识,面对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D,如图8.2所示,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实际上是p0q1[1]

img306

图8.2 古诺模型

F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即厂商的需求曲线假设为与坐标轴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厂商收益最大化即边际收益为零。于是,厂商A将产量定位为市场总容量的img307,即img308,价格为p1。此时,厂商最大化的利润量为图中Op1Fq1的面积。然后,B厂商进入市场。厂商B清楚地知道,厂商A留给自己的市场容量为q1q0img309。为了利润最大化,厂商B也按相同的方式行动,将产量确定为(A厂商留给自己的img310,即img311。此时,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2,厂商B获得的最大利润相当于图中q1HGq2的面积。由于厂商B的进入及产品价格的降低,厂商A的利润减少为Op2Hq1的面积。

第二轮竞争中,假设厂商B已在市场上,且产量为q1q2,给厂商A留下了img312的市场容量,即Oq1和q1q0。为了利润最大化,厂商A将生产自己面临的市场容量的img313,即产量为img314。与上一轮相比,A厂商的产量减少了img315。在A厂商产量为img316时,留给B厂商img317的市场容量,厂商B将生产img318。与上一轮相比,B厂商的产量增加了img319

在一轮又一轮的反复竞争中,先进入市场的厂商A的产量逐渐减少,后进入市场的厂商B的产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A、B两个厂商的产量都相等的均衡状态为止。两个寡头均分天下。厂商A的均衡产量为img320,厂商B的均衡产量为img321。此时,厂商A和B的产量都是市场总容量的img322,双寡头市场的行业总产量为img323

表8.1 古诺模型的企业行为过程

img324

推而广之,在有n个寡头存在的市场上,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img325,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img326。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分析表明,每一个寡头能够增加的供给空间有限,也表明寡头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和厂商的产量相对稳定。

与拐折需求曲线模型不同,古诺双寡头模型是假设竞争对手不采取任何对自己不利的反应动作(模型中假定对手不改变产量)。寡头都是“天真的寡头”。因此,这一模型又被称之为“乐观主义模型”。

经济学家用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来解释双寡头厂商产量决定的古诺均衡解,是很有启发性的。因为反应函数描述的就是,厂商A在厂商B既定的产量下如何决定自己的产量的。反之亦然,厂商B也是在厂商A既定的产量下如何决定自己的产量的。双寡头之间的产量博弈,决定了古诺均衡解,如图8.3所示:

img327

图8.3 古诺双寡头厂商的反应函数

现假设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120-p,则逆需求函数为p=120-q。

假设厂商A先进入市场。在厂商B还没进入情况下,厂商A就是个垄断者。[2]这时,他的收益函数是:TR=pq=120q-q2

边际收益函数为:MR=120-2q。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因为MC=0,所以,得出:q=60。

将q=60代入需求函数,得到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p=60。

现在企业B进入同一市场。整个市场的需求量要在厂商A和B之间分配,于是:

qA+qB=q=120-p

厂商B对厂商A的预期产量img328且为img329-p)。

在厂商A既定的60单位产量不变情况下,市场留给厂商B的需求函数为:

qB=60-p或p=60-qB

相应地,厂商B的收益函数和边际收益函数分别为:

TRB=p·qB=(60-qB)·qB

MRB=60-2qB

同样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B的产量和价格为:

qB=30;pB=30

此时(新的一轮竞争开始)。厂商A天真地认为厂商B的产量固定在30不变,厂商A的需求函数就变为:

img330

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厂商A在厂商B固定产量为30的情况下,厂商A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和价格为:

qA=45;pA=45

……

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博弈,使得两个寡头都有如下的利润函数:

img331

求极大值可得:

img332

img333

给定厂商B的产量qeB不变,厂商A的数量反应函数为:同样,可得厂商B的数量反应函数:

img334

这样的反应函数告诉我们,对厂商A而言,只有当img335时,即当厂商A对厂商B的预期产量img336刚好等于厂商B根据他对厂商A的预期产量img337所决定的产量qB时,才能实现古诺均衡。

最后可得:

img338

三、伯特兰模型

伯特兰模型(Bertrand model)是法国人伯特兰(Joseph Bertrand)于1883年提出的,旨在修正古诺假设的一个双寡模型。

在古诺模型中,每个厂商决定的是产量,即在对手的产量既定情况下,选择能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这一假定,对那些改变生产规模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以及资本品在全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行业,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一假定在许多寡头垄断行业中并不成立。因为,有一些行业的生产能力是很容易扩大的,比如,大城市中的出租汽车公司增加一些新车根本就没有多大障碍。如果说增加民航中飞机的数量的确需要一些时间的话,但某一家航空公司若要增加在已有航线上的飞行班次,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在伯特兰模型中,保留了古诺模型中的前三个假设。但是,第四个假设变成了:一家寡头视对手的价格为既定不变,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产品价格。在一些寡头垄断行业中,厂商是可以被认为是在选择价格,并且将其产量调整到该价格的需求水平上,使其利润最大化。贝尔特兰模型正是一个这样的模型:对手的价格不变,厂商通过选择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寡头垄断模型。

如果对手价格不变,那么,寡头垄断者便可以通过降低自己产品价格来夺取对手的顾客。但是,如果双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话,即使一家厂商的产品价格降得再低,他也不能争取到所有的消费者。

然而,在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的产品具有相当的或者较强的替代性的情况下,那情景就完全不同了。虽然双寡头厂商面临着同一条市场需求曲线,他们其中的每一个都会面对一条比共同的市场需求曲线弹性更大的需求曲线,如图8.4所示。需求曲线D是两个寡头共同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d1、d2是单个寡头的需求曲线。如果一个厂商敢对顾客索取高于对手的价格,他将会失去很多顾客。但如果厂商索取的价格比对手低,则他会赢得很多顾客。

如果考虑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替代的这种情况,就像古诺模型中假设的,寡头厂商们都生产矿泉水——这样的同质产品,问题就更清楚了。这时,如果一家厂商的价格比对手略低,他就会占有全部市场。如果他索取的价格比对手略高,他将失去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寡头垄断者实际上都面临着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就像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一样。

img339

图8.4 双寡头垄断的伯特兰竞争模型

我们再假设,如果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平均成本,尤其是边际成本是常数的话,每一厂商都认为,只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对手不变动其价格时,自己略微削价就可以受益,甚至于占领整个市场。当然,对手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思考并采取行动。结果是,两个寡头厂商打起价格战,直至价格降低到利润为零的水平为止,即双方都以边际成本销售产品,并且平分市场份额。所以,伯特兰模型又被称为完全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

当然,一般说来,两个寡头垄断者生产的产品并不具有完全替代性,而是有差别的。因此,每个厂商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伯特兰模型的结论是:双寡垄断市场上,厂商均衡时,价格会高于边际成本,厂商能够获取超额利润;整个市场的产量会小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但要比古诺双寡竞争时的市场产量要大。

四、斯塔克尔贝格双寡模型

1934年,德国经济学家斯塔克尔贝格(Heinrich Von Stackelberg,1905—1946年)提出的旨在修正古诺模型的一个双寡模型,也有翻译为“斯塔克伯格模型”。在古诺模型中,每个厂商将对手的行为视为既定。换句话说,古诺模型中的寡头厂商都是跟随者。斯塔克尔贝格模型中的厂商,既可以是跟随者,又可以是领导者(因此,这一模型又被称为“领导者—跟随者”模型)。斯塔克尔贝格模型分析仍然保留了古诺模型的前三个假设,但增加了这样一个假设:领导者视跟随者的数量反应函数为既定。

依然假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120-p。现在假设厂商A是领导者、厂商B为跟随者。由于边际成本为0,厂商A的利润最大化就成为:

maxπA={120-[qA+qB(qA)]}×qA

同时:

img340

反应函数可以简化为:

img341

令其一阶导数为零,则有qA=60;并可得出,厂商B的最佳产量为qB=30,此时,均衡价格为p=30,maxπA=1 800;maxπB=900。

可以证明,当厂商B为领导者、厂商A为跟随者时,其解是对称的。我们从中看出,作为领导者的利润要高于跟随者的利润。如果两个都想成为领导者,则不存在斯塔克尔贝格均衡。如果两者都想成为跟随者,则成古诺解。可见,斯塔克尔贝格模型是古诺模型的扩展形式。

从上述几个模型的分析可知,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通过图8.5做一简要归结。

img342

图8.5 几种寡头垄断的价格和产量比较

在图8.5中,按照寡头垄断的例子(矿泉水的生产),生产成本为零,所以,纯粹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最高,产量最小;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伯特兰模型价格最低,产量最大;古诺模型的价格高于斯塔克尔贝格模型的价格,但小于其产量。

五、价格领导模型

前面分析的寡头市场模型,无论是“天真寡头”的古诺模型,还是“悲观主义”的斯威齐模型,都是假设各寡头厂商的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即厂商之间不存在勾结或串谋。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寡头市场上厂商的数目较少,为避免竞争中的两败俱伤,每个厂商都会认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于是,相互间的竞争可能让位于互相的串谋。串谋可能是公开的或正式的,也可能是秘密的或非公开的。实践中,由于各国都有相关的法律禁止厂商之间的公开串谋。于是,寡头之间的串谋往往表现在同行业的厂商共同遵守一些行业行为规则,如反对削价倾销,尊重竞争对手的销售市场,以“保证最低价格”的策略制定实质上的价格联盟,及长期以来各寡头之间的默契、习惯做法及信号暗(明)示等。价格领导模型就属于非正式串谋的一种。

价格领导,顾名思义就是行业中由一家厂商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或以“领导者”制定的价格为自己产品的价格,或以这一价格为基准来决定自己的产品价格。此种情况下,率先定价的领导者往往是该行业的龙头老大,占有行业的支配地位,其他的跟随者则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厂商。领导者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制定价格和确定产量,其他小厂商则像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一样,接受领导厂商的定价,并根据这一价格来决定自己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如图8.6所示:

在图8.6中,p1A是领导厂商的需求曲线,相应的,MR是领导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领导厂商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MR=MC的要求,确定p的产品价格,提供qL的产量。D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S0是其他小寡头的供给曲线,它们以领导厂商制定的p价格提供了q0的产量。在价格为p时,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为qT,图中q0=qLqT。图中还显示,当价格低于p2时,小寡头们因为没有利润将不提供产量,该市场将变为纯粹的垄断市场。因此,领导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实际上是p1AD的一条拐折需求曲线。图中的p1价格显示,当产品价格为p1时整个市场的需求量由小寡头们提供,领导厂商的产量为零。这种情况只是为了说明图中小寡头们的供给曲线S0和市场需求曲线D的交点的需要,超出了价格领导模型本身。

img343

图8.6 价格领导模型

价格领导模型要求领导厂商(业界老大)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来定价。它的领导地位取决于:一方面它必须能够准确掌握整个市场需求状况;另一方面它非常清楚其他小寡头的供给曲线,即在任何价格下的小寡头们的供给能力。

六、卡特尔模型

卡特尔(Cartel)是一种早期的垄断组织,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当时的德国尤为明显。作为各方采取一致行动的卡特尔组织,其市场的特征是纯粹寡头垄断。为避免恶性竞争,生产同质产品的各独立的成员厂商,通过明确的、正式的协议来协调各自的产量、价格、销售市场等事宜。因此,卡特尔组织常常以产量协议或价格联盟、销售市场协议等具体形式存在。

显然,卡特尔组织是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之间公开串谋的表现形式。作为纯粹寡头间的合作,卡特尔组织就可以像一个垄断者那样来追求整体总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各成员的产品是同质的,但生产成本往往并不相同,这样,卡特尔就需要对市场需求曲线以及卡特尔的整体边际成本曲线做出估测,然后确定一个同一的“垄断价格”和相应的总产量,并把总产量在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如图8.7所示,假设有两家寡头厂商存在的市场,为了整体总利润最大化,勾结成立起一个卡特尔组织。卡特尔根据测算的行业整体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图8.7(c)中所示的总产量q和“垄断价格”p。然后,各成员在遵守这一价格的情况下,再根据MC1=MC2=MR的原则,由统一的组织在统一的价格下作出产量分配,获得各自的生产配额。

img344

图8.7 卡特尔模型

由于各成员的生产成本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边际成本。现实中,再加上各自的市场势力与地位的不同,取得的产量配额和收益也就各不相同,比如图8.7(a)和图8.7(b)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不同。在追求最大利润的驱使下,获取利润较少的成员希望获得较多的利润;而已得到较多利润的成员还想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状况决定了参与卡特尔的各方为了自身利润最大化将会无休止地为取得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讨价还价。所以,从参与卡特尔的第一天起,就埋下了卡特尔组织不稳定性的种子。然而,更重要的是,参与卡特尔的各方从一开始就有强烈背叛协议的欺骗动机。因为,如果各成员按照卡特尔组织的规则行事,可以享受垄断的高价格带来的好处,但这样的好处是以限制产量为代价换取的。

img345

图8.8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现实中,卡特尔成员们都会发现,如果自己违反协议,在分得的限制产量之外偷偷地多生产一些,高价格仍将维持,而自己的利润会较大幅度地增加,如图8.8所示。即便是这一成员采用暗自削价的方式,多生产多销售,由于它面临的是一条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即使产品价格由p0降为p1,它仍将从增加的销售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可以想象,一家成员的违规行为如果被其他成员发现,会引起所有成员的连锁反应,都暗自削价或违规多产,抑或同时进行,卡特尔组织将土崩瓦解,不复存在。寡头垄断市场将演化为竞争性市场,同质产品的竞争很容易出现恶性的价格战。为了各自的利益,厂商们又会重新坐下来,谈判、勾结、串谋,再次成立起新的卡特尔组织。

现实经济中,由于各国都有相关的反垄断法律,厂商之间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收购、价格串通等公开的或秘密的串谋都被视为非法,并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如2007年7月,中国方便面市场上,华龙、白象、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等十几家企业集体涨价,涉嫌价格“卡特尔”,受到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查处。2007年10月,四川省物价局对19家药品零售企业串通定价进行了行政处罚,这是四川省物价局成立20多年来首次查处的串通定价案。被查处的四川华安堂、康贝、本草堂等19家药品零售企业及其直营店,其业务范围涵盖了90%左右的成都药品零售市场。再如美国司法部2008年11月12日认定,韩国LG显示器、日本夏普,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华映管三家厂商操纵液晶显示器(LCD)价格,三家企业同意支付合计5.85亿美元罚款。所以,较成功的卡特尔主要表现为国际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就是其中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基本上由欧佩克所控制。当时,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通过对世界石油产量的控制,欧佩克成功地将世界石油价格提升到远远高于竞争价格的水平,从而直接导致了当时的石油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