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

时间:2022-1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固定资产管理一、固定资产概述(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采用折余价值计价,可以反映企业当前实际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通过折余价值与原始价值的对比,还可以一般地了解固定资产新旧程度。这便决定了预测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必须以计划任务为主要依据。

第一节 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不论单位价值大小,其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工具、器具、运输车辆等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特点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资料,它具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磨损,其磨损的一部分价值以折旧形式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随着产品价值的实现而转化为货币资金,脱离其实物形态。这样,留存在实物形态上的价值不断减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价值不断增加,直至固定资产报废再重新购置,在实物形态上进行更新。为此,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双重存在:一部分为实物形态;一部分为货币形态。如图6-1所示。

img137

图6-1 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

固定资产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由于企业和各种固定资产折旧程度不同,实物更新时间不同,人们就可以在某些固定资产需要更新以前,用其他固定资产所提折旧去购建新的固定资产,而用新的固定资产折旧去进行老固定资产的更新。这样就可以利用一定数量的资金获得较多的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能。

2.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企业购建固定资产,需要一次全部垫支资金,由于其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所以固定资产的收回是分次逐步实现的。这种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要求我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必须结合其收回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不仅要考虑投资项目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和资金筹措的可能性,更要充分考虑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投资风险,以选择最佳投资方案。

3.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时间的不一致性。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而逐步完成的,而固定资产的实物更新则是在其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进行的。两者时间不一致,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也就无法实现其实物更新,固定资产价值补偿是前提,固定资产实物更新是结果。根据这一特点,不仅要求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而且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对资金的调度能力,经常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及时保障固定资产更新对资金的需求。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1.固定资产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经营性和非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固定资产,如生产、营业用房、仓库、机器设备、工具设备、运输设备等。非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而是为了满足职工物质文化需要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医务室以及文教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分析各类固定资产在全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了解其分布和利用的合理情况,以兼顾生产经营和职工集体福利、文化设施的需要,合理安排投资。

2.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使用中、未使用和不需要的固定资产。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正在使用中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由于季节性和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用以及存放在使用部门以备替换使用的机器设备。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和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不适合本企业生产需要,或者超过本企业当前需要,已经报请上级并等待处理的固定资产。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反映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分析和考核固定资产利用效果,促使企业合理使用固定资产,提高使用效能。

3.固定资产按产权归属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接受投资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自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投资购建的固定资产。接受投资固定资产是指其他单位投资的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向外单位租入的固定资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来源情况,分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界限。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管理,一般对几种类别综合分为生产经营用、非生产经营用、出租、未使用、不需用、租入和土地七类。土地是指已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与土地有关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计价入账。

(四)固定资产的计价

1.原始价值。原始价值是指企业购置、建造或获得某项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全部货币支出。采用原始价值计价,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和设备能力,可以同企业生产、财务成果比较,分析投资效果,考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2.重置价值。重置价值是指按市场条件重新购置或建造某项固定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采用重置价值计价,可以在统一价格的基础上综合反映固定资产的总额,有助于考察各个时期企业装配技术水平。

3.折余价值。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损耗价值(累计折旧)后的余额。采用折余价值计价,可以反映企业当前实际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通过折余价值与原始价值的对比,还可以一般地了解固定资产新旧程度。

二、固定资产需要量预测

(一)固定资产需要量预测的要求

固定资产需要量是以企业的经营任务(产品的产销量或业务量)为依据计算确定的对各类固定资产正常的、合理的占用量。正确预测固定资产的需要量,不仅有利于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筹措所需资金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以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为基础。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必须摸清家底,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完成计划任务的保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确定各类固定资产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数量。

2.以计划任务为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定时期的计划任务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量,即所谓以销定产,而要完成计划任务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这便决定了预测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必须以计划任务为主要依据。但在具体预测时,要立足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通过对现有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和提高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或增加尽可能少的固定资产来完成计划产销任务。

3.必须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相结合。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受制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需要量预测时必须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结合,优化生产组织,合理布局设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综合生产能力,以较少的固定资产完成更大的产销任务。

(二)固定资产需要量的预测方法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的重点是预测生产设备的需要量。其基本方法是以预测期的计划生产任务与设备生产能力相比较,即:

img138

式中的预测期计划生产任务和单台设备生产能力既可以是实物量,也可以是台时数。所谓实物量,是指单台设备全年生产的产量。所谓台时数,是指单位设备全年工作的小时数。前者一般适用生产单一产品或者产品品种不多的企业;后者一般适用生产多种产品,且每种产品需要若干工序才能最终加工完毕的企业。以下以台时数的计算方法介绍生产设备需要量的预测。其一般步骤如下:

1.计划生产任务定额台时数的确定。计划生产任务定额台时数的正确性是保证生产设备需要量预测准确性的先决条件。其计算公式:

img139

计划产量是根据市场预测资料而确定的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若产销平衡,则可以直接以预测期产品的销售量为计划产量;若产销数量差异较大,则应依据期初结存量、生产量及期末预计结存量予以调整确定,即:

img140

单位产品定额台时,是技术资料所规定的单位产品在某种生产设备上加工而需要的台时数,泛指现行定额台时。定额改进系数,是改进后的定额台时与现行定额台时之比。在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和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往往会突破现行定额,若在此种情况下,按照现行定额台时计算的计划生产任务定额台时总数一般偏高,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必须对现行定额台时数打一个折扣,然后按照打了折扣后的定额台时数(即改进后的新定额)计算计划生产任务定额台时总数,这个折扣就称为定额改进系数。其计算公式:

img141

2.单台设备生产率的确定。单台设备生产率即单台设备生产能力,是指一台设备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年产量或最大有效台时数。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一般按最大有效台时数表示。其计算公式:

img142

全年制度工作天数,是指全年按制度规定应工作的天数。间断型生产企业按251天计算,即日历日数365天扣除10个法定假日及104个双休日之后的天数;连续型生产企业按365天计算。

每天制度工作时数,是指每天按制度规定应工作的时数。间断型作业的一班制按8小时计算,两班制的按15个小时计算;连续型作业的按24个小时计算。

设备计划检修率,是指生产设备全年计划停机检修台时数占全年制度工作台时总数的比率。

3.设备生产能力与预测期生产任务的平衡。设备生产能力与预测期生产任务的平衡是通过计算设备负荷系数来完成的。所谓设备负荷系数,是指现有某类设备生产能力的负荷程度。它是预测期生产任务需用定额台时总数与现有设备全年有效台时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img143

计算的结果若大于100%,表明该种设备的生产能力不足以完成预测期的生产任务,需要适当增添设备以扩大生产能力;若小于100%,表明该种设备有多余,应适当减少设备数量或调整计划任务。

4.设备增加或减少台数的确定。生产设备需用量与现有设备台数之差,若为正数则需要增加设备,反之,则减少设备。

【例1】某间断型生产企业拥有生产设备150台实行两班制,每班工作7.5小时,设备计划检修率6%,生产A、B两种产品,其中A产品计划产量2 160件,每件产品定额台时60小时,定额改进系数92%;B产品计划产量7 200件,每件产品定额台时80小时,定额改进系数95%。则该企业生产设备的需要量及增加或减少的台数为:

(1)计算计划生产任务:

img144

(2)计算单台设备全年有效台时:

img145

(3)计算设备负荷系数:

img146

计算结果表明现有设备生产能力不足,应增加生产设备。

(4)计算设备的需要量及应增加的台数:

img147

应增加的设备台数=189-150=39(台)

必须指出,企业一般不能直接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出增加或减少设备的决策,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生产能力与预测期生产任务的综合平衡,才能最终作出决策。

三、固定资产折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的依据是损耗程度。

固定资产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物质损耗,包括使用损耗和自然损耗。使用损耗是指由于磨损、腐蚀等原因所造成的损耗;自然损耗是指由于风吹、日晒、雨淋而生锈、腐烂、风化等因素形成的损耗。无形损耗是指功能损耗,又称精神损耗,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采用新设备而引起原有固定资产的贬值或损失。因此,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应全面考虑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固定资产折旧与损耗程度尽可能一致。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

固定资产折旧,应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开始,按月计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的次月开始停止计提。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房屋及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等;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另外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未使用或不需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以及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但以作业量量化的企业则采用工作量法,技术进步快的企业则采用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后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都要考虑固定资产原值、使用年限、残值和清理费用四个因素。

以下介绍几种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在该法下,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等的,折旧额的累计数是一条上升的直线,故也称为直线折旧法。其计算公式:

img148

年限平均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折旧方法,它适用房屋、建筑物、主要生产设备以及各年使用情况基本相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折旧方法,在实务中,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乘以年折旧率,即: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期初原值。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即:

img149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预计净残值率,是预计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减清理费用之后的净残值与固定资产原值之比,一般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

【例2】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100 000元,预计残值收入5 000元,预计清理费用2 000元,预计使用10年,则年折旧额为:

img150

月折旧额为:

9 700÷12=808.33(元)

若按实务操作,年折旧额为:

img151

月折旧额为:

9 700÷12=808.33(元)

img152

年限平均法计算简便,各年或各月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有可比性,但缺陷是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在各个时期使用强度的差异及无形损耗。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也称作业量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或工作时间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也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

(1)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则:

img153

月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月行驶里程

(2)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则:

img154

月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月工作小时

(3)按台班计算折旧,则:

img155

月折旧额=每台班折旧额×月工作台班数

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加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整个折旧期间的折旧费用呈逐年递减趋势,从而可使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能在有效使用期内早日摊入成本。该法尽管较前述平均法复杂,但它符合谨慎性原则,既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加速折旧方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余额递减法等等。现仅介绍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也称加倍递减余额法。它是在不考虑预计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双倍去乘以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而计算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

img156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基于双倍余额递减法没有考虑预计残值,因此,当某一年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按照直线法计算的金额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然而在实务中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终止的前两年内改为年限平均法,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差额平均摊销,使最后1年的账面净值与预计净残值相等。

【例3】某企业一台生产设备的原值为160 000元,预计净残值5 000元,预计使用5年。则:

img157

各年应计提的折旧额见表6-1。

表6-1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金额 单位:元

img158

注:第4、5年的折旧额=(34 560-5 000)÷2= 14 780(元)

(2)年数总和法,也称折旧年限积数法、变率原值递减法、递减分数法等。它是按各年不同的递减分数乘以折旧基数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

img159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img160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4】某固定资产原值190 000元,预计净残值10 000元,预计使用5年。则:各年的折旧额见表6-2。

表6-2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金额 单位:元

img161

注:最后一年的账面余额,即为预计净残值。

(四)固定资产折旧计划

正确及时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划,有利于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并为企业产品成本和费用的测算提供必需的资料。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划要按照固定资产类别确定以下指标:

1.计划年度期初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年度期初所拥有或控制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它是根据基年第三季度末实际数与基年第四季度预计增减数加以确定的。

2.计划年度期初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计划年度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它是在计划年度期初固定资产总值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的。

3.计划年度内增加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在计划年度内诸如建造完毕、购置、接受投资、融资租入、盘盈等途径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它是在计算计划年度各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总值基础上确定的。

4.计划年度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在计划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它在一般情况下应等于计划年度内增加的固定资产总值。但是,在企业内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发生变动时,如由未使用转为使用,即使固定资产总值不变,其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它应在计划年度内增加固定资产总值的基础上分析确定。

5.计划年度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该指标是指计划年度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的平均值。它是根据固定资产在计划年度内增加的具体时间计算确定的。其计算公式:

计划年度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img162

【例5】某企业2004年3月15日、7月10日分别增加竣工完毕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 500 000元、1 200 000元。则该企业2004年度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为:

img163

6.计划年度内减少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在计划年度内诸如报废、对外投资、出售、盘亏等途径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它是在计算计划年度各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总值基础上确定的。

7.计划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在计划年度内减少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它在一般情况下应等于计划年度内减少的固定资产总值。但是,如调出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时,虽减少了固定资产总值,然并没有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所以,它应在计划年度内减少固定资产总值的基础分析确定。

8.计划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该指标是指计划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的平均值。它是根据固定资产在计划年度内减少的具体时间计算确定的。其计算公式:

img164

【例6】某企业2004年5月10日、10月15日分别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1 760 000元、980 000元。则该企业2004年度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为:

img165

9.计划年度期末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年度期末所拥有或控制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其计算公式:

img166

10.计划年度期末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指标是指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在计划年度期末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其计算公式:

11.计划年度内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该指标是指计划年度内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

img168

12.计划年度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该指标是指计划年度内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其计算公式:

img169

【例7】某企业2004年年初机械设备类固定资产总值为23 600 000元,其中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为21 000 000元。其他资料承【例5】、【例6】。该企业机械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为8%。

依据上述资料编制该企业2004年度固定资产折旧计划如表6-3。

表6-3 固定资产折旧计划

2004年度 单位:元

img170

四、固定资产的维修与清理

(一)固定资产维修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不断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以及意外事故等原因,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会不断降低,实物会损坏。为了保持固定资产的工作能力,延长其使用年限,恢复其使用价值,使之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就必须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修理。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就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经常检查设备的使用和运转情况,定期擦洗设备,测试设备精度,及时发现隐患,随时进行检修,尽量避免固定资产重大损坏事故,减少因大规模修理停用而又花费较多修理费用的双重损失;其次,对修理工程的预算、工程进度、费用开支及成本计算,都要实施有效的监督,使修理工程按计划进行,并节约费用开支;最后,要合理处置修理费用,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一般应计入当期损益,作为企业期间费用处理。

(二)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最后终因技术性能陈旧、低劣,以及意外损坏等原因而丧失使用价值,或因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算而废弃,应按规定程序报批进行清理。

在清理过程中,对废弃的固定资产残值要进行估价,做好残料交库工作。对于清理报废的变价净收入与其账面净值的差额作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处理。

五、固定资产更新

(一)固定资产更新的意义

固定资产更新是指用新的先进的固定资产替换陈旧的、不能继续使用或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理的固定资产。科学、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劳动者、劳动对象既定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特别是机器设备)是决定企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而固定资产也不可能长久地使用下去,它也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当固定资产退废之时必须有相应的固定资产替换,以维持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使其存续下去。

2.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固定资产更新一般有两种形式:①按固定资产的原样更新;②以革新的方式更新。尤其是后一种方式的更新,其科技含量远高于原机器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和成本低的优点,使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和价格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而固定资产更新恰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大的优点。

(二)固定资产更新的要求

固定资产更新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投资,更新效果的好坏将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因此,固定资产更新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筛选最佳的决策方案。所谓筛选最佳的决策方案是指对多种可行的更新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既要考虑其技术的先进性,又要考虑经济合理性,既要考虑效益高低,又要考虑风险大小,以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2.正确处理近期收益与远期收益的关系。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收益是所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共同目标,也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的直接动机。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投资中,不能只顾近期收益,而忽视远期收益,使企业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远期收益而忽视近期收益,使远期收益得不到近期收益的有力支撑,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最终无法实现远期收益。

3.更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量设备老化、技术陈旧,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基于企业资金的供给及正常的营运,企业在安排固定资产更新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原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利用设备大修之际,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措施,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六、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一)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

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用途各异,使用地点分散。依据管和用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所谓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就是在企业总经理的领导下,按固定资产不同类别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管理,并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实施具体管理。说得更详细点,归口管理即将各类固定资产分别交给各有关部门管理。如生产设备交设备部门管理;运输工具交运输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交行政或总务部门管理等等。分级管理即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按固定资产使用地点交各使用单位、部门或个人进行管理。企业财务部门是综合管理部门,应从总体上负责组织、协调、监控企业全部固定资产,以保证固定资产高效、有序、合理地运行。

(二)固定资产核算记录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产,必须建立档案,健全收发保管记录。要做好这项工作,财会部门一方面要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标准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并与使用部门分别建立固定资产账卡,详细登记各项固定资产的进、出变动情况。登记内容包括:编号、类别、名称、购置时间、使用部门、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以及调拨、停用、技术改造、清理报废等记录;另一方面,应设置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总括和详细地核算,切实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定期或不定期,特别是年终决算前要进行清查盘点。对清查盘点发现的盈亏情况,应查明原因,填制固定资产盘点清册,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批处理。

财会部门应按审批后的意见,将盘盈固定资产的净值计入营业外收入,盘亏固定资产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四)固定资产使用效果分析考核

为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生产潜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对固定资产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考核。其分析考核的主要指标有:

1.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img171

该指标表示每元固定资产在某一时期发挥了多少销售效能。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固定资产效能越强,同时也表示销售收入承担固定资产折旧的能力越强。

2.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是本期净增固定资产原值与期初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img172

该指标从量的方面综合反映了固定资产规模扩大的程度。但若要从质的方面反映固定资产增长情况还要计算固定资产更新率及报废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是本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与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img173

该指标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更新程度。

固定资产报废率是本期报废固定资产原值与期初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img174

该指标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报废程度。如果固定资产更新率大于报废率,表示企业的技术装备有所增强;反之,则减弱。

3.固定资产增长速度与产量或销售量增长速度的比值。其计算公式:

img175

该指标说明固定资产增长与产量(销量)增长关系。如果比值大于1,表示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好,扩大生产(流通)的效率高;如果比值小于1,则表示效率低。

4.产值(销售)固定资产率。产值(销售)固定资产率是工业总产值或商品销售额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img176

该指标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每元产值(销售额)所占用的固定资产。如果比率越小,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5.固定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是企业销售利润与固定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img177

该指标表明固定资产实现销售利润的能力。如果比率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就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