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细菌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常出现明显的表面出血、溃疡,并伴随腹水、肠炎、烂鳃等症状;发病与水体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经常出现在高温、水质恶化时;抗生素及其他消毒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镜检可在体内发现大量的细菌。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即死亡。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以夏秋两季最为常见。

二、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常出现明显的表面出血、溃疡,并伴随腹水、肠炎、烂鳃等症状;发病与水体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经常出现在高温、水质恶化时;抗生素及其他消毒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镜检可在体内发现大量的细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G-。

【流行情况】对各种养殖品种的鱼类都有危害,一般在水温15℃以上开始流行,常与赤皮病、肠炎病伴发。

【症状】体色发黑,鳃丝肿胀,坏死、腐烂,软骨外露,黏液分泌亢进,鳃瓣边缘黏附大量污泥,部分病鱼鳃盖内表面充血、出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预防】①在饵台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挂篓;②草食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该病原,因此池塘施肥时应经发酵处理;③该病原在0.7%的食盐浓度中难以生存,鱼种放养前可用2%~2.5%的食盐水浸泡处理。

【治疗】①500kg鱼第一天用氟本尼考20g拌饵投喂,第2~6天用药各10g,连续投喂6天为一个疗程(投喂前停喂一天);②0.4×10-6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隔日一次,三次一疗程(在无阳光照射时使用);③去皮大蒜捣烂、大黄、食盐各500g,用于500kg鱼体重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天。

2.细菌性肠炎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罗非鱼、黄鳝等,流行季节为4~9月份,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饲料因素往往是重要的诱因。

【症状与病理变化】体色发黑,食欲减退,肛门红肿外突;腹水,肠道充血、出血发红,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腔内充有大量黏液。

【预防】①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饲料,选择硬度适合、无霉变的饲料;②定期用1g/m3水体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治疗】①去皮大蒜捣烂、大黄、食盐(1∶1∶1),1500g/500 kg鱼体重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天;②每100kg饲料添加肠炎灵0.5~1kg或氟哌酸16~24g、诺沙星20~24g。外用二氧化氯0.4×10-6全池泼洒。

3.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发炎充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病鱼常伴有肠炎和烂鳃症状;病灶处常有水霉病继发。

【流行情况】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体无法侵入,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时,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鱼病;鲤、青、草、鲫、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一年四季都流行,特别是在捕捞、运输、放养及北方在越冬后,最易爆发流行。

【预防】①严防鱼体受伤;日常工具消毒;②鱼种放养前用10×10-6漂白粉洗浴20~30min;③放苗后在饵料台用漂白粉挂篓或漂白粉250g兑水溶化后立即在饵料台及附近泼洒,每半月一次。

【治疗】①1×10-6漂白粉全池泼洒;②0.5×10-6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隔日一次,三次一疗程,在无阳光照射时使用;③板蓝根1.25kg、穿心莲0.75kg,用水泡一小时,倒出浸泡液(渣留用)加食盐0.25g;拌料100kg投喂。次日煎煮药渣1.5h,同上法使用,一般2天见效。

4.细菌性败血病

【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也有报道有温和气单胞菌和耶尔森氏菌。

【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丝充血,呈浅紫色,肿胀,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的病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周身病变,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阵狂游。

【流行情况】①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②主要危害鲫、鲤、鲢、鳙、鲮等,发病率高大100%,死亡率可达95%;③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预防】①彻底清理鱼塘:分期分批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消毒;②做好鱼种消毒工作;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应当合理;③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亩水深1m用15~20kg。

【治疗】①内服败血宁4天,每100kg鱼每天用药量为25g,拌料内服;②0.4×10-6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三天一疗程。

5.白头白嘴病

【病原】粘球菌

【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一段皮肤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致使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溃烂,有絮状物黏附其上。

【流行情况】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疾病,在我国长江和西江流域各养鱼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此病的流行季节,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6月份是发病高峰,7月中下旬以后就比较少见。

【预防】①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密度放养和及时分塘可防止此病发生;②保持水质清洁,有充足且适口的食料,不施放未经充分发酵的粪肥;③鱼苗放养前,用2%的食盐溶液浸洗10~15min。

【治疗】①2~4×10-6的水体终浓度的五倍子向全池泼洒;②硫酸铜和大黄(1∶3)合剂2×10-6全池泼洒;③0.4×10-6二氧化氯全池泼洒,3天1疗程。

6.白皮病

【病原】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病灶,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夏花鲢鱼。6~8月份为流行季节,主要由于拉网、囤箱、过筛、运输时操作不细致,使鱼体受伤后感染了细菌的结果。

【预防】①在饵台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挂篓;②捕捞、运输、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要及时杀灭;③夏花应及时分塘,在分塘前在池水中做好预处理。

【治疗】①全池遍洒二氧化氯,使水体中浓度为0.3×10-7;②板蓝根210g、苦木90g、磺胺类药物40g、食盐160g,粉碎水容拌料投喂500 kg鱼体重,每天1次,连用7天(投喂前停食1天)。

7.打印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杆菌。

【症状】通常在肛门的两侧出现红斑,似脓胞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穿孔,直到露出骨骼和内脏,亲鱼患病没有固定的部位,全身均能出现病灶。

【流行情况】此病是鲢、鳙鱼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养殖地区均能发生此病,其中以华中、华东、华北地区比较流行。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以夏秋两季最为常见。

【预防】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在气温较高季节,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池水清洁;②在发病季节,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水。

【治疗】①二氧化氯0.4×10-7浓度全池泼洒,三天一疗程;②3%~4%食盐水浸洗或者用青霉素、土霉素涂抹患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