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是1983年的一个上午,护士通知我儿科隔离室有一个痢疾病人。“任何事物都会有例外。在儿科有部分患儿痢疾的症状不典型,也可表现为泄泻,也可以出现水样便,如果不查大便,很难与泄泻区分。对这种情况也可在解毒止痢的同时用分利法。如果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就绝对不能用分利法。”患儿病情已有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已经减少到每日两次,且大便性质已经转稠,查大便白细胞减少到3~5/HP,已无红细胞。上方加减继服1周而愈。

泻的病位在脾,痢的病位在大肠。治泻以健脾燥湿,利尿分利为主;治痢宜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兼以导滞。

那是1983年的一个上午,护士通知我儿科隔离室有一个痢疾病人。我带着一个实习医生,来到隔离室,我们都穿上隔离衣,见到在诊察台边坐着一个七八岁男孩,他母亲陪在旁边。

“你把孩子的病情跟我说一说。”我说。

“这孩子已经病5天了,一开始发热,接着就拉稀,在某医院看过,查过大便,说是痢疾,在那里输过液,也吃过痢特灵,现在热退了,可是拉稀还不好。刚才复查大便仍有不少红白细胞,就被隔离到这里来了。”

“发热最高多少度?大便一天多少次?有没有脓血?”

体温最高39.6℃,这两天已经不热了。大便一天6~7次,有黏液,大便稀,黄绿色,没见到血。”

我查看化验单上的化验结果,白细胞成堆,红细胞10~15/高倍视野。

我看患儿面色黄白,精神一般,唇红,舌苔淡黄腻,脉弦滑略数。

我对患儿家长说:“痢疾诊断没有问题,但病情尚没有控制住,现在我再来为你开中药治疗。”

我在病历上做以下记载。

西医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中医辨证:湿热毒夹滞,蕴结大肠。

治法: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佐以导滞。

处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6g   黄芩10g  川黄连6g 白头翁10g

   马齿苋20g 金银花10g 白芍10g  秦皮6g

   焦槟榔6g

水煎服,3剂。

“周老师,我看你治疗腹泻常用健脾燥湿,利尿分利法。今天治疗痢疾为何不用?”学生问。

“那么我先来问你,泻和痢其病因病机病位有何不同?”

“泻的病位在脾,痢的病位在大肠。其他我就说不好了。”

“说得不错,泻主要是湿邪伤脾,脾失健运,并小肠泌别失司。故在病因治疗的同时以健脾燥湿,利尿分利为主。但痢则不然,是湿热毒夹滞蕴结大肠,故只能采取苦寒燥湿,不能用淡渗利湿;而且痢疾常有湿热化燥入血分之倾向,更要慎用渗利法。”

“是不是凡是痢疾都不能用淡渗利湿?”

“任何事物都会有例外。在儿科有部分患儿痢疾的症状不典型,也可表现为泄泻,也可以出现水样便,如果不查大便,很难与泄泻区分。对这种情况也可在解毒止痢的同时用分利法。如果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就绝对不能用分利法。”

“周老师,请你解释一下方药配伍好吗?”

“此方是由葛根芩连汤和白头翁汤混合变化而来:其中黄芩、川黄连、秦皮苦寒燥湿止痢;其中秦皮并有涩肠止泻作用,因其本身是苦寒药,故而虽涩而无敛邪之弊;白头翁、马齿苋、金银花解毒止痢;白芍缓急和营;焦槟榔导滞,寓有通因通用之意;葛根升清而止泻利。如此两方混合化裁,其效果胜过单一用方。”

“我听说现在西药抗生素耐药现象很严重。白头翁汤和葛根芩连汤都是《伤寒论》的方,问世已经近两千年了,会不会也出现耐药?”

“你这一问题问得很好。但我可以告诉你,中药基本上不存在耐药问题,因为中西医治病机制不同,出现的结果也不一样。许多治疗热性病的古方,沿用了数百年上千年,仍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可以说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谢谢周老师,你的话使我学习中医更有信心了。”

3天以后,病人来复诊。患儿病情已有明显好转,大便次数已经减少到每日两次,且大便性质已经转稠,查大便白细胞减少到3~5/HP,已无红细胞。上方加减继服1周而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