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菌及真菌性鱼病的特点:真菌属真核微生物;真菌具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分裂为有丝分裂;真菌性鱼病的病原主要为丝状真菌。鱼卵感染后也称“卵丝病”或“太阳籽”。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13~18℃为发病最适温度;水温在20℃以上时水霉病可自然痊愈。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几乎所有淡水鱼类和鱼卵均可感染。镜检可见分枝菌丝存在。②培肥水质需施放沤熟的肥,不宜施生肥;③严格检疫。

三、真菌性疾病

真菌及真菌性鱼病的特点:真菌属真核微生物;真菌具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分裂为有丝分裂;真菌性鱼病的病原主要为丝状真菌。

1.水霉病

【病原】水霉属和绵霉属。

【症状】体表局部长有大量棉絮状菌丝,后期显微镜可见深入肌肉的菌丝,鱼游动失常,逐渐消瘦死亡。鱼卵感染后也称“卵丝病”或“太阳籽”。

【流行情况】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13~18℃为发病最适温度;水温在20℃以上时水霉病可自然痊愈。各种淡水鱼均可感染此霉菌。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几乎所有淡水鱼类和鱼卵均可感染。

【预防】①鱼苗、鱼种的运输、选别、过池要小心操作,防止鱼体受伤;②鱼苗、鱼种进池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4%~5%的盐水洗浴1~2min;③采用温室养殖,养殖水体的温度在20℃以上。

【治疗】①0.4‰食盐和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②二氧化氯0.4×10-7全池泼洒。

2.鳃霉病

【病原】为鳃霉属,属水霉目。

【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瓣呈点状充血和出血状,有的坏死腐烂脱落;病鱼呼吸困难,鳃上黏液分泌增多;呈现花鳃;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镜检可见分枝菌丝存在。

【流行情况】①在长江和西江流域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尤以两广地区最为严重,每年5~10月份的夏秋季节为此病流行季节,尤以5~7月份为甚;②此病的流行与池水的恶化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质肮脏的池塘,更易发生此病;③敏感的鱼类有草、青、鳙、鲮、黄颡鱼等,其中鲮鱼苗最为敏感。

【预防】①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可防止此病发生。②培肥水质需施放沤熟的肥,不宜施生肥;③严格检疫。

【治疗】①在发病池内加注清水,改善水质;②漂白粉以1×10-6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③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季铵盐类消毒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