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鳖技术的原理和动作特点

打鳖技术的原理和动作特点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打鳖技术是我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捕鳖绝活,其技术精华历来都只限于在家族内部和小范围人群中流传。而当前,由于打鳖技术的综合效率,明显优于其他各种捕鳖方法,正在成为广大渔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捕捉手段。为方便技术动作的叙述和经验交流,以及制作钓子的需要,必须熟悉钓子各部件的称谓和作用。或称出线轮、万向轮,可引导和控制钓线随着铅砣放出或收回,也是钓子在进行各种动作时的支点。

(一)打鳖技术的原理和动作特点

1.打鳖技术和钓子各部件的作用

打鳖技术是我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捕鳖绝活,其技术精华历来都只限于在家族内部和小范围人群中流传。至今,民间部分打鳖的绝妙手法、丰富的实践经验、窍门,可能仍处在不传外人和不为人知的状态,有些甚至已失传。这一技术看起来神妙莫测,不可思议,实际上任何正常的人,只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基本学会,可以打到鳖,达到入门的水平。所以,20世纪70年代前后,已达到相当普及的程度。在各地数以万计的渔猎爱好者中,很多人都会打鳖或对打鳖技术感兴趣。

过去以打鳖为业的人较少,主要是业余爱好者的休闲娱乐项目。而当前,由于打鳖技术的综合效率,明显优于其他各种捕鳖方法,正在成为广大渔民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捕捉手段。

现代广大的钓友们形象地将打鳖工具称为脚鱼枪、老鳖枪、脚鱼竿子、飞钩等。而“钓子”即打脚鱼、甲鱼的钓具,才是这一捕鳖工具最古老、最传统的名称。

钓子不但有着相当高的打鳖效率,而且鲜为人知的是,钓子还是打鳡鱼的高效专用工具,在大型养殖水面有突出的除害作用。在特定条件下,钓子打鲢、鳙鱼的效率敢与任何一种捕捞手段一比高下!钓子还是江钓的理想渔具,冬季拉水底鱼的利器,并且还基本上具备海竿的基本功能。

(1)钓子各部件的称谓。为方便技术动作的叙述和经验交流,以及制作钓子的需要,必须熟悉钓子各部件的称谓和作用。竿把子的末端称为竿头,竿梢称为竿尾或竿尖。离铅砣最远的钩,称为第1钩,依次为第2钩、第3钩……紧靠铅砣的钩称尾钩(图5)。

img6

图5 钓子结构示意图

(2)竿子。最常见的竹制竿子一般都是用两片楠竹皮粘合在一起制成的,长1.3~1.5米,有整体的,也有分二节、三节的。竿子上面安装着线盘、腰葫芦、竿尾套。尾葫芦经空心螺丝连接在竿尾套上。条件好的钓友,也用玻璃钢、金属管等其他材料制作,但轻巧不足,太重,没有竹制的好用。

(3)线盘。是缠绕钓线的轮盘,中间的轴装有1对轴承或是套筒,牢固地安装在竿把上。当铅砣抛出时,钓线通过腰葫芦、尾葫芦,随着铅砣飞出。钩住目标后,左手指拨动线盘的辐条,将钓线和目标收回。

(4)钓线。过去都是用真丝线,现代打鳖一般用线径0.4~0.5毫米(即28~36磅)的锦纶单丝线(旧称尼龙线,下同),约60米长即可,要求柔软,无明显的弹性。江钓用线径0.5毫米(40磅)的锦纶线为好,长度以线盘的容量为度,可达百米以上。其他用途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5)腰葫芦。或称导向轮,可使钓线顺畅地放出,控制钓线准确有序地回到线盘中来。

(6)尾葫芦。或称出线轮、万向轮,可引导和控制钓线随着铅砣放出或收回,也是钓子在进行各种动作时的支点。

(7)千斤线。是尾葫芦经空心螺丝与竿尾套的连接线,是整个钓子最大受力点之一,长度在1.5厘米左右,要求必须柔软、服帖、结实,一般用8股或16股锦纶线或是真丝线搓成。千斤线受力大易断裂,必须经常检查,必要时更换。

连接方法是:将尾葫芦穿上搓好的线,卸下竿尾套上的空心螺丝,将线的两端同时穿过空心螺丝并结上一个大死结,确认线不会被拉脱后,将空心螺丝重新装上就行了。

(8)脚线、钩子和铅砣。脚线是拴缚钩子的线,要求必须柔软、服帖、结实。可用8股或16股锦纶线或真丝线搓成。一般5个钩各相隔18~20厘米,拴缚在脚线上,脚线一般长60~100厘米,其长度因各人的习惯,或技术需要不同而有所差异,常用的为80~90厘米。习惯中,脚线是指包括钩子和铅砣的统称,可理解为是一组模块化的结构。

钩子是用火柴棒粗细的弹簧钢丝制作的,宁粗勿细,钩子细了拴不紧,易翻转和滑动。也可将钩子的中间锉扁或砸扁,避免因线拴缚不紧而受力翻转滑动。

铅砣重65~100克,圆球形、椭圆形、纺锤形、卵形都可以。形状务必对称,避免在水中因阻力的不均而改变运动方向。

(9)单套活结、双套结和连接方法。

1)单套活结的运用。单套活结就是生活中系鞋带、裤带的活结,是最普通、最简单、人人都会的活结,方便,可靠,适用。用在钓线与脚线的连接、脚线与铅砣的连接、钓线与线盘的连接等3个地方。

2)双套结的应用。双套结亦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结,越拉越紧,主要用于拴系钩子,不易翻转移动。具体拴系方法是:选用柔软、服帖、结实的线,如锦纶线、真丝线等。将选中的线2股搓成1股,注意不要搓背了(即2股线扭缚均匀受力均等),再重复2次使8股线搓成1股,约3米长待用。将搓好待用的线再合在一起,搓至10厘米时,在2股线上各打1个双套结,一正一反紧紧地拴在钩子的中间,然后继续将2股线搓在一起,按需要的间隔拴缚下1只钩子,依此类推。注意钩要拴正,与脚线垂直,2股线受力必须要均匀。为便于操作,可将搓在一起的线先结1个死结,再分别打双套结。最后在距第1钩10厘米左右处,结1个死结并且再摞上1个死结,形成1个大死结,这是与钓线相连接的结,必须要大,否则容易卡在尾葫芦的出线孔里。钓线用单套活结与脚线的连接处,是钓线最容易断裂的地方,原则上每次出行都必须检查,必要时将受累及不安全处剪去重新连接。脚线的另一头用单套活结与铅砣连接,距离尾钩1~2厘米即可,不要太长。

3)瓶口结的应用。用正反两个双套结拴钩子时,是16股线合成的脚线。当钩子受力时,实际上只有一个双套结的8股线受力。用瓶口结拴钩子能使整个脚线同时受力,整个脚线只要8股线就足够了。这最大的好处是,线越细拴得越紧,钩子就更不容易因受力而滑动移位和翻转。顾名思义,瓶口结就是专门系在瓶子口上的结,1个结有4个头,越拉越紧,不会松脱,瓶子拎起时不歪斜。打结动作方便、快捷、可靠,比打一个单套活结还快捷,是过去杂货店学徒们的基本功。

2.打鳖技术的原理

游乐场里有一种很普通、很简单的娱乐项目,就是要求手持一根1米左右长的小竹竿,顶端系有80厘米左右长的钓线和钩子,将2米远左右水面上的漂浮物钩上来,任何正常的人包括儿童,只要练习几次,就能找到感觉,轻松地将漂浮物钩上来。打鳖的技术动作和这种游戏动作一模一样,为了能钩住更远处的目标,打鳖的竿子上只不过多装了一个绕线的轮盘和两个方便钓线出入的葫芦。

鳖是主要用肺呼吸的“两栖动物”,隐蔽在岸边浅水处时,是就地伸出头来呼吸空气;在水中活动时,是将头部浮出水面呼吸换气,一般在水面停留几秒钟到数十秒钟。露出水面呼吸的鳖头虽然很小,隐藏在水面下的身体却是非常庞大的,一只500克大小的鳖,伸出脖颈从头到尾有近30厘米长;一只1千克重的鳖有35厘米长以上。当看见鳖头伸出水面呼吸换气时,根据鳖的头部在水面上的状态,与鳖的身体在水面下的方位、深浅、姿势等之间的规律性,判断出鳖的身体在水下的方位和深度,将铅砣抛出,落在鳖身体的正前方不远处,往回拉动铅砣时,鳖就会被铅砣后面的钩子钩住。因为鳖从头到尾,从四肢到裙边,都是软组织,而且有非常结实的革质皮肤,所以能轻易地被锋利的钩钩住,又不易被钩撕裂而脱钩。然后用线盘绞回来。这就是打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由于过去家族之间互不交流,虽然在具体的打鳖手法、技术风格上各具特色,但在打鳖原理、钓子的结构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例如:过去有一种手法,竿子不是扛在肩上,铅砣不是向上前方抛出,而是用较短的竿子横向抛出铅砣,就如同牧马人抛出套马索的手法一样。很适合在树下或上方有电线等障碍物的环境下操作,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种现在看来很另类的手法,也只是在抛出铅砣的动作和瞄准技术上比较特殊,在原理上都是一样的。

3.打鳖技术动作的特点

(1)基本动作。“推、压、扳、放、刹、拉、紧”是打鳖过程中最基本的一套动作,这些动作是连贯进行一气呵成的,中间不能有停顿和间断。其中推、压、扳是抛出铅砣的动作,是打鳖技术最基本的动作。即:右手握住竿子和线盘向前推;同时右手腕握住竿子向下压,使竿尖从上向下指向目标;也是同时,左手指扶住竿把子往回扳的一组动作。这一组动作是互为支点的,是同时进行又同时结束的。推、压、扳这一组动作是瞄准动作的基础,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瞄准。在手腕向下压的过程中,根据各人的打鳖技术风格和适应不同距离铅砣抛出角度的需要,择时向前放出铅砣。在铅砣超越目标的瞬间,掐死轱辘刹车,达到铅砣必须垂直落水的要求。铅砣落水后,择时往回拉动铅砣(即杀钩动作),将鳖钩住。感觉到鳖被钩住时,必须顺势将钓线带紧,并绞回,避免鳖脱钩逃逸。

(2)打鳖技术动作主要是由右手一只手操作的。表面上看,打鳖动作是双手操作的,但实质打鳖动作主要是由右手(左撇子相反,下同)进行的动作过程。避免左手动作的干扰,是保证或提高准确度的关键所在。

把打鳖的技术动作分解开来,最实质、最主要的动作,就是竿尖从扛在肩上的状态,垂直地从上向下指向目标的动作过程。即:右手握住竿子,对准目标伸出并伸直手臂,与此同时通过右手腕向下压,使竿尖垂直地从上向下指向目标的动作。打鳖时,在铅砣不摆动的前提下,这个指向目标的动作指准了,铅砣抛出去就打准了。显然,这个动作只能是一只手去操作才能得心应手,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双手同时操作,右手必然会受到左手程度不同的干扰,变数就大了。这是任何正常的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的动作,也是令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犯迷糊的动作,是打鳖技术保证准确性最重要的动作要求。

(3)钓线的状态要求。从铅砣抛出到铅砣被绞回,钓线都必须始终保持绷紧状态,这是打鳖技术最核心的要求。抛出时使钓线的弧度尽可能减小,即:原则上钓线要像一根不断伸长的棍子一样飞出(钓线绷直弧度很小),又像一根不断缩短的棍子一样被收回来。只有在钓线绷紧的状态下,铅砣落水后往回拉动铅砣(杀钩动作),钩子在水中杀过的深度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有可能将鳖钩住。钓线弧度过大或呈松弛状态,往回拉动铅砣时,钩子已随铅砣下沉到鳖身体的下方,就不可能钩住鳖。打鳖的钩子虽然没有倒刺,但由于钩背比钩把长2倍多,这一形状特征使钩子具备受力时钩刺贴向目标的特性,当将被钩住的鳖绞回来时,钓线若出现片刻的松弛状态,钩刺就会失去贴向目标的作用力而造成脱钩逃逸。这就是绞回时钓线也必须始终保持绷紧状态的道理。

(4)鳖的生活习性与打鳖技术的关系。打鳖必须了解和掌握鳖在水中的姿势特征、运动规律,以及相关的种种生活习性。这是打鳖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环节。

打鳖技术是利用鳖浮头呼吸换气的机会运作的。隐藏在水下的庞大身躯,其姿势、深度、方位变化多端,但与鳖的头部在水面的姿势、方向等看得见的状态之间有着明显的规律性,人们就是利用这个规律性将鳖打中的。熟悉鳖的各种生活习性,正确判断鳖的躯体在水面下的各种状态,特别是深度和方位,直接关系到杀钩动作快、慢的选择和方向的调整,是提高命中率的重要环节,是打鳖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是高手们的追求

在实践中,只要铅砣落水时鳖的头部尚在水面,其身躯就肯定还在水面下的浅表处,所以就没有判断其位置的必要。而且,绝大部分的鳖都是在这种状态下被打中的,所以不少的人满足于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铅砣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长达2~3秒钟,落水前鳖头已下潜的情况,或处在惊恐状态时,没有掌握其在水下的位置和去向,就必然会失去命中的机会。但这个认识的过程,必须到实践中去观察、摸索、体会,是个长期的过程,是打鳖技术中难度最大的内容之一。会打鳖的人,随着技术水平的日渐成熟提高和经验的积累,都必然会进一步探索这一更加深层次的奥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