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糜子产业发展现状

糜子产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糜子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作物和产业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起点很低的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的寥寥无几,总的情况不容乐观。有计划地作为产业来发展几乎是空白。利用糜子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包括山东的即墨老酒、兰陵美酒,宁夏的金糜子酒,内蒙古的蒙古酒等酒企业。经营分散,规模小,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是糜子产业化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

第一节 糜子产业发展现状

糜子产业,应该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服务体系,包含了糜子科学化研究、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稳定和发展糜子生产,扶持和巩固糜子产业,形成农科教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糜子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科学体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贫穷地区粮食安全、饲料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糜子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作物和产业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起点很低的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的寥寥无几,总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种植区域相对集中,面积基本稳定

我国糜子种植分布范围很广。北从内蒙古海拉尔,南到海南的琼海;东从黑龙江的同江、虎林,西至新疆的哈巴河、阿图什、喀什;由海拔200米的山东日照到西藏海拔3000多米的扎达、普兰,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栽培。主产区集中在我国长城沿线地区,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的部分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公顷,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包头、东胜、榆林、延安一线(东经110°)以东地区主要栽培糯性糜子,向东延伸粳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来越少;该线以西地区以栽培粳性糜子为主。

二、研究基础差,投入少,手段和方法落后

中国糜子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间几起几落,并不十分顺利,能够坚持下来进行糜子研究的单位和人员很少,真的到了屈指可数的地步。持续将糜子列入研究计划的包括宁夏、陕西、甘肃、山西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自治区),而且经费十分有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从事糜子研究的单位只有6个,即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所、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而且主要以品种选育和品种资源的鉴定利用为主。20世纪末期,有食品加工、医疗护理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对糜子加工和医疗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也仅仅停留在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多。

三、优势区域不明显,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糜子一直没有进行过种植区域布局规划,多年来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种植糜子的地区一方面是由于有长期种植糜子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克服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有计划地作为产业来发展几乎是空白。带来的问题是年际间面积变率大,品种混杂严重,品质没有保证,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四、深加工技术研究少,加工增值空间小

糜子加工利用少,深加工研究更少。除了有少量的企业利用糜子进行酿酒、炒米外,其他应用都没有形成规模。利用糜子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包括山东的即墨老酒、兰陵美酒,宁夏的金糜子酒,内蒙古的蒙古酒等酒企业。在内蒙古科左中旗宝龙山镇,成立了宝龙山炒米协会,“科尔沁草原”牌炒米生意给当地带来了年800多万元的收入,是为数不多的把糜子进行产业化生产的例子。而糜子作为保健食品走上城市人餐桌的历程还很艰辛。

五、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市场反应迟缓

经营分散,规模小,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是糜子产业化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糜子主产区多是我国老少边贫干旱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教育、交通、信息、观念落后问题使小规模生产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很脆弱。没有健全的专业市场,没有专业化的产业协会,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先进加工技术的支撑,难以形成支柱性产业。资金缺乏,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备,以原粮和粗加工产品为主,市场走向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