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综合调查分析报告

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综合调查分析报告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必须针对引发病因进行综合预防。乳房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严重者,发病后无奶,如以每日25 kg计,第三个泌乳月发病,其直接损失牛奶4000 kg。临床型乳房炎发病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又称为亚临床型乳房炎,为一种无临床症状的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来防治。

· 乳房炎为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对9个场738头泌乳奶牛L.M.T法测定结果表明,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为48.5%~77.3%。四季皆有发生,5月左右发病率逐渐上升,7~8月达到最高峰,后渐呈下降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应引起重视。为了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必须针对引发病因进行综合预防。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后,奶牛隐性乳房炎乳区平均阳性率相对下降24.1%,临床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相对下降5.2%,牛奶体细胞数由86.5万/ml降至46.8万/ml。

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综合调查分析报告

刘自新

乳房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尽管乳房炎的分类方法较多,按临床症状分法较为适用。据统计,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率的21%~23%,因造成奶量的下降,病乳废弃,严重者乳区化脓、坏疽、萎缩,致使永久失去泌乳能力,其淘汰占奶牛总淘汰率的9%~10%,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损失。

隐性乳房炎在奶牛群中更普遍,据美国、日本报道,头阳性率高达50%,乳区阳性率为20%~30%。近年来,我国各地进行了普查,结果是兰州乳区阳性率为27%(冬季)、浙江为36%~55%、上海35.8%~52.2%,北京头阳性率为62.7%,乳区阳性率为31%。由于患牛乳房和乳汁无明显的可见肉眼变化,临床上很难被发现,常被忽视,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调查对象。宁夏回族自治区奶牛饲养集中乡镇区域,不同规模、不同饲养条件的9个奶牛场(户)的738头泌乳期奶牛。

2.试剂。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LMT)(中国农科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

(二)方法

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LMT)进行诊断调查,同时作现场调查。

1.LMT法检测的基本操作。检测前用温水、新洁尔灭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反复擦洗奶牛乳房,将奶牛乳房每个乳头挤2~3把奶弃掉,按检验杯标记与乳区乳头相对应,将乳样分别挤入杯中,乳汁应多于2 ml,将检验杯倾斜,弃去多余乳汁,杯中约留2 ml乳样,用刻度吸管吸取试剂(LMT),在每个检验杯中分别加入2 ml,做水平同心圆摇动30s,使乳样与LMT充分混匀,根据阳性、阴性判定标准记录检测结果,待整理统计。

2.现场观察和询问调查。观察奶牛场(户)的饲养管理状况、圈舍及运动场的环境卫生、挤奶操作过程,并向技术员和饲养员询问饲养管理情况,了解日常管理、预防、治疗和奶牛乳房护理情况。

二、结果

(一)对奶产业的危害性调查

1.奶产量降低。临床型乳房炎严重者,发病后无奶,如以每日25 kg计,第三个泌乳月发病,其直接损失牛奶4000 kg。隐性乳房炎,如果按乳区L.M.T反应来估计奶产量的损失,患区与健区对比,其损失见表1。L.M.T呈“±”奶产量损失2.8%~9%,“+”损失10.0%~19.5%,“++”损失16.0%~31.9%,“+++”损失24.5%~45.5%。

表1 C.M.T反应患区的奶量损失(%)

img142

2.乳营养成分降低。乳房炎病牛,由于乳腺的分泌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从而其分泌机能出现障碍,乳糖、乳脂、总固体及总蛋白减少。由于乳房炎症的发生,乳房血管的扩张及渗透压的改变,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碳酸氢钠、蛋白等渗出并进入腺泡,致使乳成分发生明显改变,营养成分降低。

3.影响食品卫生。乳中有害病菌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它们既能引起乳房炎,又能使人患病。结核杆菌、布氏杆菌能引起人的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毒素,能引起人的发烧、呕吐、腹泻和脱水,发生食物中毒;化脓性链球菌经由挤奶员污染牛乳,使人患扁桃腺炎、猩红热或化脓性咽喉炎。

4.浪费饲料、增加药费。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经治愈后,产奶量不会很快恢复,吃进的饲料不能转换出更多的牛乳,有的牛治愈后乳头瞎掉,不出乳。所以造成了饲料浪费,药费的开支更大。乳房炎造成损失比例:临床型乳房炎中死亡或过早淘汰损失16%,废弃奶损失3%,药费开支11%;隐性乳房炎降低产奶量70%。

(二)发病的基本情况测定调查

1.临床型乳房炎。对15个场(户)的摸底调查表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3%~13.1%。临床型乳房炎发病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型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以7~9月份为发病最高峰,呈明显的季节性。此时气温高,降雨量集中,湿度大,运动场泥泞,给致病菌的繁殖、侵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致病菌的分离培养与药敏实验表明,从98头临床型乳房炎的患牛乳样中主要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链球菌19株、埃希氏大肠杆菌8株。项目区内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2.隐性乳房炎。它又称为亚临床型乳房炎,为一种无临床症状的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临床型乳房炎。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上已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pH值7.0以上,呈偏碱性;乳内有乳块、絮状物、纤维;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体细胞数在50万个以上。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用L.M.T法对9个场(户)不同规模、不同饲养管理条件738头泌乳期奶牛测定,结果表明,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乳区阳性率)为48.5%~77.3%(见表4)。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呈明显的季节性。隐性乳房炎四季皆有发生,发病率以5月左右逐渐上升,至7~8月达到最高峰,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见图1)。

img143

图1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与月份的关系

表4 L.M.T法隐性乳房炎测定结果

img144

三、分析与讨论

(一)调查结果评价

对15个场(户)的摸底调查表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3%~13.1%。

临床型乳房炎发病与季节的关系。临床型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以7~9月份为发病最高峰,呈明显的季节性。此时气温高,降雨量集中,湿度大,运动场泥泞,给致病菌的繁殖、侵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致病菌的分离培养与药敏实验。从98头临床型乳房炎的患牛乳样中主要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链球菌19株、埃希氏大肠杆菌8株。项目区内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用L.M.T法对9个场(户)不同规模、不同饲养管理条件738头泌乳期奶牛测定,结果表明,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48.5%~77.3%。

(二)综合预防措施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来防治。为了有效地控制奶牛乳房炎,必须针对引起发病的各种原因进行综合预防。

1.降低乳房炎感染率的主要措施。

一是改善环境卫生。牛舍和运动场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宽敞、明亮、通风、干燥,冬暖夏凉,便于消毒。运动场和周围环境每天清扫,清除积粪,勤换褥草,定期消毒。场地平坦稍有坡度便于排水。运动场和栏杆上不能有石块、砖头、铁丝等易造成乳房外伤的杂物。

二是搞好挤奶卫生。挤奶前认真刷拭牛体,挤奶前用具要彻底清洗消毒。清洗乳房时应按乳房—乳头—乳房底部中沟—乳镜部的顺序全面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乳头管口皮肤皱襞内的污物。清洗乳房时一头牛备用一桶水和一条毛巾,加入消毒剂,及时更换水。消毒后乳房及时擦干。清洗乳房可用的消毒剂很多,如过氧乙酸(0.02%~0.5%溶液)、漂白粉(配成含有效氯0.05%~0.1%溶液)等。挤奶后,用消毒液浸泡乳头,能降低乳房炎新发病率50%左右。用专用浸泡杯顺序浸泡每个乳头,各浸泡10秒左右,药浴后以下滴小滴药液为宜。乳头药浴不可时断时续,防止消毒液中混入乳汁和污物而降低效果。每次消毒要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冬季严寒,防止乳头冻伤,停止药浴。在个别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场(户),选用0.5%洗必泰、3%次氯酸钠、0.5%碘附、0.1%过氧乙酸等药物,推行了“两次药浴,纸巾擦干”的方法,效果较好。

2.缩短乳房炎感染持续时间的措施。

一是增强奶牛体质,促进自然康复。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减少不良刺激,能增强抗病能力,自然康复。

二是正确停奶,加强干乳期的治疗工作。干乳期治疗是清除感染,控制乳房炎最有效的方法。不但能治疗已发生的感染,并可预防新的感染。预防和治疗的要点是停奶前应治愈乳房炎。患临床型乳房炎的乳区和经L.M.T检查呈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或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数在100万以上的亚临床型乳房炎的乳区,应彻底治愈后方可停奶,采用快速干奶法停奶。最后一次挤奶时,彻底挤干净后,向每个乳区注入预防乳房炎的药物。停奶后要经常检查乳房,如发现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将奶挤干净,治疗后重新停奶。

三是及时治疗泌乳期乳房炎。对临床型乳房炎,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合理用药,一般都能治好。隐性乳房炎,因发病率高、治疗成本大,应以预防为主。

3.降低奶牛乳房炎易感性,增强奶牛抵抗力的措施。

LMS是一种广谱驱虫剂,也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对防治奶牛乳房炎有良好作用。内服LMS对慢性临床性和隐性乳房炎有效率达57.1%~84.2%。投药方法:按每头牛体重7.5 mg/kg拌入少量精料内喂给。7~9月,气温高,降雨量大,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每月给牛群投服1次,可有效地控制发病。

4.管理性预防措施。

一是预防外伤。任何机械性的外伤都会引起乳房炎,彻底消除牛舍和运动场内带尖锐棱角的物体,防止进舍时拥挤抵撞,对有抵癖的牛应断角。

二是加强围产期奶牛的护理。经常检查乳房,适当减少蛋白质饲料的喂量,以免产后乳房过度肿胀而诱发乳房炎。

三是严格遵守挤奶操作规程。挤奶前认真清洗、热敷和按摩乳房。按摩乳房可改善乳房的血液和淋巴循环,调节乳腺导管和平滑肌的紧张度,产生排乳反射。深度地按摩还能直接引起乳腺上皮细胞的兴奋,促使部分残留乳自乳腺细胞排入乳池。此外,按摩对乳腺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对初胎或初产母牛的乳房肿胀也有良好作用。按摩应遍及整个乳房,对富于感受器的乳头及其基部应多加按摩。按摩一般由乳房基部向乳头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出现乳房膨胀、乳头饱满,皮肤紧张且有弹性,乳房血管扩张、括约肌松弛等排乳反射后,即应立即挤奶。

四是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挤奶手法主要有拳握式和下滑式。拳握式要明显地优于下滑式。不正确地下滑式挤奶方法极易损伤乳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乳头乳池黏膜狭窄和闭锁多是由错误的挤奶手法造成的。

五是遵守正确的挤奶程序。一般以平行双向挤奶法(直线挤奶法)较好,即两手先挤奶量较多的两个后乳区,再挤两个前乳区,初步挤完奶后,再按原顺序重挤一遍。这样容易把奶挤干净,并能提高产乳量和乳脂率。每头牛的挤奶顺序要求相对固定,不要轻易变动。患乳房炎的牛和患病乳区应放在后面挤,以免增加传染机会。病牛应有专用毛巾和消毒水。挤奶时应经常检查真空度,拨动越小越好。要求挤奶员在操作时仔细检查,熟悉每一头牛的泌乳特性,并根据集乳器上有机玻璃空内乳量多少,触摸乳头情况和乳头与挤奶杯之间空气吸入的声音来综合判断,适时卸下乳杯,防止空挤。橡皮乳杯和垫圈老化时容易附着病菌,应及时交替更换,定期检查消毒,橡皮乳杯使用500~2000次进行更换,气管和乳杯不可有裂痕、漏气和堵塞等,要经常检修乳装置系统,挤完奶后要及时药浴乳头。

(三)综合防治效果

采用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入户指导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培训、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奶牛乳腺生理解剖简述、奶牛乳房炎危害、乳房炎发病原因、乳房炎分类、乳房炎的症状和诊断、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乳房炎的综合预防等内容进行学习,使奶牛养殖者转变饲养管理观念。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后,奶牛隐性乳房炎乳区平均发病率相对下降24.1%(58.7%~34.6%),临床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相对下降5.2%(8.3%~3.1%),牛奶体细胞数由平均86.5万/ml降至46.8万/ml,综合防治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