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冰川地貌类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建设

冰川地貌类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建设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冰川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的总和称为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基本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和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西北地区以冰川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有11个,其中甘肃省有迭部扎尕那省级地质公园和积石山县石海冰川遗迹省级地质公园。七一冰川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

冰川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的总和称为冰川地貌。冰川的运动是冰川地貌的主要营力,其他营力如流水、重力在冰川地貌景观的形成中也产生共同的作用。

依据不同的冰川作用类型,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冰水堆积地貌三大类(表4-25)。

表4-25 冰川地貌类型划分

一、我国冰川地貌的分布

冰川地貌基本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和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241个地质公园中,有15个与冰川地貌相关的公园(图4-72),具体特征见表4-26。

表4-26 以冰川地貌为主导的国家地质公园统计比较

续表4-26

图4-72 中国主要冰川地貌集中区以及冰川地貌类国家地质公园分布示意图

西北五省区中青藏高原冰川是亚洲中部最大、世界海拔最高、亚洲最冷的大型冰帽,称为“古里雅冰帽”。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积为2082km2,天山的冰川为9195km2,昆仑山的冰川为12 482km2。其中昆仑山山峰海拔为7723m,阿尼玛卿山山峰海拔为6282m,祁连山山峰海拔为5547m。新疆冰川地貌有洋布拉克冰川、奥依塔克冰川、天山1号冰川、苏盖提冰川。

二、甘肃省冰川地貌的典型代表

冰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图4-73),西北地区以冰川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有11个,其中甘肃省有迭部扎尕那省级地质公园和积石山县石海冰川遗迹省级地质公园。

图4-73 冰川遗迹地貌(刘超摄)

甘肃省境内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有2302条冰川,总面积为1334.8km2,均分布在河西走廊南沿的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东段),如嘉峪关市南116km处已开发利用的七一冰川。

(一)古冰川遗迹

1.迭部扎尕那省级地质公园

在扎尕那景区海拔4100~4200m处保留有面积约31km2的小型平顶冰川遗迹。在雪线以上,能够清晰地看到冰川谷(U形谷)和冰川混杂堆积体,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冰蚀地貌,形态非常独特秀美(图4-74)。

在地质构造中,扎尕那地区属于加里东早期运动沉积地槽型,处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南秦岭地槽褶皱带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过渡地带的白龙江复式背斜上。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于白龙江复背斜轴部的北益哇-尖尼大断裂横穿全境,该断裂具有20~50m宽破碎带和角岩,并发育不对称小褶皱及构造透镜体。

扎尕那地区的地貌单元处于西秦岭西段侵蚀-剥蚀构造山地,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山体总体走向是东西向,沟谷发育、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势陡峻、相对高差大、坡度大等,可根据地貌成因将区内地貌划分为侵蚀-构造中高山和侵蚀-构造河谷地貌两大类。侵蚀-构造中高山为本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可分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地貌亚类和植被覆盖的高中山地貌亚类。基岩裸露的高山地貌亚类沿迭山主峰南部一线呈北西-南东向分布,部分地段呈北东向分布,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地貌多呈尖峰状,多形成形态奇特的造型山,根据地貌形态可分为峰林地貌、峰丛地貌、刃脊、U形谷、峡谷、冰蚀谷以及裂陷谷等类型。

景区面积不大,但冰川侵蚀地形与堆积地形发育较为完整,有冰川、冰缘和喀斯特地貌景观,浓缩了全球中低纬石灰岩地区山岳古冰川地貌的精华,是名副其实的末次冰期的古冰川地质公园。该古冰川地貌属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形成大约始于300~200万年前,结束于2~1万年前,波及范围十分广泛,给地表留下了大量的冰川遗迹。专家分析,漫长的冰川运动和滑动,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扎尕那地区独有的冰川地貌景观。其独特成因在中国罕见,世界少有,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重要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冰川沉积地貌有很大的意义。

地质公园发展规划:一核(藏族聚落旅游发展核)、两轴(江迭公路旅游发展轴、益哇-当多旅游发展轴)、三点(高杂村、当多村和扎尕那村)、四区(藏族民俗风情体验区、冰川遗迹地貌科考区、当多古生物化石科考区和综合旅游服务接待区)。

2.积石山县石海冰川遗迹省级地质公园

积石山县石海冰川遗迹是距今1.2万~1万年间,第四纪末期冰川四次移动形成的,是典型的冰川漂砾,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园内最典型的“鲁班石”,呈长条形,长8.3m,宽5.4m,高3.1m,上有一圆坑。公园内冰川遗迹特征:①每块石头都有1~2个磨光面,平平整整,如打磨一般;②许多石头的磨光面都布满了小沟槽,即冰川擦痕;③在一些群石当中,会发现一条条被半埋的似羊背状的巨石,这些巨石呈长条状,大都朝东北方向,即羊背石;④在巨大的石头上面都会发现像研磨的光滑凹面、凹槽,即冰川刨坑或冰川刨面(图4-74和图4-75)。

图4-74 冰川漂砾(“鲁班石”,左)和冰川擦痕(右)(丁镭摄)

图4-75 羊背石(左)和石河石海(冰川漂砾,右)(丁镭摄)

3.天祝马牙雪山峡谷地质公园

马牙雪山(图4-76)藏语称阿尼嘎卓,位于天祝县城西部35km,年均气温-6.5℃,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约10km,主峰海拔4447m。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是一处经冰川充分作用后的冰川遗迹,是冰川地貌及知识的经典“百科全书”。

图4-76 冰川遗迹(丁镭摄)

雪山上有多个“天池”,位于主峰附近的古古拉海子最著名,海拔3800m左右,它分为上下两池,相对高差约100m。上池形似月牙,面积约0.5km2,被峭壁和悬崖紧紧拥抱,池水清澈湛蓝,四季如常。

“天池”发育地带为典型的古冰斗冰川地貌,是典型的冰斗湖,位于U形谷陡坎之中,三面峭壁高耸,为典型的刃脊和角峰。谷中两壁的山坡上,巨石林立,有“观音讲经”“千佛朝湖”“狮子头”“格萨尔王试剑石”“珠姆王妃棋盘”“雷公洞”“马牙朝晖”“马牙晚霞”等景观。马牙雪山顶峰有最典型的古冰川地貌,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探险价值(图4-77)。

图4-77 古冰川地貌(丁镭摄)

(二)现代冰川

1.老虎沟12号冰川

老虎沟12号冰川又叫透明梦柯冰川(图4-78),老虎沟所在的大雪山共有冰川面积159km2,是祁连山两大冰川聚集区之一。其中的12号冰川长10.1km,面积21.9km2,储冰量2.63km3,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大雪山是祁连山北端最高的山体,由于地处西北气流向南流动的要冲,高山降水丰富,因此孕育了多达203条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所属的老虎沟地区共有冰川44条,面积共54.3km2左右,冰谷、冰蘑菇、冰斗、冰瀑布、冰裂缝等特有冰川地貌在这里随处可见。各种景观惟妙惟肖。老虎沟12号冰川长达101m,冰川末端海拔约4200m,在规模上,它是目前中国西北地区即将开发的最大的大陆型山谷冰川。而国内已开发的甘肃嘉峡关七一冰川(面积2.78km2)、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面积1.84km2)、云南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面积1.52km2),面积都只约是老虎沟12号冰川的1/10。该冰川坡度较平缓,粒雪区最大坡度26°,没有雪崩危害,承受力大、安全性高是其显著的特征,具有稳定性冰川的特征。

图4-78 老虎沟12号冰川(曾克峰摄)

2.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116km处的祁连山腹地,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皱断块山脉,山上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km2,为典型的高原冰川(图4-79)。冰川储量为1145×108 m3,其融水是河西走廊绿洲生成的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七一冰川只是祁连山众多冰川中的一处。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的山坡上,冰层平均厚78m,最厚处达120m,冰峰海拔5150m,冰舌前沿海拔4300m,最厚120m,年储水量为1.6×108 m3,融水量(70~80)×104 m3,成为一大固体淡水水库。七一冰川也是中国人自己发现并命名的第一条冰川,是中国冰川科学的奠基石。

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他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七一冰川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七一冰川形成于约2亿年以前,终年积雪。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时呈乳白色,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剔透、像蓝色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动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图4-79 七一冰川(丁镭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