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质遗迹类型划分

地质遗迹类型划分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质遗迹的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地质遗迹的分类不一,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各学者仍在探索发展之中。该分类基本涵盖了所有地质遗迹类别,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认可。首次提出确定统一的地质遗迹类型代码,便于地质遗迹之间的资料共享与交流。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为7个大类。⑦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地震遗迹、陨石冲击遗迹、地质灾害遗迹、采矿遗迹景观。

地质遗迹的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地质遗迹的分类不一,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各学者仍在探索发展之中。

一、国际地质遗迹分类

1.美国内政部国土局分类

美国内政部国土局把地质遗迹划分为15类:①地质特征、岩石类型、标准化石(首次发现描述和命名地);②重要的地质过程或原理首次发现和研究地区;③地学教科书范例依据的野外实例地区;④古生物演化阶段的重要化石记录区域;⑤由风、水、冰、风化及大规模毁坏性作用产生的典型特征;⑥洞穴和岩溶地形;⑦热泉、自流泉水和含水层;⑧能提供经典性研究和教育机会的地质特征;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范例;⑩有众多各类重要地质特征的集中分布,即使其中某些单个不十分重要,但是其集合却具有不一般的重要意义;具有重要地质或历史意义的矿山或矿区;奇异地景如漂砾、陨石火山口(非火山成因的类似地貌或火山成因)、峰林等;奇特的岩石或矿物产地;地质特征或组合,地质景观具有自然美学性并具有休闲价值;具有休闲和教育价值的岩石、矿物标本采集地。

2.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分类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工作组(IUGS Geosite)于1993年对地质遗迹类型提出了一个景点类型的分类方案。该方案把地质遗迹分为:古生物、地貌、古环境、岩石、地层、矿物、构造、经济地质、具有历史意义的地质景点、板块构造、陨石坑、大陆和海洋尺度的地质特征、海底地貌13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类型。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类

2003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公布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UNESCO,2003),将地质遗迹分成8大类:古生物类、地层和标准剖面类、古环境类、岩石类、地质构造类、地貌景观类、经济地质类及其他类型重要地质现象。

上述分类主要是根据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提出的概述性分类方案,从宏观上可以指导各国地质遗产的登录与调查方向,但是分类体系过于简单。

二、国内地质遗迹分类

国内对地质遗迹的分类仍处于积极的探索和完善阶段,主要有以下9种分类方案。

1.《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1992)的分类

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1992)中,以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为基础,突出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环境特点进行分类,将已知的重要旅游地质资源分为35类。并按旅游价值将其划分为5大类:地质科普与考察、山水风光欣赏、增长文化知识、疗养、开凿体育与探险。此方案基本包含地质遗迹的所有类型。

2.丁季华等的分类

丁季华主编的《旅游资源学》(1999)一书中,把自然旅游资源分为6类:地质类旅游资源、地貌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水文类旅游资源、生物类旅游资源、太空类旅游资源,6大类又划分26小类。

3.陈安泽的分类

1991年,中国地质旅游学会陈安泽等按照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简称“地景”)的成因把中国地质景观资源分为地质现象构造大类、古生物大类、环境地质现象大类、风景地貌大类4大类),又进一步细分为地层类、构造类、矿物类、矿床类;古人类、古动物类、古植物类、古生物群落、古生物遗迹可疑生物遗迹;地震类、火山类、冰川类、陨石坑、其他环境地质现象类;山石景类、洞穴类、峡谷景区、水景类,共19类及52个亚类。该分类基本涵盖了所有地质遗迹类别,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认可。

4.陶奎元等的分类

陶奎元等(2002)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把地质遗迹分为10个大类,分别为:地层类、构造类、岩石类、矿床类、矿物类、化石类、古人类文化遗址、地质灾变、地形地貌类和在地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大类又细分为49个小类,并对大类和小类按顺序给出一定的代号,该分类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分类方法。

5.赵汀等的分类

赵汀等(2009)从地球科学学科分类的角度,对显性地学遗迹做了系统分类,包括3个地球科学学科大类,23个地球科学学科分类,并根据形态、成分、组构、地质营力、地质作用提出了每个地球科学学科分类里面包含的一系列地质遗迹名称。

该分类方案可以说是从地球科学角度提出的一个最全面、专业性最强的分类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地球学科的专业名词,在某个具体区域的地质遗迹普查阶段比较适用。

6.《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的分类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写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2002)中依据造成地质遗迹的动力因素、主体物质组成及成因把地质遗迹分为10个大类,分别为:地层类、构造遗迹类、岩石遗迹类、矿床(产)遗迹类、矿物遗迹类、化石遗迹类、史前人类遗存类、地质作用遗迹类、地质灾害遗迹类、地貌遗迹类。大类下面再细分出68个小类。

7.齐岩辛等的分类

齐岩辛等(2004)在分析评价国内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物质组成-成因综合分类法”来解决地质遗迹的分类问题。把地质遗迹总体分为9个大类,即地层类(S)、构造类(T)、岩石类(R)、矿物类(M)、矿产类(C)、古生物类(P)、地质灾害类(D)、地质地貌类(L)和水体类(W)。首次提出确定统一的地质遗迹类型代码,便于地质遗迹之间的资料共享与交流。

8.《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的分类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写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2002)中,为了便于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景观的标示说明和保护利用,从较直观的景观自然分类出发,避免过分的专业化,把地质景观分为7个大类: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地质工程景观、典型矿床及采矿遗址景观,大类下面又细分出40个小类。

该分类首次引入了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提出的出露性景点和完整性景点两大类概念,从地质景观的角度出发,把类别进行归并、缩减,扩大了大类的容量;首次增加了人工的地质工程景观。

9.《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源厅发〔2010〕89号)

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为7个大类。①地质(体、层)剖面:地层剖面、岩浆岩(体)剖面、变质岩相剖面、沉积岩相剖面。②地质构造:构造形迹。③古生物:古人类、古动物、古植物、古生物遗迹。④矿物与矿床:典型矿物产地、典型矿床。⑤地貌景观:岩石地貌、火山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蚀海积、构造地貌景观。⑥水体景观:泉水、湖沼、河流、瀑布景观。⑦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地震遗迹、陨石冲击遗迹、地质灾害遗迹、采矿遗迹景观。大类又细分为25个类,类进一步细分为56个亚类,见表3-1。

表3-1 地质遗迹类型划分表(2010)

续表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