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色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绿色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善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缓解生态承载压力,还应加快建立城镇生态文明体系,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和强力支持,重点是加强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从属性上讲,可以说,“生态优先”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引导、软环境;而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政策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硬约束。三是开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新模式。

第一,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绿色城镇化的各个领域。

融入生态文明的绿色城镇化,必须真正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这就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规、生态文明条例等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一要打通社会资金流入渠道,引导城市居民在享受城镇化成果的同时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二是逐步完善环境政策,明确城镇环境保护在生态建设中的适用范围。如推广碳排放交易,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等。三是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强政府管理能力,提高生态破坏的督查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加大对城镇环境污染的执法力度。

第二,在绿色城镇化过程中构建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体系。

改善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缓解生态承载压力,还应加快建立城镇生态文明体系,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和强力支持,重点是加强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从属性上讲,可以说,“生态优先”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引导、软环境;而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政策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硬约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既需要有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的支撑,又需要有法律、制度、政策的约束和引导。生态价值观融合于社会道德文化中,对各项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完善和落实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流程上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含前端的制度设计、过程的制度约束和结果的制度奖惩三个基本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又需要建立多个具体的制度。从内容上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生态制度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全面融合,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软引导和硬约束并重,内部自身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并举。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即是建立“生态优先”的“生态价值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硬约束则是通过从前端的制度设计、过程的制度管控和结果的制度奖惩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建设来推进。首先是秉持红线思维,做好前端的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条红线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意义重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秉持红线思维,做好前端的制度设计。包括完善生态红线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其次是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过程的制度管控。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生态市场机制和资源定价机制,健全生态资源交易与流转机制,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机制。第三,以考核体系为导向,做到结果的制度奖惩。健全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和举报制度。

第三,建立以生态文明为理念的全民参与机制。

建立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绿色生活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全民参与的城镇化建设机制。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制定绿色城镇化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的规划设计和配套政策的制定,通过市场将企业引导到绿色城镇化的建设当中来,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强化居民的大生态观,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的建设的格局,全社会都可为发展献计献策,促进城镇化的良性循环。

第四,大力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推动产业创新,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建设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一是要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绿色转型。政府可采取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多方面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采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实行绿色生产和高效生产,以科技带动节能减排和促进就业。二是全面推进产业创新。对产业链重组予以鼓励和支持,实现集群化、专业化和生态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从而缓解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开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和产业进行疏散,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城镇建设,打造紧凑、生态、高效的产业区,促进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