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生态道德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生态道德建设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的他律性表明遵循道德是迫于外在的力量,并非发自人的内心的自愿选择。道德自律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由外在约束转为内在约束,由外在导向转为内在导向。通过限制道德主体的选择自由,道德自律保障了他人包括后代的选择自由。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生态道德建设_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

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强化生态道德建设

环境伦理道德提出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对待环境的问题。反思过去的环境观念,那种“以人类为中心”,把自然仅仅看作被改造对象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那种观念错误地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忽视了人类所无法改变的自然生态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因而也忽视了自然环境存在的伦理价值。现在转变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就是要树立“人是自然之友”的新观念,重建人与自然环境的新关系。从伦理方面来看,应该在道德的意义上建立人与环境的关系,那就意味着伦理关系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而必须扩展到自然领域,人应该善待环境,人同样对自然环境负有道德责任

1.生态道德建设的机制

伦理道德保护环境的机制分为两种: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它们又都具有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道德他律是指道德主体(人)受外在的支配和节制,人在道德领域没有绝对自由。在环境伦理道德领域,客观的环境要求人们在与他人(社会)的合作中能够节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管这种破坏可能为个人谋得私利。道德的他律性迫使个人意向沿着集体的共同意向发展。道德他律性还具有导向功能,道德约束力,不但是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同时也是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但是约束某一行为,同时也是激励某一行为。道德的约束性规范了人们不应当的行为,如不应当污染环境和滥伐森林;道德的导向性则激励人们应当的行为,如自觉地保护水资源和濒危野生动植物。道德的他律性表明遵循道德是迫于外在的力量,并非发自人的内心的自愿选择。

2.生态道德重在自律机制的建设

伦理道德的规范能力必然有一个由他律向自律的发展过程,表现为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或内心的道德法则。道德自律意味着个人对某些自由的主动放弃,不可随心所欲,甚至要放弃自己的某些欲望和爱好,遵循一定的道德法则。显然,道德自律首先表现为自我的约束力,自己为自己立法。

众所周知,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迫使人们服从某个规则。但是,法律要有效地达到维护某种秩序的目的,必须依靠每个人将这种外在的立法转为自己心中的立法,这就是道德自律。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为自己微小的环境破坏无足轻重,如向长江中倒垃圾;还有许多人宁愿“搭便车”坐享其成,也不愿在环境事业中有所作为。这一切说明,如果人们具有一定的环境伦理道德,就能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如果心中没有立法,对外在的法律就会视而不见,抛诸脑后,甚至违法犯罪

道德自律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由外在约束转为内在约束,由外在导向转为内在导向。通过限制道德主体的选择自由,道德自律保障了他人包括后代的选择自由。严格的道德自律的意志约束力,不仅使个人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规范,而且会做得更好更超前,这就是道德自律的自我激励机制。一旦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人的习惯,人们就可以分享同样的环境是非善恶标准,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就可以成为人类群体性自我激励机制。

思考题

1.简述道德与幸福的关系。

2.试讲述道德在人生价值自我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道德资本的概念,并说明其管理的要素有哪些?

4.试论述道德资本对组织成功的作用。

5.试论述新时期生态道德意识的建立对生态文明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