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阳县改土治水建设生态文明

彭阳县改土治水建设生态文明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阳县改土治水建设生态文明□记者 杨霏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生态文明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地之一的彭阳县草庙乡曹川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由发出赞叹。截至目前,已累计治理小流域106条1427平方公里,年减少泥沙流量680万吨。彭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彭阳县改土治水建设生态文明_聚焦彭阳:2004~2013

彭阳县改土治水建设生态文明

□记者 杨霏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生态文明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地之一的彭阳县草庙乡曹川村时,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由发出赞叹。一条条新修并绿化的道路从山脚延伸到地头,山坡被郁郁葱葱的草木覆盖。田间,到处是农民忙着装玉米秸秆、推土机来回作业的劳动场面。

曹川水土保持万亩坡耕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涉及草庙、赵洼等5个村4450人,总面积达1.5万亩。草庙乡乡长牛治忠说,项目按照“等高线,沿山转,长不限,宽适度”和“宽、大、平”的要求,把坡地治理与生态型、景观型、经济型区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建设山水田林路配套的优质高效基本农田,加快推进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力争把项目打造成宁夏水土保持的精品工程和促进民生改善的惠民工程。项目于今年10月中旬动工,目前,已完成造林整地工程350亩,高标准机修农田80余亩。

进入项目区,沿线的村庄已被茂密的树林和环状的梯田包围。“以前这里可以说是穷山恶水,没路没水没收成,这些耕地全是坡地,虽然每户都种着十几亩地,但涝时被水毁,旱时无收成,十几亩旱地比不上川区1亩水浇地的收成。村里人搬的搬,打工的打工,土地就更荒了。”村民曹斌感慨地说。“这些年,山上种了树,长满了草,这些坡地被改成梯田,旱涝保收,这好日子就在眼前了。”“这是我县继阳洼、大沟湾等小流域重点治理后,首批纳入全区区域治理规划范围的工程之一,这也意味着彭阳打造国家生态县城的梦想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彭阳县水务局水保站站长杨存祥说。

彭阳县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探索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围绕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将流域建设和生态移民、产业培育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上保、中培、下开发”的南山流域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模式,开创了小流域治理由生态治理向生态经济治理转型,在黄土丘陵地区改善生态、培育产业、发展经济的典型路子,得到了国家水利部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已累计治理小流域106条1427平方公里,年减少泥沙流量680万吨。建成高标准机修农田62.7万亩;60%的山坡台地修成了高标准水平梯田;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66.6%,年保土587万立方米,保水530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24.8%。彭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这些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改变和效益。

(原载2013年11月14日《固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